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與虛構——考據與故事之間的相愛相殺

更新於 2024/07/2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看到超強文友蓮蓮Lipara在脆上說「為什麼不喜歡考據不嚴謹的小說」一文。正好最近趁著時事,又把我批評過,陳耀昌醫師的《花》系列再批評一遍:「只有考據,沒有故事」。

  故事與考據,究竟孰輕孰重?這一直是創作者們的副本課題之一。

  很多人認為,故事好就好,考據不重要。

  也有人認為,故事只是工具,他有想傳達的內涵和理念。

  實際上,故事和考據是「平等」的。兩者的平衡端看創作者想要創作出什麼類型的作品。

  一、所有故事皆須「考據」


  雖然「考據」一詞似乎比較容易出現在歷史相關題材的作品,但仔細想想,有什麼故事是不需要「考據」的嗎

  現代作品,你得知道社會是怎麼運作的,對吧?

  為什麼許多故事都以校園為大宗?因為校園是絕大多數人的集體記憶,除非極度特殊狀況,否則是人都會有好幾年的校園生活。身在其中,許多校園機制、素材自然信手捻來,沒有壓力。很多人誤以為校園作品不太需要考據,實際上「你」已經考據得不少了,只是沒有意識到而已。

  但這種經驗上的考據在創作上是否能發揮作用呢?很遺憾,過度依賴這種經驗上的考據,很容易讓作品變得呆版,也很容易被讀者識破。

  例如,雖然校園題材絕大部分的主角群都是學生,那會不會寫到老師?組長?主任?校長?會不會寫到校園活動的具體細節?會不會寫到段考、大考的執行面?霸凌事件除了學生視角,老師、行政人員的視角/處理方式有何規定和差異……純粹以「學生時期經驗」進行書寫,沒有從其他角度進行「考據」,很多漏洞就會跑出來,干擾你故事的流暢度和合理性。

  同樣地,另一創作大宗是奇幻異世界。我一直認為奇幻異世界是面善心惡的大魔王。很多創作者會誤以為隨意地架空一個世界很自由,不太需要費什麼功夫--正好相反。

  無論真實還是虛構,只要具有世界觀,就免不了需要「考據」。

  因為你要讓世界「運轉」,運轉的機制和邏輯,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就算你想設計一套有別於普世價值之外的世界觀,也得拿出一套能說服人的完整論述。很多創作者誤以為可以「避實擊虛」,不去和這些硬道理對撞,完全是屬於小聰明,假如有這麼方便的法則,早就很多人用了,不會等到由你發現。

  真相是:沒有一個優秀的創作者會輕忽過去和現在的積累,你越想在原創性上做出成績,就得比別人積累得越多。


  二、為什麼要執著在小細節?


  文友蓮蓮指出俄羅斯作品中諸多稱呼翻譯、稱謂錯誤。可能很多人認為這種細節無傷大雅,實際上讀者看到的並不是考據失誤,而是作者對待作品的輕忽

  選了什麼題材,就跟拜入什麼山門是一樣的--要守人家的規矩。規矩這樣定,是有原因的,你可以「突破」,但要給個好理由來撫平這種突兀感,而不是將錯就錯,或是鴕鳥心態說是「創意」。

  就作品來說,小地方的輕忽可能導致大範圍的崩潰。例如曾有篇異世界小說提到,田裡的肥料可以用糖代替……

  弔詭的是,往往越在意細節的創作者,越是能在大勢上創造出好作品。就如同前文所說,深究好作品的基礎,都會發現其嚴謹的用料與工法。因此「細節無傷大雅,看起來有趣就行」這套說法是相當矛盾的足以毀壞作品的失誤,往往從細節就能窺見一二

  很多人會拿FATE系列來說人家的歷史超級亂來,評價也還不錯,這怎麼說?

  其實究其FATE的內涵,兩位主創者虛淵玄和奈須蘑菇,實際上打磨得相當嚴苛,許多角色設計都挖到極度細節甚至冷僻的部分(多數人經常只看到性轉)。FATE的世界觀為了能撐住整套聖杯戰爭敘事,也挖空不少心思去補強論述,否則設定集和不同敘事線也不會一直狂出,但很多時候還是會出現吃書的危機,這也是這部系列作毀譽參半的主要原因。這個例子只證明:想要在虛構上突破框架,反而要付出更多準備的心力


  三、為什麼會有「過度考據」?考據與故事的界線在哪?


