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小說情節的合理性

    有些小說讀起來讓人欲罷不能,有些卻是越讀越厭煩。粗略的講一句,就是好看和不好看的差別。但是什麼叫好看,什麼又叫不好看?我認為其中一點就是合理性的問題。因為我以往讀武俠只讀金庸,還有少部份的古龍,沒有辦法和其他作家做一個比較,現在多讀了幾部之後,發現首要還是在情節合理性的問題。

    一本厚厚的小說捧在手上,有時後看得津津有味,可是有時後卻感覺到作者似乎筆力不繼,好像是創作靈感突然枯竭,但可能又是因為連載或有交稿的壓力之類的,就隨隨便便編個劇情馬虎交代過去,儘管劇情並不合理,作者也隨便將就。在這個時候,我往往就會失去耐心,注意力開始不集中,但又不想要跟丟了劇情,勉強讀下去的結果往往心煩意亂。

    現在手上正拿著的是梁羽生的「白髮魔女傳」,因為這部小說可說是其成名代表作之一,我認為至少把它讀完,是有意義的。但讀到將近3/4,感覺跟我上一部讀的「七劍下天山」一樣:梁老師在情節經營上節奏太快,情感太少,好像一直在趕路似的,沒有什麼時間停下來讓讀者玩味,所以熱鬧有餘,況味不足。其實如果不要太多細節,去蕪存菁,精煉之後應該會更好看。如果要我提出具體的情節來講,那這篇文就會很長了,因為太多地方都可以看出牽強附會與斧鑿痕跡。

    好吧,要不是我看到了某個橋段,我也不會忍不住來敲鍵盤。舉例而言,第二十四回「峰迴路轉」這一回作者要把大內高手慕容沖從反派改為正派,不知道梁老師是不是有煞費苦心去編排,那慕容沖靠著魏忠賢提拔升官,不能不說沒有一點趨炎附勢之想,怎能一旦發現魏閹有通敵賣國之嫌時便開始正氣澟然了起來?再者,一場鐵飛龍要替女兒鐵珊瑚復仇的場面搞得一點殺氣也沒有,倒像是兒戲一般,以三場比武了事,最後又安排了在最後一場比內力的時候(又來比內力了,受不了),讓幾個魏忠賢的嘍囉跑出來搗亂,以使慕容沖不顧自己安危救了鐵飛龍,進而冰釋一場仇恨?這就是我看到的牽強斧鑿之處。

    金庸的作品就沒有牽強斧鑿嗎?其實也是有的,不過作者盡力在淡化,比如我一直記得在鹿鼎記裡,韋小寶要追求阿珂時使了下三濫手段,沐王府的吳立身居然配合韋小寶演戲,扮鄉下人強逼著兩人拜堂成親,那吳立身本是個粗豪漢子,怎麼演起鄉下人來卻是維妙維肖?儘管如此,不合理的橋段相形之下比起其他作者總是少了很多,而且金庸大師的作品全篇以情感貫串,一字一句都顯得合理而自然,看這樣的小說基本上就不會覺得無法被說服。

    且不說武俠好了,我剛剛看完張愛玲的「半生緣」,愛玲姐這本小說完完全全貼近到真實人生到幾乎到無可挑剔之處(其實她的其他本代表作也是這樣,綿密而深刻),有巧合,也有很多不巧合,通篇很少有矯柔造作之感,讀起來真的是令人愛不釋手。當然武俠與文藝相比原本就是有其劇情上誇張的成份,不假,只是劇情跳動太快,合理性太少就很可惜的減低了它的可讀性。

    所以我也常想,武俠小說的步調如果可以適度的慢下來,從其他例如文藝以及歷史體裁上擷取一些細膩與真實的成份,應該可以更好看。同樣的,對於寫作的素人而言,我也希望能往細膩與合理這方面去努力,譁眾取寵只不過當下覺得有趣,應該不是一條長遠的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