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9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善用生成式AI來當第二意見...黃邦定醫師

(2024.09更新)

其實給第二意見,以往都是閨密好友、或律師、醫師、藥師等師字輩專業人員,等

等真人來扮演提供的角色,現在風起雲湧的生成式AI浪潮,我示範一下我如何用在我的醫療日常上。


例如,面對有白袍/制服恐懼症的大人,想問又不敢問太多,面對專業人士時,就算先前已反覆演練、寫滿了小本本,還是腦筋一片空白、舌頭打結,等出了診間或會議室,才萬分懊惱又忘了問什麼什麼。


這時,橫空出世的生成式AI,就是一個很好的模擬考機器,讓您問到飽也不用擔心招來白眼(連這麼基礎的問題也不懂?),忍受真人的脾氣。

不過您可能有個疑問,這聽起來好像只是『google醫師』(泛指病人會自行上網做些醫療功課,臨床指揮醫護人員做些什麼)的升級版。

『google醫師』其實很危險,因為網站上的資訊良莠不齊,一般大眾往往沒足夠的專業背景知識,去判斷所言何者為真、何者為假訊息、何者只是站在其特定立場的半真半假訊息。

『google醫師』較常發生在知識、醫療水平較高的地方,如都會區。不過以台灣人常喜歡自行判斷、自己做醫師的習慣,在這,幾乎是全民運動,沒有城鄉差距。

我以前對治的方案是告訴病人,請多做提高自己靈性頻率的事。每個人都會遇到適合自己頻率震動的人事物,當然包括了醫護人員。遇到好的醫護人員,不用您特別說什麼,也會幫您處理隱藏版的問題,進而解惑『google醫師』等奇奇怪怪的問題。

說實在的,這有點難,需要時間的慢慢提升。何況是現代越來越緊迫的生活步調,幾乎把每個人都往隧道裡塞,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隧道效應,只能應付日常,無暇顧及其他。

現在『google醫師』2.0版,生成式AI,雖然有幻覺(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的時候,但依我的經驗,老實工作、正確而精準的回答,遠多於幻覺時刻,所以還是有其臨床應用價值,畢竟病人所需的衛教浮木,並不一定要達到專業精確等級。



以下是我改寫給一位病人的實例(線上問診教導,我有收費),他到診來看我時,臨床就更進入狀況,更知道怎麼問我了,不會白白浪費彼此寶貴的看診時間。衛教的事,就部分外包給AI來做,真人再來核實。所以我的意思,絕對不是說,都問AI就可以了,那危險一如『google醫師』1.0版。

我真正想你們做的,與我這幾天在看的書有關,是教會你們如何善用AI,去問AI這位助手醫師,AI對醫學知識的普及(真正意義上的科普),是很有幫助的,我最近就嘗試在用AI輔助寫衛教文章。



應用到你們,你們就可放膽亂提問,還可以問到飽(在免費額度內),不用不好意思,反正AI沒情緒,不會給你們白眼,不像實體醫師(像我的怒火燒盡九重天,哈)。



想瞭解更多,建議去買書來看(書是最好的學習新知入門),實體或電子書,都可以。



每一家,都有免費版的額度,就很好用,想功能更強,再付費。



像我也觀望了很久,才加入Claude 3的付費會員(其正確精準度與詳細度,是目前我用過的,最好的,至於媒體常吹捧的各家比較數據,看看就好,我又不是電腦玩家或工程師,所以選擇重點還是自己的實際感受,喔對了,付費版跟免費版,還是有一些些差別,我的感覺是付費版回答的比較好,只是,此界限在各家軍備競賽下,已日漸模糊),因為我看書,一堆疑問,以前問google大神,常要耗很多時間梳理資訊,現在AI幫忙,省好多功夫。


ChatGPT、Claude的,還有團購(在蝦皮買)。



以下是我最近寫的幾篇與AI協做的衛教文章,請參考





對了,你把AI當醫師助手時,問問題時,記得加上提示語(或說是,prompt、咒語、通關密語),『你是醫師....』,AI很會角色扮演,這樣就可以得到較專業精確的回答,比較不會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幻覺),小技巧,所以我衛教文章才都直接截圖,讓網友看,我是怎麼提問的,這也是一種學習




你可以照相自拍,照片上傳ChatGPT或Claude 3都可以,直接問他你可能的病因、你該怎麼做,順便可以問雷射或遠紅外線治療,對你有什麼幫助。



你太太的問題也是。

我懶得寫了,忽然想到有這招,可以讓你們分別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該怎麼處理,不然我說再多,你們也會因經濟因素而不做什麼。



你太太的問題是惡化中,我早在OO時期(2020之前)就預告過了,也講過該如何了,只是可能你太太最近比較忙、比較累,終於讓因緣成熟、時機到來吧。

我剛剛問Claude 3的,嗯,還是有幻覺(一臉正經的在胡說八道),還是需要專業的意見修正,所以我把我問你的問題的結果,分享給你看,學著點我怎麼問(我也是看書看範例,看別人怎麼問問題,才有效,慢慢試誤學習)



不過這樣子的回答,我覺得已足夠讓你們有第二意見,比較安心,你看OO醫院真人醫師的回答,都還比不上他專業與有同理心,所以花點錢去買書來看(而不要花錢去供養醫師,能遇到向我們這種等級的醫護人員,很少很少的,所以要學會好好照顧自己),如何善用AI來保健自己,當自己的居家醫師。

問AI,圖檔好像要用jpeg檔案,你把圖用桌機的小畫家打開,再另存新檔,就可以改換成jpeg檔了。

這是你太太的,他最後的回答,又跟我上面那篇『根尖切除術』動畫有關,這樣應該會有動力,好好看那篇文章了吧。

你太太的,也可以直接看別的醫師寫的文章,不必問AI了(不過就像直播,有互動性,較吸引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她昨天來,需要後須知道的關鍵字是『顯微根管治療』『牙冠增長術』,拔牙或許不是唯一的選擇。




張添皓醫師寫的原因,較原則性,我可以直接指出,他就是AI所講的『最可能的診斷是舊患牙繼發感染導致的根尖周膿腫,並波及鄰近牙周組織。原因可能是當初根管治療不徹底,加上修復體滲漏所致』,簡單的說,就是『當初』根管治療完後,沒做假牙保護,只用補的,日積月累的微滲漏,細菌入侵所致....所以我們現在才在宣導活髓治療啊,不要隨便抽神經根管治療,不一定像你那麼幸運,左上那顆遇到我,成功試著幫你救回來。

你太太的,那顆複雜多了,不太可能救得回來(例如根尖切除術+重新根管治療),所以拔牙是一個選項。

不想拔牙,能撐多久算多久,那就要付出代價,除了儘量保持口腔清潔,排毒(例如油漱口)要多做...我上次有跟你說你被病逼著,會卯起來做,多多益善,你家人應該不會做,或有一搭沒一搭),保持心情平和,多休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