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4|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大人的快樂是假象?拆解小時候的期待與現實的落差

你有沒有在哪個瞬間,突然在心中問自己:「這樣的生活真的是我小時後想要的嗎?」,或是在某個深夜,很突然的驚醒,發覺現在的生活好像沒有小時候想像的這麼快樂?

最近因應職務調動,正在適應完全不同的環境,駐地、租屋處都得跟著搬遷,生活各種手忙腳亂,再加上天氣變化,過敏大爆發,讓我隨時都處於情緒崩潰的邊緣…好不容易搬完家,看著紙箱堆積、一片狼籍的房間,深深的無力感襲來,不禁覺得:「這好像跟小時候想像的不一樣!」。

【小時候眼中的大人】

藉著這個機會,我坐下來嘗試的理解小時候的自己。學生時期總是很羨慕大人,不用早起上學、不用補習、不用考試,有錢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我發現,小時候的我們羨慕的是大人「對生活的掌控權」,我們認為長大後就能支配自己的時間、金錢、生活,而提升生活的掌控度,幸福就會油然而生。

但事實呢?我們長大後並沒有更加快樂,反而漸漸地為現實所麻痺,我認為這是因為,小時候的我們忽視了多種角色交織的責任、大人背後的付出,以及自己與社會的期待。

〖多種角色的責任〗

小時候的我們,扮演的角色是兒女、學生,處處都有父母、師長的照顧,需要承擔的責任相對輕鬆,但在長大的過程中,我們慢慢承接了許多不一樣的角色,作為兒女需要照顧父母、作為員工必須為公司奉獻、作為「年輕人」我們需要擔起社會對我們的期待,而這大多數的角色,並沒有一個人、一堂課好好的教我們該如何承擔。

我們在拮据中學會理財、在關係中學會愛與包容、在主管的臭罵中學會怎麼工作、在社會期待中被迫成長,每堂課都得付出巨大的心力,更何況這些課都在幾乎同一時間來臨。

而就在人生卡關、又沒人可以請教時,深深的無力感接踵而至,也會讓我們體悟到,長大並沒有像小時候的想像般,談笑風生、輕鬆寫意。

〖快樂的代價〗

我很有印象小時候常常覺得大人可以買想要的東西、晚上不用去補習不用唸書,大人好像都可以遵循自己的意願。

長大後才發現大人為了買一兩個想要的東西,需要忍受老闆的臭罵,為了工作需要去陪笑應酬,為了讓我們有地方住需要加班到很晚才能回家。大人才沒有比較爽!大人只是一個得為更多事情犧牲自己的人。

小時候的我們看不到那些大人做出的犧牲,看不到他們為了維持現在的生活而付出的代價,所以我們理所當然地以為大人很爽、很讚,自然而然地期待變成大人。

〖高不可攀的期待〗

30歲應該要結婚了!怎麼還沒買房子!薪水怎麼只有3.3k!

不知道大家進入社會之際,是不是也被迫承擔了許多來自社會的價值觀?甚至是來自自己內心的期待?

剛踏入社會時,我們的能力、心理韌性都還不足以支撐這樣的期待,當我們被迫或自願去追逐這樣的目標時,只會看到現實與目標的差距有多大,家長希望沒有戀愛經驗的我們趕快結婚,我們與買房的距離跟一棟棟新蓋的大樓一樣高聳,在這樣的差距之下,我們得到的只有氣餒、無力、徬徨、不快樂,也無法體會小時候我們稱羨的「大人的快樂」。

【找回小時候期待的自己】

回到現實,我認為小時候的想像與現實的差距,來自於我們還不能承受多種角色的責任、那些我們小時候看不到的代價以及高不可攀的期待,但我仍相信,這些因素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始終會被弭平,而我們所需要的,就是時間,以及有意識地持續自我覺察,當我們足夠瞭解自己、釐清自己心之所向,那麼這三件事將不能再困住我們,或許我們也能找回小時候所期待的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