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蕭旭謙
第一次接到翁醫師的電話,是為了當時陳美儒老師的稿子。
美儒老師是建中的資深名師,翁醫師是她驕傲的弟子。美儒老師講得很細節,又是格拉斯哥大學,又是神經科學博士,又是德國⋯⋯反正我只確定,他是個醫生就對了。
電話中的嗓音聽起來異常稚嫩,哎呀!翁醫師八成是請助理打電話來吧?結果對話幾句,我才汗涔涔的發現,這翁醫師本人!
但是貴為博士、醫師的人,竟然還在「親自」服務高中老師?我真心是刮目相看。不知道是該稱讚翁醫師對師長的敬意綿延如此,還是美儒老師帶孩子帶到心裡的本事。兩個都有?
後來搞清楚翁醫師的背景,覺得難怪美儒老師那麼看重他。(但其實美儒老師真的是桃李滿天下,包含AI界李白的蔡宗翰老師,也是爆裂優秀)。
無論如何,我對翁醫師的欽佩,從認識以後有增無減。
一次在雨中狼狽去到萬芳醫院的診間拜訪翁醫師。眼見媽媽們愁眉苦臉地進去,半晌出來以後,倒是個個都有一種心中放下一顆石頭的感覺。
大部分來掛號的人,似乎比較少是為了看感冒、發燒。畢竟翁醫師是少數專門研究兒童學習障礙的腦神經科醫師!
「不是每個人都是用視知覺學習的啊!」平常的我們大概很少意識到自己是用什麼方式在學習。例如大部分的人習慣用「看」來學習,看字,或是看圖表更好。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如此。
翁醫師說,以前在讀書的時候就發現,有些人是靠「聽覺」來學習,寫國字常常出錯,但是人到了拼音國家後就徹底沒問題了。
門診裡面很多媽媽,都是帶著學習上面出狀況的孩子而來。大家憂心忡忡,就是唯恐孩子是不是人家說的智障。
當時在疫情期間,遇上學習問題的小小一似乎更多一些。因為老師戴口罩,孩子看不到老師的嘴型、聽不清楚老師的發音,學習上就特別容易出狀況。
老師面對那麼多的孩子,不容易判斷個別學生的問題,媽媽又容易放大小孩的狀況。
當時翁醫師一邊看著孩子,一邊跟媽媽討論目前孩子的狀況,末了跟這位媽媽說:「我的孩子在學校也遇到一樣的問題啊!因為幼小銜接完全被疫情打亂,所以成績超爛。你可以回家觀察看看,我覺得從他對畫畫跟口語的表達上來看,目前的狀態或許只是起步慢。」
眼見媽媽還不能放心,翁醫師笑著安慰:「媽媽不用太擔心,所有的『偷跑』,到了二、三年級的時候都會『拉平』。」
一聽到連翁醫師自己的孩子狀況都一樣,那不是太安慰人心了嘛!
原來學不好是有分別的,雖然不易區分,但有些是智能方面的問題,有些人卻是學習上出問題。
學習出問題有百百種種可能,比方像上面說的聽知覺特別好,有人表達力不行,可能是「言語失用症」。學習的問題,很多時候不是病,是一種「特質」。就好像有人高、有人矮,有人耳朵都沒在聽!
翁醫師說:「有些人的問題真的是大腦CPU容易過熱,有些人真的是記憶體不足。」
哦哦!可以這樣形容嗎?
翁醫師說:「這是最容易跟家長或老師溝通的方法了!如果CPU容易過熱,學習的時間就要切短一點。而且有些人的記憶不好,其實是因為睡得太少。」
曾經有個朋友帶孩子去檢測,孩子因為小時候曾經有癲癇病史,後來在學校的學習就頻頻出狀況,甚至被判斷為輕度智障。
翁醫師解釋道:「他其實不是智力上的問題,打個比方,他就好像是馬路因為當時生病而造成了坑洞。每次學習的時候,到了這邊都會因為這個坑洞卡住或亂彈。他並不是智力有狀況,所以我們調整一下,讓他試試看不同的學習方法,或許就能夠改善。」
後來只要有朋友問起孩子的各種學習狀況,我一律推薦他們先帶孩子到翁醫師這邊來檢查。先確定孩子的狀況,再幫忙尋找好的學習策略。
附註一提,上面說到的「言語失用症」孩子,其實透過語言治療也可以慢慢回學習的軌道。翁醫師書裡面就有這樣的案例,這樣的孩子反而更沉得住氣,往棋藝或藝術上發展,竟然劣勢變優勢。
誰沒有學習的問題,我就學不會數學(不是)。但是透過醫學和科學的觀察與推敲,翁醫師為很多孩子找到了學習的方法與管道。
我相信大部分的家長如果聽過翁醫師說明學習的問題,都能夠比較「理性」面對孩子的成績。很多孩子到現在都還會誤會,學習是為了考試成績!NO!NO!NO! 而且成績真的不代表什麼。在AI時代裡面,有時候考很好,說不定只是記憶力很好,卻容易讓家長疏忽孩子學習的其他面向。
我真心覺得翁醫師要把這些案例說給更多家長們聽,才能讓家長幫助孩子透過適合的方式學習,並且努力培養孩子學習的自信心。
謝謝出版社的企劃與編輯(聽說他們不停催稿~笑)。說不定家長先看,會發現自己根本右腦被干擾(我亂講的啦)。
11/1各大書店上市
誠品線上: https://reurl.cc/QEko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