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9|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一段很簡單的血氣與經絡的說明

    中國古點醫學經常把「氣血」掛在嘴邊,而你搞得懂「氣血」嗎?要了解「氣血」,就必須從「經絡」下手。

    「經絡」是什麼?

    「經絡」指經脈絡脈,是供氣、血及津液運行的通道。它就如一個分佈全身的網絡系統,為身體每個部位輸送營養。「經絡」不但連繫於臟腑,亦連繫於筋骨、皮膚等等,是身體保健必經的一環,而「氣」、「血」就是透過經絡輸送營養至全身。

    「氣」為身體帶來能量

    古典醫學認為,人體內的「氣」主要來源有兩個︰

    1. 先天的遺傳
    2. 吸收自然界的物質(如︰空氣、食物、水等等), 吸入體內後由臟腑加工,轉化成「氣」,當中飲食於養生是極為重要。除了能透過自然界吸收「氣」外,健康的生活習慣也能「補氣」,為身體帶來能量,避免「氣虛」

    「氣」的功用

    1: 增強推動力

    「氣」是人體重要的能量,推動各部位功能運行。中醫認為,氣有效激發臟腑、器官和組織等生理功能,亦能促進新陳代謝。如「氣」補不足,便會出現「氣虛」,影響身體各功能運行,引起一連串健康問題

    2: 保暖

    古典醫學認為,補氣充足為身體熱力之源,可以提供溫暖。若補「氣」不足,便會體溫流失、惡寒祛冷,容易受寒氣入侵

    3: 防衛

    中醫理論中,其中一個致病原因是受外邪入侵。要抵抗外邪,身體必須有充足的「氣」,以保持健康的臟腑功能

    4: 調控

    「氣」能夠對體內物質和器官作出控制,確保營養傳送到正確位置。「氣」亦控制汗液、尿液及唾液的分泌和排放,以排走身體毒素。如身體出現「氣虛」,有機會引致出血、尿頻、早泄及胃下垂等問題。

    5: 轉化

    當「氣」進入體內時,與各身體功能產生作用,所吸收的物質會轉化成營養。然後轉化為「氣」和「血」輸送到身體各部位,再產生保暖作用增強推動力等等。

    「血」為身體提供營養

    而「血」並不只代表血管中流動的紅色液體,中醫角度的「血」不是由細胞組成,而是泛指營養物。人體進食後,食物經脾胃轉化成營養物,再藉心肺的氣化作用而化生為血,然後輸送至全身。

    血的功用

    1: 為身體提供營養

    「血」一大主要功用,是為臟腑和組織提供營養。當「血」運行順暢,面色會紅潤,皮膚、毛髮顯得潤澤,骨骼和肌肉亦會健康成長。

    2: 維持身體及感官功能正常

    「血」對身體肌肉及感官極其重要。若出現「血虛」,會引致頭暈眼花、口齒不清、耳鳴及四肢無力等問題。

    3: 維持精神健康

    若「血」滋養充足,則會精力充沛、神志清晰。若「血」滋養不足,則會引起健忘、失眠等問題。

    養生之道由「氣血」開始

    古典醫學有句說話︰「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簡單點出兩者的緊密關係,如「血」沒有「氣」帶動,便不能流遍全身,然而「氣」亦需要「血」去承載,才能滋養臟腑,因此,「氣血」與「經絡」是緊緊扣連的。

    因為我們教育一向以西方醫學為主,雖然我們生活在中國社會裡, 有關氣血與經絡是習於平常的話語與文字,但是就沒有認真、慎重、用心的好好去深入理解.........就像我們的吃飯、睡覺等, 其實其中的堅深奧秘,我們是要好好去認識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