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體系教導我們要避免負債,因為許多人對負債有著負面的印象,尤其是像信用卡債務、學生貸款這些負債,常常被視為阻礙財務自由的根源。但負債並非全然不利,關鍵在於如何正確地運用負債創造資產。我們要深入了解「好負債」與「壞負債」的差異,並學會如何運用負債來創造現金流,讓它成為我們實現財務自由的重要工具。
壞負債:從口袋裡掏走錢的負債
壞負債的特點是它會將收入帶走,讓現金流向外流,這些負債通常包括信用卡債務和學生貸款。這些負債不會為我們創造收入,反而會增加負擔。
像是使用信用卡購買不必要的物品,只會讓我們陷入更深的債務危機。像是學生貸款也常被視為壞負債,因為這種負債無法解除,讓許多人無法在學業中斷或轉換職涯時擺脫沉重的經濟壓力。不過部分國家已開始實施學生貸款減免或延緩償還的政策,這使得一些人能夠有更多的選擇和更大的彈性來處理學業和財務負擔。
對許多學生來說,借貸是一個賭博。很多人進大學時並不清楚自己想學什麼,結果多次更換主修,最後只能背負沉重的債務卻未能獲得理想的職涯。這些學生貸款可能會壓得人們無法追求真正熱愛的職業,甚至需要做出妥協,僅為了支付這些債務而就業。我們選擇是否借學生貸款時,應該非常謹慎,畢竟這將深刻影響我們的財務自由度。
好負債:能創造現金流的負債
與壞負債相對的則是好負債。好負債的特點在於它能帶來收入,讓現金流進入我們的口袋。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清崎提到,當他25歲時購買了一間單間公寓,並將它出租,每月為他帶來25美元的現金流。
雖然金額不大,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因為這些現金流是透過負債來創造的。這個例子表明,即便是看似不起眼的收入,只要來自於創造性地利用負債,就是一種能增強我們財務自由度的正向行為。
擁有租賃房產是一個經典的好負債範例。只要購買房產的貸款能夠通過租金收入來支付,並且每月為我們帶來一些額外收入,那麼這就是一種好負債。負債本身不是問題的根源,真正重要的是負債如何影響我們的現金流。如果負債能帶來收入,那它就是資產,反之,它就是負擔。
P.S. 一樣阿,只是拿房產舉例,台灣還在持續打房中,不要這時別人恐懼自己貪婪,這是解除世代剝削的必要政策,大概可能或許讓政府完成是好事,就先別碰房地產了。
資產與負債的真相
傳統上,我們經常被告知房子是「資產」。但清崎對此持不同看法。他認為除非房子能夠產生收入,否則它不應該被單純地視為資產,而是具有負債性質的資產。自住房屋雖然不是直接產生收入的工具,但其增值潛力和長期的財富累積仍具有一定的財務價值,這使得它兼具資產和負債的特性。
即便完全付清房貸,我們仍然需要支付地稅、維修費、保險等各種費用,這些支出只會讓現金流不斷流出。因此,房子被視為一種負債,除非將它出租或者透過理財房貸將錢再借出來活用,並從中獲得穩定的收入。
在財務管理中,資產的定義非常簡單直接:只要能為我們創造收入的東西就是資產,反之則是負債。一輛用來載客賺錢的車是資產,而一輛純粹自用的車則是負債。同樣地,一艘用來租賃賺錢的船是資產,而一艘只用來度假的船就是負債。
如何學會控制現金流
要有效利用負債,我們必須學會掌控現金流的方向。大部分人的收入來源是工作,收入進來後需要支付各種日常開支及稅金,這些現金便從口袋流出。
相反地,成功的企業家會透過創造能帶來現金流的資產,讓收入持續流入自己的口袋,而不是全被花費掉。清崎以房地產投資為例,如果我們能合理利用貸款購買房產,並確保它每月有穩定的租金收入,那麼現金流便是正向的,負債就變成了一種優勢。不過我們也需要考慮市場波動、租客風險和維修成本等風險,這些都可能影響到現金流的穩定性。
假設我們用貸款買了一輛車,並把它用於租賃服務,例如Uber或其他共乘服務,每月的收入能夠支付貸款並帶來額外的現金流,這就是好負債的應用。相對地,如果我們用貸款買了一輛跑車,只為了週末兜風,那麼這筆貸款就只是一種負擔,並無助於增加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