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敵?是友?科學家比較植物的反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對植物來說,最不願意發生的大概就是被病蟲害入侵了!所以,植物們當然都會發展出一套「對付」入侵病蟲害的SOP,如分泌茉莉酸(JA)或水楊酸(SA)、合成抗性蛋白質、甚至執行細胞自殺等...這些都曾經被科學家觀察紀錄,也早就不是新聞了。


但是,有另外一個行為,卻也很類似於入侵!那就是,授粉與受精的過程。花粉掉落在雌蕊的柱頭上,然後萌發進入花柱,一路開疆拓土最後終於抵達胚珠,接著進入胚珠完成終身大事...整個過程不也是外物入侵嗎?為什麼植物不抵抗?


為了了解到底感染與授粉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科學家們觀察了玉米的花柱與自己的花粉、指狀加拿草(Tripsacum dactyloides) 的花粉、禾穀鐮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感染、玉蜀黍黑穗菌(Ustilago maydis)感染的反應。



他們在授粉後8小時與接種菌體後7天收集樣本,萃取樣本的核糖核酸(RNA)進行定序後分析基因的表現狀況;另外也用定量PCR來確認RNA定序的結果。除此之外,他們還用顯微鏡觀察這些入侵者的生長模式等等。


結果發現,當玉米被自己的花粉入侵的時候,表現的基因相對較少,且表現量增加的基因主要是與衰老有關的基因(還記得那篇關於植物「登大人」的文章嗎?);相對的,當植物遇到指狀加拿草的花粉入侵的時候,非常多的基因表現發生變化,其中與細胞壁形成、纖維素合成以及水分再吸收相關的基因表現量都變少了,而防禦相關的基因表現量上升了,最後花粉管的生長受阻,無法進入胚珠完成終身大事。


而當玉米被菌感染的時候呢?禾穀鐮孢菌會引起玉米赤黴病,在它感染玉米柱頭後,引起了非常強烈的基因表現變化,包括木質素合成、植物毒素生物合成的基因的表現量都上升了,另外還有許多轉錄因子如NAC與WRKY等,表現量也都上升了,顯示了植物的防禦反應被全面啟動(外敵入侵!各就各位!準備!)。


相對的,玉蜀黍黑穗菌雖然也會引起玉米黑穗病,但通常並不嚴重,且很多時候會產生類似茭白筍的型態的玉米。研究團隊觀察到,在玉蜀黍黑穗菌感染後,雖然玉米還是把木質素合成以及防禦相關基因的表現量調高了,但是提高的程度不如禾穀鐮孢菌感染。


總而言之,不相容花粉管(指狀加拿草)與真菌入侵都會讓細胞壁相關基因的表現量上升,但是防禦相關的基因,如NAC與WRKY轉錄因子以及植物毒素(二萜類),只會在受到真菌感染後增加表現量。由此可知,玉米的花柱對不同的入侵者有極為不同的反應。對自己人,大抵是「歡迎光臨」;對外人,如果是不具有攻擊性的入侵者(如指狀加拿草與玉蜀黍黑穗菌),則是派出二軍意思意思抵抗一下;但是遇到惡質的入侵者如禾穀鐮孢菌,則是全面啟動防禦,槍上肩、刀出鞘。真的非常有趣呢!


參考文獻:


