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4|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過度思考日記】記得用自己真實的聲音來創作,你不是在做3C產品評測

今天臨時興起,整理起了筆電上的照片。

整理照片常常要和過去的自己進行對話,回想拍照當下在想些什麼,為什麼留下這張照片,是因為這邊風景很漂亮嗎,還是難得拍到家人很生動的表情。現在坐在電腦前的我,又該把哪些照片留下,或是加強什麼地方。

和自己對話的時候,我發現到了一個我一直覺得不對勁、卻說不太出口的感受。

有時候,我之所以想按下快門,只是因為「這樣拍很好看」,但那個「很好看」,並不是來自內心真實的感動,而是過於客觀的分析。我好像預設了很多的評分項目,構圖要對、色彩要對、雜物不要太多、視線引導有不有趣、注意不要過曝、不要死黑。那些項目像是某種可以量化的成績,全部都通過了以後,才會變得「很好看」。

我不知道,可能某種程度上的確要考慮那些事情吧,但如果做得太過火,忘了把個人感受、當下的體驗放進去,就會變成死氣沉沉的產品展示。

別人來看這張照片,問我為什麼喜歡它,我竟然會說,因為它達到了什麼目標,色彩怎樣、構圖怎樣、因為它拍到了什麼東西。

是怎樣,3C產品的評測嗎?

他們想聽到我在這之中感受到什麼,我卻冷酷地把這份意義的解釋權,外包給一群遙遠的、不確定到底存不存在的評審們。

他們想知道我是誰,我竟然回答,我也不知道,你問問看其他人。

我自己都沒辦法給出答案了,別人怎麼可能會喜歡我的創作,或對我的創作有歸屬感。



仔細想想,寫作上應該也有類似的感受。

你可能看了哪位知名作家的作品,很喜歡他的作品,也不知不覺開始認為,要把自己的文風變成那個樣子,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賞識。你開始模仿他的風格,想寫得更憂鬱、更文青、更抽象、更意識流。

但久了你開始發現,你只是在文字外層披上了一層華麗的殼,別人看了會稱讚:「好厲害!」的殼,但是那些文字再怎麼好看,都不是你內心的聲音。

嚴重一點,你開始分不清楚哪些是其他人的聲音,哪些是自己的聲音,你只是很習慣用別人會喜歡的風格寫作,但你其實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結論。

記得把「自己」放到創作裡面。

不要讓作品被大量的「應該」掩埋,而失去靈魂豐富的色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