2024-08-17|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處處深情,非幻象:王家衛的一九六零年代

影評人或王家衛迷都有自己的王家衛電影清單,從「九部最浪漫的王家衛電影」到「十部不能錯過的王家衛電影」,網路上很容易查找。面對這麼多王家衛的電影,非專業電影人士如我是無法講得全面且妥當的。我只當溫習王家衛電影的同時,透過王氏美學回望自己早期的生命經驗。其中最令我沉醉的是以一九六零年代為背景的《阿飛正傳》、《花樣年華》與《2046》,劇中分別以一九六零年代初、一九六二、一九六六為故事的時間起點。看過這三部電影的人對劇情一定熟悉,沒看過電影也很容易在網路上找到相關介紹。這三部電影有其連續性,也可以獨立看待,但都會勾起時代的連結與回憶。


 大部分人都會說一九八零年代是香港的美好年代,但千禧之前王家衛受訪時曾說一九六零年代是香港最美好的年代。為何在沒有港九海底隧道、地鐵、青馬大橋的時代會是最美好的年代呢?在此不免俗地引用「所謂歲月靜好,是因有人負重前行」這句話。上世紀一九四九年以前,香港曾經是內地商賈大戶口中的「小漁村」,後因國共內戰有大量人口移入,讓這個地方快速充盈起來。遽增的人口裡,包括南來的各種人才,也因此積蓄了日後繁榮的能量。一九六零年代就是這樣一個醞釀與奮起的時期。


當時社會有很多個《花樣年華》裡的周慕雲(梁朝偉飾)與蘇麗珍(張曼玉飾)般的白領階級,在報館、寫字樓、貿易公司上班 。也有不少婦女去塑膠花工廠做加工或成衣廠製衣,也有當舞女、歌女、交際花的(《阿飛正傳》與《2046》都有著墨)。男人用勞力在日益繁榮的碼頭當搬運工或拉人力車,還有經營街邊大排檔、水果攤等等,更多的是普羅大眾拚命想辦法謀生。


一九六零年代的香港已不是小漁村,而是輪船運輸吞吐量日益增大的國際港,年輕人上船工作也是一條賺錢的路,一如《阿飛正傳》的超仔(劉德華飾)不做警察後去跑船,跑船可以有更好的收入。《2046》裡的周慕雲欠房東租金,居然偽稱父親生日,將生日宴請帖給房東,要房東以禮金抵付自己所欠租金的無賴方式,的確是當時手頭拮据會用的變通法子,現在聽起來匪夷所思。那個年代有舊也有新,舊的尚未完全退去,新的陸續悄悄到來。人們每日為生活打拼,有困頓也有振奮。離散讓人與人之間同為浮萍,很多事可以模糊,可以不那麼計較,甚或互相幫助。凡此種種在電影裡隨處可見。這些都構成那個年代的美好。 

六零年代常見的繡花室內拖鞋與手提式食器,畫面翻拍自《花樣年華》

重複看這幾部電影,其實是進行一九六零年代香港生活的沉浸式體驗。《花樣年華》裡男女主角擦身而過的狹小樓梯間,周慕雲太太的繡花拖鞋,蘇玉珍上街買粥麵的手提式圓筒狀食器,這些均是童年舉目所見的日常。《2046》裡六七暴動的黑白片段,那是香港歷史的重大事件。周慕雲在煙霧繚繞的食肆大啖蛇宴,喚醒跟著大人們去餐廳吃蛇羹的初次體驗,當下覺得蛇肉吃起來跟魚肉很像。白玲(章子怡飾)在出租公寓裡用公共電話聊天的場景,想起當時很多人用士多(註一)的電話聯絡,不是每戶人家都裝有電話的。《阿飛正傳》裡舞女咪咪(劉嘉玲飾)將一對耳環藏入當時流行的糖果色壓克力手袋裡 (註二),隨即憶起母親也曾經有一個這樣硬梆梆,裝飾性大於實用性的手袋。而電影裡重複出現的旗袍,男人襯衫袖口的袖扣,多次浮現父母年輕時的樣貌。


這三部電影裡王家衛透過他獨特的美學,光影與色彩的運用,細膩的處理手法,拉丁音樂強力連接的電影橋段,讓我一次又一次的回望一九六零年代的香港。於我這一切都不是幻象  (註三),而是真實清晰的生命片段,在回憶那些曾經有的憂歡歲月時,我同步看到王家衛極其深情的回望。

 

註一、 士多即雜貨店

註二、 手袋即手提袋、包包。

註三、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中「幻象」的解釋是「從幻想、幻覺或夢境中產生的 非真實景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電影
5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