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更新)
其實給第二意見,以往都是閨密好友、或律師、醫師、藥師等師字輩專業人員,等
等真人來扮演提供的角色,現在風起雲湧的生成式AI浪潮,我示範一下我如何用在我的醫療日常上。
例如,面對有白袍/制服恐懼症的大人,想問又不敢問太多,面對專業人士時,就算先前已反覆演練、寫滿了小本本,還是腦筋一片空白、舌頭打結,等出了診間或會議室,才萬分懊惱又忘了問什麼什麼。
這時,橫空出世的生成式AI,就是一個很好的模擬考機器,讓您問到飽也不用擔心招來白眼(連這麼基礎的問題也不懂?),忍受真人的脾氣。
不過您可能有個疑問,這聽起來好像只是『google醫師』(泛指病人會自行上網做些醫療功課,臨床指揮醫護人員做些什麼)的升級版。
『google醫師』其實很危險,因為網站上的資訊良莠不齊,一般大眾往往沒足夠的專業背景知識,去判斷所言何者為真、何者為假訊息、何者只是站在其特定立場的半真半假訊息。
『google醫師』較常發生在知識、醫療水平較高的地方,如都會區。不過以台灣人常喜歡自行判斷、自己做醫師的習慣,在這,幾乎是全民運動,沒有城鄉差距。
我以前對治的方案是告訴病人,請多做提高自己靈性頻率的事。每個人都會遇到適合自己頻率震動的人事物,當然包括了醫護人員。遇到好的醫護人員,不用您特別說什麼,也會幫您處理隱藏版的問題,進而解惑『google醫師』等奇奇怪怪的問題。
說實在的,這有點難,需要時間的慢慢提升。何況是現代越來越緊迫的生活步調,幾乎把每個人都往隧道裡塞,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隧道效應,只能應付日常,無暇顧及其他。
現在『google醫師』2.0版,生成式AI,雖然有幻覺(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的時候,但依我的經驗,老實工作、正確而精準的回答,遠多於幻覺時刻,所以還是有其臨床應用價值,畢竟病人所需的衛教浮木,並不一定要達到專業精確等級。
以下是我改寫給一位病人的實例(線上問診教導,我有收費),他到診來看我時,臨床就更進入狀況,更知道怎麼問我了,不會白白浪費彼此寶貴的看診時間。衛教的事,就部分外包給AI來做,真人再來核實。所以我的意思,絕對不是說,都問AI就可以了,那危險一如『google醫師』1.0版。
像我也觀望了很久,才加入Claude 3的付費會員(其正確精準度與詳細度,是目前我用過的,最好的,至於媒體常吹捧的各家比較數據,看看就好,我又不是電腦玩家或工程師,所以選擇重點還是自己的實際感受,喔對了,付費版跟免費版,還是有一些些差別,我的感覺是付費版回答的比較好,只是,此界限在各家軍備競賽下,已日漸模糊),因為我看書,一堆疑問,以前問google大神,常要耗很多時間梳理資訊,現在AI幫忙,省好多功夫。
張添皓醫師寫的原因,較原則性,我可以直接指出,他就是AI所講的『最可能的診斷是舊患牙繼發感染導致的根尖周膿腫,並波及鄰近牙周組織。原因可能是當初根管治療不徹底,加上修復體滲漏所致』,簡單的說,就是『當初』根管治療完後,沒做假牙保護,只用補的,日積月累的微滲漏,細菌入侵所致....所以我們現在才在宣導活髓治療啊,不要隨便抽神經根管治療,不一定像你那麼幸運,左上那顆遇到我,成功試著幫你救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