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瀕湖脈學白話解
◎概述
芤脈,浮大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脈經》)中空外實,狀如慈蔥。
- 所謂芤脈,輕取之,覺其浮大而柔軟,稍加重按便覺脈管空虛
- 這種外實內空的體態很像慈蔥,「芤」為蔥的別名,故叫作芤脈。
◎體狀詩
芤形浮大軟如蔥,邊實須知內已空;火犯陽經血上溢,熱侵陰絡下流紅。
- 芤脈多在浮部出現,體狀豁大而虛軟,好像慈蔥似的,手指接觸到脈管的外邊雖有實在的感覺,但脈管裏面卻是比較空虛
- 外實內虛的芤脈一般都是因出血過多而引起
- 火邪侵犯陽經的經脈(三陽經絡),而引起大量的吐血、嘔血、鼻血之後
- 火熱邪氣侵犯了陰經的絡脈(三陰經絡),而引起便血、血崩之後
◎相類詩
中空旁實乃為芤,浮大而遲虛脈呼;芤更帶弦名曰革,芤為失血革血虛。
- 中間空虛,四周(即“旁”之意)實在,這是芤脈的特徵所在
- 應當與虛脈和革脈分辨
- 芤脈和虛脈都有浮大的共同點,但芤脈是浮大而軟,虛脈是浮大而遲
- 芤脈和革脈都有外實內空的共同點,但芤脈是外實而軟,革脈的外實卻帶弦象
- 芤脈往往是在大失血以後出現,革脈則見於一般亡血失精的虛寒病證
◎主病詩
寸芤失血病心忡(“失血病心忡”原作“積血在於胸”,因與芤脈病變不符,故改),關裡逢芤嘔吐紅(“嘔吐紅”原作“腸胃癰”,因與芤脈病變不符,故改);尺部見之多下血,赤淋紅痢漏崩中(“赤淋”即“血淋”,尿中有血)。
- 寸部脈芤:失血以後,血不足以榮養心臟,以致心悸怔忡
- 關部脈芤:胃中大量嘔吐膿血(即“吐紅”之意)
- 尺部脈芤:往往是血淋、紅痢、便血、血崩、漏經等大量失血的結果
◎按語
芤脈,外實內虛,軟如蔥管,又多見於浮部,這是辨認的要點。
芤脈一般見於大失血之後,不見於未出血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