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刺蝟與狐狸

在《羅輯思維(認知篇)》一書中,作者羅振宇用了一個比喻:「刺蝟與狐狸」,來幫助我們理解不同的思維方式,為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平衡長期目標和短期適應提供了新的視角。

什麼是「刺蝟」和「狐狸」?這個比喻來自著名哲學家 Isaiah Berlin,他說:「刺蝟知道一件大事,狐狸知道許多小事。」這裡的刺蝟和狐狸,象徵著兩種不同類型的人。

刺蝟型的人心裡只有一個念頭,他們拿著錘子看什麼都是釘子,以不變應萬變。他們很亢奮,也很狹隘。如果他們的想法碰對了,可能會做出很大的事;但如果碰錯了,就可能造成很大的災難。

相比之下,狐狸型的人是現實主義者。他們知道許多小事,心裡沒有什麼宏大敘事,也不急於找到根本答案。他們的策略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走一步看一步,根據回饋決定下一步,以萬變應萬變。

在過去的某個時代,有思想的人就是能夠把複雜的世界抽象成一件事、一個道理、一個公式。那個時代的思想家都有自己的招牌思想,這就是「刺蝟的時代」。直到今天,還是有很多人希望能夠把世界抽象到這種程度。

然而,現實世界並不那麼簡單。讓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例子。橋水資本創始人 Ray Dalio 在他的暢銷書《原則》中提到,他在公司管理中採用「講真話」原則。這個原則要求包括他自己在內的公司員工極端誠實,對人對事有什麼意見一定要當面講出來。

乍聽之下,這個原則似乎很合理,我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誠實的環境中。但是,如果有人一直講真話,講到了不顧場合的地步、講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講到了無法說服的地步,那會是什麼情況?羅振宇認為Ray Dalio 遲早也會動用自己的權力,要嘛禁止他講話,要嘛乾脆把人開除。

事實上,「講真話」這個原則,其實不可能徹底貫徹。現實情況是,原則可以不變,但什麼真話可以講,什麼場合可以講,可以講到什麼地步,什麼時候必須閉嘴,在他們公司裡一定是有一套預設的規則。如果你沒弄懂這套複雜的規則,只掌握一個簡潔的原則,在這家公司是很難生存下去的。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每個簡單原則背後,都有悖論,都需要我們動用世俗智慧將它補齊。正如哲學家叔本華所說:「每個人都把自己視野的極限當成世界的極限。」但凡認識到這一點的人,都不肯當刺蝟。因為刺蝟只知道一件事,而一件事不可能是全世界。

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完全拋棄刺蝟的思維方式,全面擁抱狐狸的生活方式呢?答案並不是那麼簡單。

狐狸的生活方式,其實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多元思維模型」。狐狸根據世界給他們的回饋行動。在網際網路時代,我們都知道這樣做的好處,所謂「小步快跑,快速疊代」,這都已經總結成方法論了。

我們接受世界回饋的來源主要有三種:

1. 得失:贏就繼續,輸就變化;

2. 榜樣:跟榜樣一樣就繼續,不一樣就變化;

3. 環境:適應就存活,不適應就淘汰。

根據這三種回饋學習,本質都是適應性學習。然而,所有的適應性學習,都是短視的。不論給回饋的是成敗、榜樣還是環境,都只能給你局部的和當下的回饋,你根據這個做出來的調整,當然也就是局部的和短暫的。

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有這樣一種人,他贏了每一局比賽,最終還是輸了。原理很簡單,如果每一局都贏,每一個短期都得分,就意味著你變得越來越適應現在這個環境,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穩定,到最後喪失了創造力,整個環境都被你的行動策略撐滿。如果環境不變,你就是王。但要命的是這個時代,環境不僅在變,而且越變越快,一旦發生劇變,用什麼去對付變化?這就是狐狸的問題,不要以為現實世界就可以獲得現實的勝利。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平衡「刺蝟」和「狐狸」的思維方式呢?羅振宇的建議是:當狐狸,但是同時搭刺蝟的便車。具體來說:

  1. 我們自己要做一隻狐狸、一個現實主義者,敏銳地感知環境的回饋,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使用新工具。
  2. 對這個世界上的刺蝟好一點。刺蝟本身的下場也許會很慘,但是他們有一項獨特的本事,是著眼於長期,總是會給我們發來長期主義的信號,這是現實主義的狐狸世界裡最稀缺的東西。
  3. 看好、警惕那些刺蝟,聽他們說的話,但是小心他們把你帶到溝裡去。

「刺蝟與狐狸」這個概念提醒我們,在複雜多變的世界中,既要有長遠的視野,又要有靈活的應變能力。我們需要像狐狸一樣敏銳地感知環境變化,不斷調整自己;同時,我們也要像刺蝟一樣,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和長期目標。

圖片來源: Dall.E生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