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1|閱讀時間 ‧ 約 13 分鐘

落花難過情字關?伍佰&China Blue〈淚橋〉歌詞分析,一首未解的關係之詩

截圖自網路

截圖自網路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來」

中國近代詩人張棗於1984年寫了這首〈鏡中〉,影響了不少上世紀八零年代的創作者。在過去,梅花有著堅貞、傲骨的意象,然而詩中「落下」一詞瞬間將這份堅韌化為無足輕重。這樣既古典又符合當時盛行的短暫、悲傷卻浪漫的美感氛圍,在新舊時代間創造出另類的美學。


2003年底,伍佰在離開魔岩唱片(結束營業)後,與新公司愛貝克斯首次合作作品《淚橋》發行。這張出道第一個十年的專輯,對他及他的團員有著重要意義。伍佰說:「一個人的缺陷,其實就是他的魅力,這張唱片其實發現自己的缺陷就是魅力…」從《淚橋》這張專輯之後,再次看見他展現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嘗試,甚至放大到整張專輯呈現,如:《雙面人》、《太空彈》、《釘子花》等,使他們的音樂受眾能夠擴及到各年齡和不同音樂專業領域層,成為這時代的代表樂團之一。


專輯中的第一首〈淚橋〉,替伍佰再次樹立起台式搖滾浪漫不可撼動的地位。當時的他提及這首歌和專輯的概念時,同樣運用短暫、悲傷卻浪漫的美感氛圍:「每一個人和人之間都有一座橋;而這座橋,是用眼淚做成的。」思緒跳躍、不往既定框架而行,成為後人對伍佰的印象。其中,「這個時候我心落花一樣飄落下來」歌詞中的畫面,一如張棗賦予梅花落下的意象。如今看來都是二十年以上的美學筆法,兩者所指是否相同?現在看來是否仍能引起共感?這些都有待討論。



不過本篇文章之所以將〈淚橋〉提出來談,最主要是看見近期翻唱這首歌的音樂人異常地多,中國國內自不用說,臺灣認識的歌手如:曾佩慈、鄭心慈、郁可唯等都罕見地翻唱,激起了筆者的好奇。


首先,筆者拉出Google Trends(搜尋趨勢)數據資料來看,大約於七月中旬開始搜尋數有了顯著地上升(圖一)。另外,透過中國社交平台微博熱度搜尋「淚橋」,記錄也顯示近三十天閱讀量已達過往約兩成,原創量則與過往相比達近四分之一(圖二)。有趣的是,臺灣人學吉他常使用的「海馬91譜」網站中,熱門樂譜第一名竟也罕見地不是周杰倫的〈晴天〉,而被〈淚橋〉佔據了首位。

(圖一)

(圖二)

接著了解才發現,起因於中國一檔節目《歌手2024》。該節目從今年(2024)上半年始便掀起了不小討論和爭議。其中,楊丞琳在參與兩次競賽後,因〈帶我走〉一首表現不佳而遭淘汰,造成不小討論。時隔兩個月(7/19),她再以表演嘉賓身分登台演出,翻唱了伍佰的〈淚橋〉,再次成為討論焦點。當然,唱得好不好聽眾自有評判,重點是楊丞琳在節目說了選擇這首歌的原因。她表示當初選歌時,搜尋了「與楊丞琳有關AI版的作品」,她想知道AI版跟真人自己演唱的版本有什麼差別。我想這才是之後在網路上風行翻唱〈淚橋〉的原因。

《歌手2024》:楊丞琳《淚橋》cover

最後再回到作品本身,不少討論落在比較不同音樂人詮釋該歌的殊異感受,尤其以女聲來唱伍佰作品似乎別有二致。確實,〈淚橋〉與一般流行歌稍有不同,副歌僅兩句,有意加強主歌等其他段落的比重,也許比起聽了二十多年直達心底的搖滾,開頭以較溫婉的方式進來主歌會是種新穎的感受。不過讓人驚訝的是,網路上對於這首歌在歌詞詮釋幾乎只有直觀感受,較少深入到文字本身的意境。筆者認為,原因在於大眾普遍認定〈淚橋〉歌詞直白,似乎形塑了失戀過後卻選擇灑脫的悲劇主角,這與過去人們在電視偶像劇中看見較為誇大的劇情相符合。


