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9|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中醫-✍🏻四診】23.伏脈-任應秋

來源:📗瀕湖脈學白話解


◎概述

伏脈,重按著骨,指下裁動(“裁”通“才”字),(《脈經》)

脈行筋下。(《刊誤》)

診察伏脈,必須用力重按至骨,指下才能感覺到脈搏的搏動,它真好像是在筋膜下搏動似的。


◎體狀詩

伏脈推筋著骨尋,指間裁動隱然深;傷寒欲汗陽將解,厥逆臍疼證屬陰。

  • 伏脈比沉脈還深在,診察伏脈必須指頭用力直按到最深部的骨骼上,然後推動筋肉,才能感覺到脈搏在深處隱隱約約地跳動
  • 伏脈一般是由於寒邪凝滯經絡臟腑所致,儘管是傷寒表證,如果寒凝經絡陽氣不能發越時,脈象也可見伏,待陽氣回蘇,突破寒凝,就能汗出而解,所以傷寒表證而見伏脈是將作汗而解的指標
  • 臍腹冷痛、四肢厥逆而見脈伏,屬於陰寒內鬱之證


◎相類詩

參見沉脈。


◎主病詩

伏為霍亂吐頻頻,腹痛多緣宿食停;蓄飲老痰成積聚(“蓄飲”即“積飲”,是“水飲積聚不散”的意思;“老痰”即指陳舊的痰),散寒溫裏要遵循(“要遵循”原作“莫因循”,據文意改)。

  • 邪氣鬱結於裏,以致經脈阻滯、氣血壅塞,脈必見伏
  • 霍亂而見頻頻嘔吐,因宿食而陣陣腹痛,以及水飲停蓄、老痰積聚等症,無不出現伏脈
  • 這時只宜用溫裏散寒的方法,以暢通血氣,解鬱破積,化痰逐飲
  • 凡急遽發作的嘔吐、腹瀉,過去概稱霍亂,不完全是指現在的傳染病而言,主要病變為傷於飲食,陽熱外逼,陰寒內伏而成


◎分部詩

食鬱胸中雙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兀兀”音“誤誤”,這裡作不安、難受解);當關腹痛困沉沉,關後疝疼還破腹(“破腹”這裡是形容疼痛劇烈)。

  • 寸部脈伏:飲食停留,胸中氣鬱不舒,想吐而吐不出
  • 關部脈伏:中焦寒濕凝聚,以致腹痛、身困
  • 兩尺脈伏:下焦寒凝氣滯,而致劇烈的疝痛


◎按語

  • 伏脈是一種極沉的脈象,主要為寒熱邪氣凝聚,經絡壅滯,氣血阻塞而成
  • 但畢竟還是熱證少而寒證多,尤其常見於劇痛的時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會讀書的小紫薯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