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是幫自己整理投資歐盟需要知道的背景與監測指標,算是一個學習筆記,以下內容是我在網路上搜集的資料,並藉由 ChatGPT 做統整,並由我檢查過正確性。
一、歐盟簡介與挑戰
- 歐盟全球影響力:
- 歐元是世界第二大流通貨幣,歐盟在全球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
- 歐盟的內部挑戰與國際競爭持續存在,美元循環影響其經濟發展。
- 近期事件:
- 2016 年英國脫歐公投:51.9% 選民支持脫歐,引發英鎊暴跌 26%,至今仍未完全脫歐。
- 德國難民問題:超過百萬難民湧入,梅克爾政黨在地方選舉中遭遇挫敗。
- 義大利財政危機:過高的財政赤字差點導致歐盟對義大利啟動懲戒程序。
- 歐洲內部不穩因素:
- 黃背心運動:法國自2018年起的抗議活動,顯示人民對政府的不滿。
二、歐盟的歷史背景
- 工業革命影響:
-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全球霸主,但其他國家迅速追趕,19 世紀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由美國與德國領軍。
- 巴爾幹半島爭奪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為戰敗國。
- 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對巴爾幹半島的爭奪,戰爭爆發,戰後德國被迫簽署《凡爾賽條約》,承擔巨額賠款。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無力償還賠款,導致經濟崩潰和再次的全球衝突。
- 冷戰時期:
- 馬歇爾計劃:為對抗蘇聯影響力,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資金和技術援助促進西歐經濟復甦。歐洲經濟逐漸恢復,1967年成立了歐洲共同體(EC),成為歐盟前身。
- 1967年:歐洲共同體(EC)成立,實現煤鋼貿易自由化,為單一市場奠定基礎。
- 歐盟成立與發展:
- 1991年-2002年:《馬斯垂克條約》生效,歐盟正式成立,設定以下三大目標:
- 2002年-2007年:歐元正式啟用,歐盟進行第五次東擴,東歐十國加入,促進經濟增長。
- 擴張影響: 正面:東歐國家經濟快速增長,受益於結構基金補助和外資流入。 負面: 財政負擔:舊會員國(如西班牙、葡萄牙、希臘)補助減少,經濟壓力增大。 勞工爭議:廉價勞工流入,引發就業和社會問題。
- 2007年至今:內部矛盾加劇,經濟增長停滯。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歐洲經濟受挫,復甦計劃效果有限。
- 2010-2012年:歐債危機爆發,希臘等「歐豬五國」(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陷入債務困境。
- 難民危機: 2010年:「阿拉伯之春」導致大量難民湧入歐洲,2015年申請庇護人數達132萬。 社會影響:引發各國反對,助長疑歐和民粹主義勢力崛起。
- 政治動盪: 英國脫歐:2016年公投以51.9%支持脫歐,歷經多次延期和政權更迭,脫歐進程持續不確定。 法國黃背心運動:2018年起的大規模抗議,反映對政府政策的不滿。 義大利財政危機:高赤字水準導致與歐盟衝突,經濟持續低迷。
三、歐元區的經濟問題
- 貨幣與財政政策的不協調:
- 各國使用相同貨幣(歐元),但經濟體質不同,導致弱勢歐元對德國出口有利,而其他國家經濟問題加劇。
- 馬斯垂克條約規定各國財政赤字不得超過 GDP 的 3%,公債不得超過 60%。但許多國家因債務問題無法達到標準,特別是希臘、義大利、西班牙等。
- 歐債危機與財政問題:
- 2012年歐債危機:債務集中到期,希臘等國無法償還債務,導致歐盟面臨嚴重危機。
- 德國利用弱勢歐元進行出口,而其他國家則陷入高債務與財政赤字的困境。
- 難民危機與歐盟分裂:
- 2015年難民潮:超過 132 萬人向歐盟申請庇護,造成成員國內部矛盾加劇,疑歐勢力抬頭。
四、投資歐洲的關鍵指標
- 景氣循環圖:
- 景氣循環圖可用來判斷投資時機,當指標位於第一象限時,通常是投資的好時機。
- 製造業PMI(尤其是德國的)、德國進出口以及「歐元區經濟信心指數」是重要的經濟指標。
- 大戶期貨持倉COT指數:
- 觀察期貨市場大戶的多空持倉,了解市場對歐元的看法。
- 國債利差:
- 觀察德國與其他歐元區國家的國債利差,經濟景氣好的時候利差縮小,經濟不佳時利差擴大。
五、結語
歐盟統一貨幣本身是很理想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因為各國經濟體質差異,導致一系列問題。財政赤字、債務問題和難民危機都使得歐洲面臨內外挑戰。投資者應關注景氣循環圖、製造業 PMI、國債利差等指標,掌握歐洲經濟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