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8|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害羞的病菌?」為什麼葉片的下面比較容易被感染?

植物的病害是影響作物產量的主因之一,所以非常多研究團隊都在研究植物的病害。在論文中,不乏展示植物被病菌感染的照片。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件很重要的事呢?


什麼事呢?


如果注意觀察在自然界被病菌感染的植物,應該會注意到感染比較常發生在葉片的下表面。但是,在論文裡面所展示的植物感染病害的照片,通常都是感染在上表面。


你可能會歪著頭問我:有差嗎?反正是葉片。


但是,科學就是要不斷的問問題,而當我們常看到葉片的下表面被感染,但是在做實驗的時候,卻總是觀察葉片的上表面,這好像不太對勁?


因此,最近有研究團隊,決定要看看到底葉片的上下表面,對病菌來說有沒有差別。他們以灰色葡萄孢菌感染阿拉伯芥做為病害的模式。


灰色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會導致灰黴病(Gray mold),能感染數百種植物,是一種全世界都很容易發現的疾病。研究團隊使用了96株灰色葡萄孢菌來做研究。


阿拉伯芥則是很受歡迎的模式植物,且基因體已經完全定序,又有非常多的突變株可供研究。研究團隊挑選了20種不同的阿拉伯芥,包括兩種野生種,以及與水楊酸信息傳導、茉莉酸信息傳導、芥子油合成等路徑相關的突變株。


會挑選與水楊酸、茉莉酸信息傳導途徑相關的突變株並不意外,畢竟病害本來就跟這兩種植物賀爾蒙相關;但是芥子油就比較令人好奇了,推測應該是因為硫代葡萄糖苷是十字花科植物特產,也是重要的植物防禦物質。


測試的結果發現,一般而言,葉子的下表面比上表面更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不過,有幾個突變株的阿拉伯芥,它們的上下表皮被感染的狀況差不多。


是哪些呢?它們是cyp81D8突變株、myb28/29雙突變株、myb29單突變株、高度表現MYB28、高度表現MYB29。其中高度表現MYB29的植物,在感染後72小時內出現強烈的差異,但是後來就沒有那麼明顯了。


其中CYP81D8屬於細胞色素P450家族,與植物的防禦反應有關;而MYB28MYB29,則是負責調控脂肪族硫代葡萄糖苷(aliphatic glucosinolates)的合成。這個結果意味著,有些防禦相關的基因,的確會影響植物葉片上/下表面的抵抗力變化。


至於灰色葡萄孢菌呢?研究團隊發現,雖然大部分的灰色葡萄孢菌在葉片的下表皮長得更快,但是有一株灰色葡萄孢菌,2.04.04在上表皮長得比較好,而2.04.14與2.04.12則在兩個表面的相差不大。


研究團隊發現,當灰色葡萄孢菌感染葉片上表面時,植物會啟動更強烈的防禦反應,合成硫代葡萄糖苷與芥子鹼(camalexin)。這個現象,尤其在野生種植物中特別明顯。另外,在myb28/29雙突變株中,也觀察到上表面感染時產生的芥子鹼特別高。


而且,植物對病菌的防禦反應的強度,也會隨時間變化!例如高度表現MYB29的阿拉伯芥,在感染後72小時內下表皮(背面)比上表皮(正面)表現出更嚴重的感染;但是這個差異在隨後就開始減弱,終至變得不那麼明顯。


究竟為什麼下表皮比較容易被感染呢?可能是因為幾個原因:(1)下表皮通常有更多的氣孔(更不用提雙子葉木本植物的葉片上表皮根本沒有氣孔),為病菌提供了方便的入侵管道(2)下表皮通常更潮濕,為病菌提供了有利的生長環境(3)下表皮受光照較少,這也是一些病菌喜歡的生長條件(4)上表皮通常有更厚的角質層,可能也不利病菌侵入。


那麼,為什麼實驗室都用上表皮來做感染試驗呢?可能只是比較方便吧!大家都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只是人云亦云地看別人怎麼做,自己就照做,卻沒有想到真正在自然界發生的病菌感染,都是以植物的下表皮佔多數。


或許,未來大家應該要開始做下表皮的感染,或許也可以兩者都做?反正沒人會在乎植物的感覺,做植物的研究也不用申請IRB,就盡量來吧!這樣,也可以得到更充足的資訊!


參考文獻:


Caseys, C., Muhich, A. J., Vega, J., Ahmed, M., Hopper, A., Kelly, D., Kim, S., Madrone, M., Plaziak, T., Wang, M., & Kliebenstein, D. J. (2024). Leaf abaxial and adaxial surfaces differentially affect the interaction of Botrytis cinerea across several eudicots. The Plant Journal. https://doi.org/10.1111/tpj.17055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