Begcy, K., Mondragón-Palomino, M., Zhou, L-Z., Seitz, P-L., Márton, M-L., & Dresselhaus, T. (2024). Maize stigmas react differently to self- and cross-pollination and fungal invasion. Plant Physiology, kiae536. https://doi.org/10.1093/plphys/kiae53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莊小昕-avatar-img
2024/10/06
謝謝老師分享!植物也是很犀利的哦!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47會員
801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植物與叢枝菌根真菌之間,是地球上最古老且普遍的共生關係之一。這段夥伴關係讓植物能夠從土壤中更有效率地吸收磷等礦物質,而真菌則從植物獲取碳。 但是,他們倆之間的互動也是精密調控的!最近的研究發現,不只是植物會調節,連真菌也會喔!
Thumbnail
植物與叢枝菌根真菌之間,是地球上最古老且普遍的共生關係之一。這段夥伴關係讓植物能夠從土壤中更有效率地吸收磷等礦物質,而真菌則從植物獲取碳。 但是,他們倆之間的互動也是精密調控的!最近的研究發現,不只是植物會調節,連真菌也會喔!
Thumbnail
在自然界中,植物如何確保自己的基因能夠延續呢?傳統上,我們熟悉的授粉方式包括風媒、水媒和動物媒介授粉。風媒植物透過風力將花粉傳播,而動物授粉則仰賴昆蟲、鳥類、蝙蝠等動物訪花,攜帶花粉從一朵花移動到另一朵花。然而,最近的研究發現,許多動物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可能已經默默成為植物的「意外媒人」!
Thumbnail
在自然界中,植物如何確保自己的基因能夠延續呢?傳統上,我們熟悉的授粉方式包括風媒、水媒和動物媒介授粉。風媒植物透過風力將花粉傳播,而動物授粉則仰賴昆蟲、鳥類、蝙蝠等動物訪花,攜帶花粉從一朵花移動到另一朵花。然而,最近的研究發現,許多動物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可能已經默默成為植物的「意外媒人」!
Thumbnail
寄生植物,如分枝列當或獨腳金,以吸器附著在宿主身上,對宿主的健康造成重大損害! 要消滅寄生植物,首先當然要瞭解它啦,這就是所謂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啊! 最近,有研究團隊研究了,這些寄生植物如何調節自己的吸器數量,發現竟然跟一個賀爾蒙相關,很有趣喔!
Thumbnail
寄生植物,如分枝列當或獨腳金,以吸器附著在宿主身上,對宿主的健康造成重大損害! 要消滅寄生植物,首先當然要瞭解它啦,這就是所謂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啊! 最近,有研究團隊研究了,這些寄生植物如何調節自己的吸器數量,發現竟然跟一個賀爾蒙相關,很有趣喔!
Thumbnail
根瘤菌會與植物共生,幫助植物固氮,這個可說學過生物的人應該都聽過。不過,我們在研究根瘤菌時,通常都是關心植物的時候比較多;但是細菌遇到植物時,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反應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使用了不同植物的萃取物來測試根瘤菌,結果還蠻有意思的!
Thumbnail
根瘤菌會與植物共生,幫助植物固氮,這個可說學過生物的人應該都聽過。不過,我們在研究根瘤菌時,通常都是關心植物的時候比較多;但是細菌遇到植物時,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反應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使用了不同植物的萃取物來測試根瘤菌,結果還蠻有意思的!
Thumbnail
眾所周知,根瘤菌與共生真菌都是對植物很重要的微生物。透過與植物建立共生關係,它們幫植物獲取更多養分。其中的共生真菌甚至還構成了所謂的「樹聯網」,讓樹木們可以「聊天」呢! 過去在苜蓿的研究已經知道,共生菌分泌分子,讓植物受器出現鈣震盪;最近發現,可以透過改變植物受器來促進共生喔!來看看!
Thumbnail
眾所周知,根瘤菌與共生真菌都是對植物很重要的微生物。透過與植物建立共生關係,它們幫植物獲取更多養分。其中的共生真菌甚至還構成了所謂的「樹聯網」,讓樹木們可以「聊天」呢! 過去在苜蓿的研究已經知道,共生菌分泌分子,讓植物受器出現鈣震盪;最近發現,可以透過改變植物受器來促進共生喔!來看看!
Thumbnail
植物遇到病蟲害時,一定會啟動自己的防禦機制:如分泌水楊酸(SA)、茉莉酸(JA),以及釋放揮發性化合物(VOCs)等等。這些機制,在過去都已經透過研究了解了。 不過,馴化(domestication)是否會造成植物對害蟲的反應下降呢?過去好像沒有人研究過呢!
Thumbnail
植物遇到病蟲害時,一定會啟動自己的防禦機制:如分泌水楊酸(SA)、茉莉酸(JA),以及釋放揮發性化合物(VOCs)等等。這些機制,在過去都已經透過研究了解了。 不過,馴化(domestication)是否會造成植物對害蟲的反應下降呢?過去好像沒有人研究過呢!
Thumbnail
植物對蟲害會有什麼反應?過去已經有許多研究都發現,當植物遇到「蟲蟲危機」的時候,會分泌許多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一方面用來通知自己的其他部分,另一方面則用來通知鄰居。 但是,這些研究都是在人工環境(溫室)與低植物密度下進行的,到底在自然環境中,植物會如何反應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
Thumbnail
植物對蟲害會有什麼反應?過去已經有許多研究都發現,當植物遇到「蟲蟲危機」的時候,會分泌許多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一方面用來通知自己的其他部分,另一方面則用來通知鄰居。 但是,這些研究都是在人工環境(溫室)與低植物密度下進行的,到底在自然環境中,植物會如何反應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
Thumbnail
植物的病害是影響作物產量的主因之一,所以非常多研究團隊都在研究植物的病害。在論文中,不乏展示植物被病菌感染的照片。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研究植物病害的論文,通常展示的照片,病菌都感染葉片的上表面;可是在自然界卻更常看到,葉片的下表面被感染! 有差別嗎?最近的研究發現,真的有差別!
Thumbnail
植物的病害是影響作物產量的主因之一,所以非常多研究團隊都在研究植物的病害。在論文中,不乏展示植物被病菌感染的照片。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研究植物病害的論文,通常展示的照片,病菌都感染葉片的上表面;可是在自然界卻更常看到,葉片的下表面被感染! 有差別嗎?最近的研究發現,真的有差別!
Thumbnail
對植物來說,病菌與花粉管,都可算是入侵者;但是植物卻有完全不同的反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最近有研究團隊,觀察了植物對花粉與病菌的反應,很有趣喔!
Thumbnail
對植物來說,病菌與花粉管,都可算是入侵者;但是植物卻有完全不同的反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最近有研究團隊,觀察了植物對花粉與病菌的反應,很有趣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