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瀕湖脈學白話解
緩脈,去來小駛於遲(“駛”音“史”,是“馬快跑”的意思),(《脈經》)
一息四至,(戴氏)
如絲在經,不卷其軸,應指和緩,往來甚勻,(張太素)
如初春楊柳舞風之象,(楊玄操)
如微風輕颭柳梢(“颭”音“展”,是“風吹浪動”的意思)。(滑伯仁)
緩脈阿阿四至通(“阿阿”是對舒緩狀態的一種修飾),柳梢裊裊颭輕風(“裊裊”音“鳥鳥”,是對柔軟的東西隨風擺動的一種修飾);欲從脈裏求神氣,只在從容和緩中。
參見遲脈。
緩脈營衰衛有餘,或風或濕或脾虛;上為項強下痿痹,分別浮沉大小區。
寸緩風邪項背拘,關為風眩胃家虛;神門濡泄或風秘(“濡”音“如”,“泄”指瀉下如水清濁不分;“風秘”是指風熱內動,以致津液燥澀引起的便秘),或是蹣跚足力迂(“蹣跚”音“盤山”,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
脈來從容和緩,這是健康人的正常脈。
病變的緩脈,必兼見其他脈象,如浮緩、遲緩之類,這是分辨緩脈的要領。
正常的從容和緩之脈是脈有神氣的表現,各種脈帶有幾分緩象,就算是有神氣的脈搏,說明人的正氣尚在。
在中醫學的傳統概念中,脈之所以有神氣,主要是由於胃氣不衰和腎氣充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