  照常理來說,離創作者「越遠」的東西,考據的難度越高。例如科幻和歷史背景,都需要相當硬核的考據能力。有志於此的創作者往往會更加謹慎,甚至有所謂的「責任感」,認為自己有義務把歷史/科學的各種詮釋給做到好,否則激起誤解對社會造成的傷害更大--因為多數人在離開校園後,多數知識是透過大眾傳媒給予的。

  但這種心態走到極端就會侵蝕到故事本身,創作者忘記自己在說故事--一方面被責任感壓得喘不過氣,一方面無法準確拿捏考據與故事之間的比例。

  作家朱宥勳曾提出一個比例:考據到六、七成,用其中三、四成來寫故事。

  如果是在創作,必須留給考據和故事相互伸縮的空間。不僅是為了故事的合理性,也避免故事出現重大謬誤,更避免創作者被考據壓力給壓垮,最後捨本逐末。

  這邊建議徬徨於考據的創作者:由大至小--先求通識,再求細節,不要過於鑽牛角尖。

  嗯?不是說細節失誤就有可能導致作品崩潰嗎?

  其實會讓明眼的讀者感到憤怒的細節失誤,恰恰源自於通識考據的不足。

  明眼的讀者其實或多或少能夠區分「這是作者偷懶、誤讀、考據不足」還是「權衡故事和考據之後做出的選擇」。

  例如我曾讀過一篇關於漢獻帝的BL作品,內文提到曹氏三女(曹操的三個女兒)同時嫁給漢獻帝,當夜漢獻帝拒絕在三女之間做出選擇,而躲到他的「面首」房間。

  一、曹氏最小的女兒因為年齡還沒到,尚未入宮,所以不會出現嫁入當天選三女的橋段。

  二、面首一詞有男寵之意,是源自南北朝劉宋時期的山陰公主,晚漢獻帝兩百多年。

  順帶一提,臣子還對漢獻帝用「大王」的稱呼。(應該會被砍)

  看似是細節,但還是被我狠狠批評了一番--原因在於,這兩條都是維基就有的資訊。維基可能不可靠,但該作品甚至有一整段「劇情」直接照抄維基。抄都抄了,竟然沒有選擇抄真正該抄的部分,這是偷懶不用心,還是權衡後的結果呢?

  更何況,該作者大言不慚說自己對史學有濃厚興趣,通古今中外。嗯。


  四、讀者究竟想從硬核作品裡看到什麼?


  如果讀者選擇翻開小說,肯定不是為了「學」到什麼,而是想看看在此硬核知識背景下「可能會發生什麼」。例如最近炎上的《刺客教條》彌助事件--彌助這號角色其實早就出現在很多遊戲了,《戰國無雙》和《仁王》都有彌助的身影。

戰國無雙版彌助

戰國無雙版彌助

仁王版彌助

仁王版彌助


  為何獨獨《刺客教條》炎上?因為太多無法和故事所呈現的歷史環境嵌合的環節。彌助可以是武士,可以是推動歷史車輪的要角。但基於UBI高高在上的說教視角,彌助被強硬變成模板化的「歐美英雄」:正大光明穿著武士服飾受人尊敬,且目前來看沒有任何合理的鋪陳。玩家變相被強迫接受「黑人也可以這樣」的價值觀。歷史作品的魅力是「可能會」,但太多因素去干擾這個「可能會」,作品就會直接塌陷。

  老實說,平平都是有色人種,《起源》的巴耶克表現得更好,代表UBI不是不會塑造這種敘事模式的--試想,如果甘心服膺於歷史環境,塑造出一個奴隸逆襲、無意中推動歷史作用的彌助,不是更迷人嗎?

  

刺客教條:起源的男主角巴耶克

刺客教條:起源的男主角巴耶克


  小說不是上課。

  創作者必須思考「為了故事而考據,還是為了考據而故事?」。

  或者該問:你究竟是喜歡考據?還是喜歡故事?

