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冷門小知識分享 - 生活篇(3)

  • 叩!叩!叩!樓上住著鬼鄰居?

這是饅饅最近遇到的事,大概半年前開始吧,每天晚上10點和清晨5點左右(上班以後容易早醒ㅎㅎ),樓上都會傳來有人劇烈跳動的聲音,震動大到房間牆壁都在晃,忍了好久實在受不了,就請物業處理,結果跟我說樓上沒住人?!害的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幻聽,但問家人也都說有聽到那就是真的有阿,所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就要講到傳說中的"水錘效應"了,水在管線中依照固定的方向流動,產生水壓,住戶用水後再關掉水龍頭,管路下游的閥門快速關閉,一部分水流會停止並反彈,另一部分水流則會因為慣性持續往前,二者在管內相互推擠對撞,水壓會瞬間上升,撞擊管壁使水管震動,發出像敲擊牆壁或重物落地的聲音。

水錘效應有3種可能發生的位置:

1.家戶出水口:比如開關水龍頭、沖馬桶或洗衣機進水。

  2.抽水馬達:抽蓄水池的水進水塔。

3.加壓馬達:安裝在水塔下方,向下增壓,供應出水。

也就是說,水管越長、水流越強、高低落差越大及關閉速度越快,水錘效應就越明顯,饅饅家在低樓層,水塔在頂樓,相距十多層樓,水壓確實很大,而且房子十幾年了,水管可能已經鬆動,如果水龍頭關的太快,水管撞擊牆壁的聲音就會更大聲,還會造成管路破損。

其實水錘效應一直存在,只是白天大多沒人在家,用水頻率低,噪音就不太明顯,等到晚上人都回家睡覺,和安靜的環境一對比,水錘的聲音就大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聲音在管道間會回彈和反射,所以才會發生饅饅以為是樓上在發出噪音,但樓上沒住人的情形('ω')

因為水錘效應引發鄰居間糾紛,甚至告上法院的例子層出不窮(是希望不要走到這一步...),那應該怎麼辦呢?根據發生的位置不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1.家戶出水口:

(1)裝設逆止閥或減壓閥,緩衝水流壓力,避免水流對衝造成聲響

(2)裝設水錘吸收器

(3)使用水龍頭盡量慢慢關,這也是最省錢的一招,大家可以學起來!

  2.抽水馬達:樓層越高水錘的破壞力越強,友友們家如果是12樓以上的集合住宅,可以選擇裝設底閥、逆止閥及水錘吸收器,降低水壓

3.加壓馬達:

(1)裝設水錘吸收器

(2)裝設減壓閥

(3)將馬達打水控制系統換成變頻式


  • 直尺挖洞要幹嘛?轉筆嗎?

話說好像很久沒用直尺了,自從饅饅發現自己就算用尺也畫不了直線後就開始討厭(?)它,但以前在學校上課一定會用到,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直尺上面的小洞,這有什麼用處嗎?

饅饅是拿來畫小圓圈圈的,雖然也可以但不是這個ㅋㅋ 根據神通廣大的一名網友專業解答,其實是為了使空氣可以從洞口進出,防止大氣壓力導致直尺放在桌子拿不起來;用尺在紙上畫線時,尺和紙就能緊密貼合、減少摩擦;也可以避免熱脹冷縮,有緩衝、調節的功能。

其實也不是每把尺都有打洞,通常鐵尺比較需要,因為薄薄扁扁的又很重,就很難拿起來,塑膠尺比較輕又有厚度,就算沒打洞也沒關係。

  再補充一個小知識,友友們聽過"真正的直尺"嗎?這是日本文具商KOKUYO(コクヨ)曾經販賣的商品,叫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說我們平常用的直尺都是假的嗎?一般的直尺都是以線來劃分長度,比如二條粗線之間是1公分,二條細線之間是1毫米,但是喔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粗線細線本身也有寬度耶,大約是0.1~0.2毫米,所以測量的時候到底是要對準線的左邊、線的右邊還是線的正中間,都會產生不同的誤差!這時候"真正的直尺"就派上用場了( • ̀ω•́ )✧

KOKUYO將直尺改成以面來劃分長度,像鋼琴的黑白鍵一樣,每一個黑鍵或白鍵的寬度都剛好是1毫米!這樣就不會產生誤差拉~


  • 斑馬線沒有斑馬?

講到這個饅饅就想到當初練駕照筆試的時候,有一題是要判斷圖中白色斜紋線為:(A)斑馬紋行人穿越道線,還是(B)枕木紋行人穿越道線,行人穿越道因為長的像斑馬身上的紋路,所以俗稱斑馬線,但它正式的名稱是枕木紋行人穿越道,設置於交岔路口;而斑馬紋行人穿越道,則設置於道路中段行人穿越眾多的地點,二個是不一樣的,那時候老是分不清ㅎㅎ 有準備考駕照的友友們可以記一下這個考點喔(還是其實只有我不會)

斑馬線起源於古羅馬時代的跳石,最早是出現在龐貝城的街道上,當時行人和馬車共行,造成交通堵塞,經常發生事故,於是人們將人行道加高,與馬車道分開,並在靠近路口的地方砌起一塊塊凸起的石頭,行人可以踩著跳石慢慢通過道路,馬車的輪子也可以從跳石的間隔中穿越,不會影響行進。

19世紀末期,隨著科技發展,汽車取代了馬車,因為汽車行駛速度比較快,車輪之間的距離也比馬車寬,在車水馬龍的大城市內,跳石的存在反而阻礙了交通,並經常導致交通事故,所以跳石逐漸被淘汰。

到了1950年代初期,英國人首先設計出一種橫格狀的人行道,規定行人過馬路時,只能走人行道,因為這些橫線很像斑馬的白斑紋,所以被人們稱為斑馬線,司機看到斑馬線時,會自動減速慢行或停車,讓行人優先通過,有效保護人們的生命安全。

在台灣,根據法規,斑馬線長度為2-8公尺,寬度為40公分,間隔為40-80公分,同一條斑馬線的間隔長度要相同,且必須盡量銜接人行道,以利行人穿越。

還有一種斑馬線,比平常看到的多了3條白紋,這其實是導盲斑馬線喔,通常設置在視障友友們有通行需求且穿越距離較長或斜交的路口,這多畫的3條平行白色實線,寬度為5公分,間隔為5公分,厚度為0.4-0.6公分,比傳統斑馬線微凸防滑係數也從45升級成65,不僅幫助視障友友們正確的掌握方向,還可以防止車輛打滑。

2024年是台北市交通安全年,9月則是全國交通安全月(冷知識:公車上都有寫喔ㅋㅋ),"車輛慢看停,行人安全行,路口停讓愛同行",大家穿越馬路時不要貪快,要記得遵守號誌指示,好好珍惜生命喔(,,•́ .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