然而細讀文字會發現,伍佰文風詩意、畫面跳躍,這首歌並非理性解決情感問題,而是為了滿足「失去關係當下,想獲得即刻的情緒安慰」這件事。因此,重點會在創作者如何「具體以色彩濃淡、景物運動,來引導內心情感抒發」。這正是感動人心的關鍵原因,同時也因為欠缺自我省思這一最後階段,回應了伍佰所說「缺陷也是一種魅力」,無從解決問題,也是多數人的情感寫照。


本篇先用段落分析,帶讀者體會創作者如何鋪陳情緒。後面再以重點賞析的方式,點出作品裡值得省思的地方。當然,想快速了解歌詞大意的朋友,可以直接看小結與結論。




段落分析:


〈淚橋〉段落分明,只是在主副歌比例上有著較大落差,主歌(A段)分兩段落、導歌(B段)、副歌(C段)各一段落,第一次音樂走完兩段落主歌、導歌和副歌;第二次則在一段器樂表現的橋段(Bridge)過後,以主歌第二段落開始,接完導、副歌,最後再以一大段「啦」做結尾。


無心過問妳的心裡我的吻
厭倦 我的虧欠代替妳所愛的人
這個時候我心落花一樣飄落下來
頓時 我的視線失去了色彩
(主歌A1-第一段落)


主歌第一段落看出故事開始正面臨關係挑戰。主角逃避,對方也透露出對自己的厭倦。前兩句歌詞在正常閱讀情況下可能不好判別,是為滿足詩意、押韻關係而省略文字,因此,第一句「無心過問妳的心裡我的吻」如以主角逃避心態的角度來還原句子,可以寫為「我無心過問,妳的心裡是否還留有我的吻?」主語省略「我」,因「無心過問」知道第二個句子為疑問句,並補入動詞「留」字,完成這句沒有問出口的話。


第二句歌詞回應了為何主角選擇「逃避」,同樣「厭倦 我的虧欠代替妳所愛的人」也省略了文字。為了加大情感矛盾的關係,筆者認為這句話主語應為「妳」,還原句子可以寫為「妳厭倦了我對妳的虧欠,代替了妳所愛的人」。歌詞中「我的虧欠」和「妳所愛的人」皆實指主角。這裡巧妙地用「我」和「妳」不同視角看待關係,發現自己已經不是「妳」所喜愛的人了。在對方眼裡,主角只是自顧自地彌補、逃避溝通、忽略感受,當虧欠大於愛時,基本上關係已形同陌路。


第三、四句表現了主角認知到彼此其實已不相愛的哀痛,透過「這個時候」、「頓時」兩個時間副詞,呈現出當下的萬念俱灰。第三句歌詞「這個時候我心落花一樣飄落下來」,創作者透過移情手法,將心碎的情感轉移到落花上,並動態使用「飄落」一詞,強化當中的無力、失落與不可逆的情感,成為整首歌最鮮明的畫面。第四句「頓時 我的視線失去了色彩」同樣使用移情,動態且鮮明地將「視線失去色彩」形容為內心情感。


移情,為轉化修辭中的「形象化」,以具體的事物來形容抽象的意念。


小結:

主歌第一段落說明關係面臨挑戰,主角因欠疚而逃避溝通,對方也因對方虧欠感大於愛而對主角感到厭倦。透過移情手法,將心碎的情感以動態且鮮明的方式具體地表現出來,並透過畫面放大情緒。




知道妳也一樣不善於表白
想像 妳的相愛編織的謊言懈怠
甜美鏡頭竟也落花一樣飄落下來
從此 我的生命變成了塵埃
(主歌A1-第二段落、A2)