  前者,去寫論文;後者,去寫小說。

  如何在真實與虛構之間騰挪變化,給予讀者至高感受,考驗著創作者本身的功力。

  無論是小說寫得難看說「還原史實」。

  還是小說中關鍵考據漏洞百出,導致劇情坍塌,卻辯稱自己「只是創作」。

  都是「創作者功力不足」的藉口而已。

avatar-img
29會員
5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夏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相信很多人初入寫作,或者其他創作相關領域。最常有的先入為主觀念是「發揮創意、跳脫規則、不受框架拘束」云云。更甚者,會衍生出「創作是自由的、是主觀的、沒有高下之分」的謬論。前文有提及到一些,今天這篇就來好好分析一下,為什麼我認為上述說法屬於「謬論」。
  做為一個資深肥宅,「後宮」作始終是無法繞開的類型。甚至在各種反套路的作品迭出的這個時代,「後宮」的模板雖然被各種要素沖淡,變得隱晦,但始終都是強勢類型。但在這種強勢類型的加持下,作品依舊有好有壞,並不是開了後宮就會變成被市場接受的作品,很多時候都會被批評為「廢萌」、「賣肉」、「無腦」和「氾濫」。
  相信很多人初入寫作,或者其他創作相關領域。最常有的先入為主觀念是「發揮創意、跳脫規則、不受框架拘束」云云。更甚者,會衍生出「創作是自由的、是主觀的、沒有高下之分」的謬論。前文有提及到一些,今天這篇就來好好分析一下,為什麼我認為上述說法屬於「謬論」。
  做為一個資深肥宅,「後宮」作始終是無法繞開的類型。甚至在各種反套路的作品迭出的這個時代,「後宮」的模板雖然被各種要素沖淡,變得隱晦,但始終都是強勢類型。但在這種強勢類型的加持下,作品依舊有好有壞,並不是開了後宮就會變成被市場接受的作品,很多時候都會被批評為「廢萌」、「賣肉」、「無腦」和「氾濫」。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Hi 我是 VK~ 去年底,看到專門在討論思考方式、決策,或是如何學得更好等主題的熱門網站 Farnam Street 創辦人 Shane Parrish 出了新書《Clear Thinking》。 身為他文章長期讀者的我,二話不說去找了這本新書來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把這本《Clear
今年本來訂下了年末作業是要把小說寫完,但現在我改變計畫了:我想健康地寫作,完成我的目標,也要過好自己的生活。遠大的理想仍在,我仍然想要實現它,但我不會再像過去盲目而不顧一切地想拼命,而是以循序漸進的緩慢步調,慢慢前進。 我知道不需要焦躁,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Hi 我是 VK~ 去年底,看到專門在討論思考方式、決策,或是如何學得更好等主題的熱門網站 Farnam Street 創辦人 Shane Parrish 出了新書《Clear Thinking》。 身為他文章長期讀者的我,二話不說去找了這本新書來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把這本《Clear
今年本來訂下了年末作業是要把小說寫完,但現在我改變計畫了:我想健康地寫作,完成我的目標,也要過好自己的生活。遠大的理想仍在,我仍然想要實現它,但我不會再像過去盲目而不顧一切地想拼命,而是以循序漸進的緩慢步調,慢慢前進。 我知道不需要焦躁,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實際正在發生的土地繼承案,涉及到大量公同共有的土地,帶來了分配上的困難和不公。作者在文中混合了實際事實和虛構情節,以小說家的習慣編故事的方式議論現實事件。文章強調了土地繼承案帶來的挑戰和不公,以及分配上的困難。作者呼籲讀者通過文章的描述和推理,去識別真實與虛構之間的差異。
「太陽是顆冷冽的星球。」 艾希克·維雅以此短句揭開這本敘事(récit),在這基調上,我們面對著作者冰冷的語調與見證歷史的難以喘息。看著即將發生的二十世紀(或說有史以來)人類最黑暗的屠殺前,無一倖免。而這黑暗,卻是在光天化日下發生。照耀一切的冷光,冷血正在發生,人類的愚蠢與懦弱無所遁形。 反省納
Thumbnail
《個人的體驗》是大江健三郎最重要的長篇小說之一,故事中顯露大江健三郎和妻子生下頭部異常的長子後的內心掙扎,帶有私小說的性質。然而,在這部帶有自傳色彩的作品中,大江健三郎沒有採用第一人稱的「我」來敘事,而是虛構出「鳥」這個第三人稱的敘事者,在講述個人體驗的同時也試圖超出自我的框架。
Thumbnail
按一個讚,寫幾個字,表達意見,關掉3C,回到現實人生。幾分鐘為不認識的人支持或鄙視憤,過幾天風向不對,資訊更新。重新刪掉那些字,再寫一些字,幾秒鐘後宣示己見,這就是天天上演的網路生態。
Thumbnail
