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1|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不是慢生產力,而是真生產力

    《慢生產力》:退後原來是向前 - by 加恩 - 書不起

    品質才是決定工作生產力的重點。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這本書中,Chris Bailey 做了一個很驚人的自我實驗:他嘗試了每週瘋狂工作 90 小時,也嘗試了每週刻意只工作 20 小時。結論? 兩者產出,基本上接近。瘋狂工作 90 小時,你會浪費精力在失焦跟疲勞;而只工作 20 小時,你必須要花時間想清楚「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兩者一加一減,產出就變得一樣。(跟我的親身經歷一樣)

    Chris Bailey 在《最有生產力的一年》這本書中下一個重要結論:

    「體感覺得自己很有生產力時,往往是瞎忙的時候; 體感覺得自己沒做什麼的時候,往往是最有生產力的時候。」

    這是真的。知識工作(尤其創意工作),真正仰賴的是無意識大腦。

    什麼叫「slow productivity」?問題就在我們怎麼定義「productivity」.既然知識工作看重的是「品質」,所有的衝突和矛盾,就應該有明顯的優先權: 所有的變數都應該以「品質」為優先,都應該是為了「品質」而存在,都不應該拿「品質」來交換. 別說是知識工作者,就算是茅台酒也是這樣的:

    [!info] 张德芹:只有实实在在把品质维护好 才会有未来 - YouTube

    • 当成本与质量发生矛盾时,成本服从质量;
    • 当产量与质量发生矛盾时,产量服从质量;
    • 当效益与质量发生矛盾时,效益服从质量;
    • 当速度与质量发生矛盾时,速度也服从质量。

    有些人會對AIGC的現在進行式感到焦慮,因為AIGC催化了許多重要的極端:

    1. 不需要品質的用戶,有了更多免費的選擇(而且品質還變好了)
    2. 不需要品質的創作者,有了更多難以匹敵的競爭者(不睡覺都拼不贏)
    3. 不關心品質的老闆,有了更多可以試錯的理由(現在不是有AI嗎?你產幾個來給我選就好啦?)

    也許還有,一下子我列不出來.但我自身的經驗還是一樣.此時此刻AI距離真正的職人還有一段距離;真正的職人也正利用AI再創造新的,不可取代的優勢;「品質」最終還是知識工作者的價值來源. 真正的專家,都一直是在尋求更好品質的路上,他們好奇,細心的觀察這個領域中發生的一切, 不管這個世界又出現了什麼新技術,對他們而言永遠都是一個會去採用,然後思考怎麼利用的玩具. 是人都會焦慮,但專家和一般人不同的是,他們很清楚「價值」在哪裡,「質量」才是自己存在的理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