主歌第二段落進入到猜忌與夢碎的階段。不過在了解故事本身的同時,也要試著抽離視角來觀察發生什麼事。細讀後會發現,這首歌的主視角只有「主角」一人。因此,上一段在還原「厭倦 我的虧欠代替妳所愛的人」這句歌詞時,筆者提到「為了加大情感矛盾而選擇將第二句歌詞主語改為『妳』」。不僅如此,包括後面副歌處充滿戲劇化的灑脫形象,都能證明這些都是創作者為了要滿足「悲劇主角」的條件,選擇以自身視角來放大詮釋他人觀點,但這樣的觀點往往會有偏頗、猜測的疑慮。因此,該段前兩句寫了「知道」、「想像」其實多少都有猜測的成分。


第一句「知道妳也一樣不善於表白」是從主角視角看待過去相處習慣而得出的觀點,說明了彼此建立在溝通不暢的關係之中,導致現在只能相怨、僵持在原地。因此,筆者認為壓垮駱駝最後一根稻草可能來自於「想像 妳的相愛編織的謊言懈怠」這句歌詞,以可怕的猜測做結。


從字面上看會發現句子破碎,「妳的相愛」和「編織的謊言」兩個形容詞加名詞的子句,缺乏連接詞或動詞做銜接,而後「懈怠」可做名詞或動詞。故,筆者試著在句子中補上連接詞及主語,並以猜忌的角度來還原句子:「我想像,妳(所認為)的相愛,其實是妳編織的謊言與懈怠」。其實相愛根本是由謊言和倦怠堆積而成的。主角忽略了過去相愛的點滴,並放大了對方如今對自己厭倦的態度,破壞了現在和過去相愛的價值。所以才有了下一句「甜美鏡頭」跟著像落花一般飄落,度不過情字關,也度不了自己心裡那一關。「從此 我的生命變成了塵埃」同樣將無形的生命比做具體的塵埃,表現得心如死灰。


小結:
主歌第二段走到猜忌和夢碎,為滿足「悲劇主角」的條件,選擇以自身視角來放大詮釋他人觀點,因為猜忌,破壞了過去相愛的價值,讓自己徹底心如死灰。




寂寞的人 總是習慣寂寞的安穩
至少 我們直線 曾經交叉過
(導歌B1、B2)


導歌段落就像啟動心靈的保護裝置,它是主角面對創傷時選擇的逃避方式。將自己比作寂寞的人,安穩地待在低靡卻熟悉的情緒中,片面地保護自己脆弱的心靈。但放大來看這句歌詞,曾經共度韶光的兩人是不是也都是寂寞?當雙方不願敞開心胸地溝通,始終不願表白,那麼在一起終究只是兩個人的寂寞,永遠只是偶然擦出火花的平行線,這種痛苦有時更比一個人面對寂寞還更讓人心寒。因此,「寂寞的人 總是習慣寂寞的安穩」其實側面點出了整首歌的主題。


至少 我們直線 曾經交叉過」是整首歌中唯一對這段關係留下正面回饋的一句話,同時也證明了前段主歌「想像 妳的相愛編織的謊言懈怠」是否認過去關係的誑語。這當中的轉變可能來自於彼此真正分開後,有更多空間可以理性思考,並真正走上失戀療傷的路,做到與副歌的銜接。


小結:
導歌開啟主角自我保護機制,側面點出雙方不願敞開心胸地溝通,最終只會是兩個人的寂寞,於是正式結束關係,各自走向療傷之路。




就像站在烈日驕陽大橋上
眼淚狂奔滴落在我的臉龐
(副歌C1、C2)


副歌正是伍佰靈感來源的畫面之一,他提到那是某天晴朗的下午,開車從台南回到台北,路上看見燦爛的陽光照耀在大橋上,於是想像有個男生在橋上不停地哭著。「烈日驕陽」對比「眼淚狂奔」,這便是從一開始就鋪陳到此的悲劇英雄形象,帶著瀟灑,並沉溺於情緒當中無法自拔。這樣的情節如同偶像劇,誇大卻極具美感地展現在鏡頭前。這樣的情緒一路延伸到結尾一長段「啦」聲,這並非理性想尋求解答,而是疏通情緒,釋放在最美、最悲劇的時刻。

...(待續)

.完整樂評文章:https://songstoryworks.com/singlesongreviews-wu-bai-china-blue-tear-bridge/

.歡迎追蹤IG:https://www.instagram.com/songstoryworks/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