推理過程如何辯證「虛」「實」,又如何在小說「想像」中辨識「真實」?小說家設計好的布局,決定偵探如何透漏訊息,也操控著讀者的視界。藉由文字取得「身歷其境」的感官體驗,深切地與人們生活的地理環境、社會現實、人際網路連結在一起......
Thumbnail
《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故事從雪隧尚未開通的九○年代開始,刻劃宜蘭居民對於觀光開發的不適、困惑與矛盾,也以時代變遷下的瓦斯業生態映照出常民生活的轉變軌跡。本場次由本書作者郝妮爾與《餘地》的作者顧玉玲對談,與大家聊聊小說創作中的書寫脈絡、創作想法,以及創作者與虛構文學的距離。
Thumbnail
這幾天介紹的書,會圍繞著#約翰伯格JohnBerger 打轉--他是誰呢? 會認識他,是由於之前 #美術週 時討論到「何謂美」,朋友就介紹了這位20世紀享譽盛名的英國藝術評論家;也將他於BBC錄製的代表作《觀看之道Ways of Seeing》一併推薦給我,沒想到後來會如此頻繁地與他「相遇」。 在
Thumbnail
擁有什麼特點、要素的文本,可以被稱為小說? 在筆者任教的機構中,一學年分為三學期制(每學期3個月),課程採混齡制,語文課學生年齡層為12-14歲,這學年課程從詩、散文、小說,和孩子一起探索三種不同的文體、文本賞析和創作。
Thumbnail
從《華爾街之狼》發跡、近年來演出《小丑女》等商業大片的瑪格羅比,雖然年僅30,卻早已是好萊塢炙手可熱的一線女星。即將在台上映的《末路狂奔》中,她和27歲的年輕導演Miles Joris-Peyrafitte合作,戲路上嘗試了不同以往的亡命之徒,讓觀眾耳目一新,也是近期令人驚喜的新銳作品。 電影以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實際正在發生的土地繼承案,涉及到大量公同共有的土地,帶來了分配上的困難和不公。作者在文中混合了實際事實和虛構情節,以小說家的習慣編故事的方式議論現實事件。文章強調了土地繼承案帶來的挑戰和不公,以及分配上的困難。作者呼籲讀者通過文章的描述和推理,去識別真實與虛構之間的差異。
「太陽是顆冷冽的星球。」 艾希克·維雅以此短句揭開這本敘事(récit),在這基調上,我們面對著作者冰冷的語調與見證歷史的難以喘息。看著即將發生的二十世紀(或說有史以來)人類最黑暗的屠殺前,無一倖免。而這黑暗,卻是在光天化日下發生。照耀一切的冷光,冷血正在發生,人類的愚蠢與懦弱無所遁形。 反省納
Thumbnail
《個人的體驗》是大江健三郎最重要的長篇小說之一,故事中顯露大江健三郎和妻子生下頭部異常的長子後的內心掙扎,帶有私小說的性質。然而,在這部帶有自傳色彩的作品中,大江健三郎沒有採用第一人稱的「我」來敘事,而是虛構出「鳥」這個第三人稱的敘事者,在講述個人體驗的同時也試圖超出自我的框架。
Thumbnail
按一個讚,寫幾個字,表達意見,關掉3C,回到現實人生。幾分鐘為不認識的人支持或鄙視憤,過幾天風向不對,資訊更新。重新刪掉那些字,再寫一些字,幾秒鐘後宣示己見,這就是天天上演的網路生態。
Thumbnail
推理過程如何辯證「虛」「實」,又如何在小說「想像」中辨識「真實」?小說家設計好的布局,決定偵探如何透漏訊息,也操控著讀者的視界。藉由文字取得「身歷其境」的感官體驗,深切地與人們生活的地理環境、社會現實、人際網路連結在一起......
Thumbnail
《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故事從雪隧尚未開通的九○年代開始,刻劃宜蘭居民對於觀光開發的不適、困惑與矛盾,也以時代變遷下的瓦斯業生態映照出常民生活的轉變軌跡。本場次由本書作者郝妮爾與《餘地》的作者顧玉玲對談,與大家聊聊小說創作中的書寫脈絡、創作想法,以及創作者與虛構文學的距離。
Thumbnail
這幾天介紹的書,會圍繞著#約翰伯格JohnBerger 打轉--他是誰呢? 會認識他,是由於之前 #美術週 時討論到「何謂美」,朋友就介紹了這位20世紀享譽盛名的英國藝術評論家;也將他於BBC錄製的代表作《觀看之道Ways of Seeing》一併推薦給我,沒想到後來會如此頻繁地與他「相遇」。 在
Thumbnail
擁有什麼特點、要素的文本,可以被稱為小說? 在筆者任教的機構中,一學年分為三學期制(每學期3個月),課程採混齡制,語文課學生年齡層為12-14歲,這學年課程從詩、散文、小說,和孩子一起探索三種不同的文體、文本賞析和創作。
Thumbnail
從《華爾街之狼》發跡、近年來演出《小丑女》等商業大片的瑪格羅比,雖然年僅30,卻早已是好萊塢炙手可熱的一線女星。即將在台上映的《末路狂奔》中,她和27歲的年輕導演Miles Joris-Peyrafitte合作,戲路上嘗試了不同以往的亡命之徒,讓觀眾耳目一新,也是近期令人驚喜的新銳作品。 電影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