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導入『精實生產』的四大關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前言:
這次分享一個對於工廠營運或生產製造族群在工作上比較用得到的東西,稱為『精實生產』。雖然這是上世紀就有的方法,但我個人認為現今市場上,不管是對於產品或服務,都還是一個很好的觀念和方法。所以這次就以製造工廠為導入對象,說明我認為應該如何成功導入精實生產的看法。
精實生產在製造業普遍運用
二、精實生產是什麼?
從事工廠的生產管理、產品製造、倉儲物流等工作的人,應該都知道或聽過豐田生產系統(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簡稱TPS。
而美國把它稱為『精實生產』,但我覺得只是把TPS換個方式表達而已,畢竟美國是個強國,總不能被淪為說是抄襲日本的做法,於是就改了一些推行方法、步驟,但核心精神仍然是相同的。其實主要是消除不必要的浪費,做到減少時間(人力)的投入及降低存貨金額,達到整體效率的提升。
以下簡單整理兩個方法的核心精神:

*TPS的核心精神是徹底排除七大浪費。
*精實生產以確定價值為起點、確認產品價值溪流、以暢流生產追求完善。
各位認為兩種說法有何不同嗎?其實只要知道這個方法該如何使用及得到什麼效益,我認為才是真正重點。
三、成功導入精實生產的關鍵?
  1. 高層(有最終決定權的主管)的支持
這是企業導入精實生產的最重要關鍵,特別對於沒有親身經歷過導入過程的企業,有很高的機率會在導入過程中遭遇困難萌生放棄念頭,而這就是要有高層主管支持的最重要的關鍵功能。如果連高層都沒有達成願景的意志力,第一線參與改革推動的成員們,肯定也會跟這潰散掉。
2. 從零做起的心情整備
這裡要強調的是學習吸收新知的心態要正確,因為學習任何新事物應該都是一樣的,如果你沒有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勢必會造成在學習的過程中,當遭遇與自己(企業)的價值觀產生衝突時,無法客觀理性的做思考及判斷。
3. 刻意練習
請參考『刻意練習』這本書,書中提到三個關鍵項目如下:
1)找該領域的專家學習
2)大量的練習
3)有效的意見回饋及反
透過這三個關鍵項目的循環運用,應該可以避免走冤枉路而且可以建立起更紮實基本功。
4. 全員活動
有聽過『飛輪效應』嗎?你可以想像一下在健身房踩飛輪或在路上騎腳踏車的感覺,剛開始一定要很吃力地踩踏板,可是速度很慢無法立刻變快,這就是所謂的『萬事起頭難』。精實生產導入初期肯定有很大的阻力與抗拒,可是持續給予不間斷的『動能』,漸漸的、就算不用力的踩踏板,速度就會提升上來到維持一定的速度,這就是『飛輪效應』。而這裡說的『動能』就是『高層的支持』、『從零做起的心情整備』與『刻意練習』。
四、精實生產的效益有哪些?
效益可以分成有形及無形兩個方面來看:
  1. 有形效益:最主要在時間的短縮以及存貨金額的低減,請參考以下資料。
有形效益主要是縮短時間及降低存貨金額
2. 無形效益:
1)強化團隊成員的合作默契(共同的價值觀)
2)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
3)建立數位轉型及智慧製造的基礎動能
五、結語
當你(團隊)經過這些導入過程的考驗,有了精實生產的概念和實力,相信在面對NPI(新產品導入)、BPM(業務流程改造)...等狀況,都可以更清楚以『價值』(排除浪費)為基礎的判斷與對應,進而持續改善發揮『飛輪效應』的成果。
精實生產的推動與追求目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會員
3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豪爾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於求職的你來說,薪資待遇應該是相當重要的一個關鍵項目,尤其你已經在職場上有一定資歷的話,更要注意在面試的過程中,如何適時的向對方表達你的期望及溝通交涉,這次就來聊聊我的看法。
之前寫了幾篇關於表達(面試)技巧的文章,總覺得沒把事情做得很到位,所以這次我對於提升表達力的來龍去脈,再做一次整理,希望你看完這篇文章後,對表達力的提升,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並且在日常工作或生活當中,隨時找到練習的素材與機會。
『看圖說故事』這句話,相信你在很多場合都聽過,甚至你自己也曾經幹過,對嗎? 一般,使用這句話的時機,大多是當事人沒做準備或準備不足,只好上場後再臨機應變的狀況時,常會使用到。但是以結果來看,你認為對方(或面試官)會聽不出來你是『真的』在看圖說故事還是『假的』嗎?
你是否有過以下類似的狀況? 會議上面對主管(或面對面試官)的提問時,你明明聽得懂問題內容然,也確實是自己的專長項目,但卻不知道如何把腦中的資訊(知識)有條理的說出口嗎?再加上主管一句『講重點』,是不是更加不知該如何表達呢?
這次用一篇新聞報導作為素材,以畫龍點睛及『3』的原則做一個練習,給讀者參考。希望讀者對於這個技巧的運用能有進一步的理解。
將前幾篇文章做一下總結,另外希望讀者要認知到,有表達的技巧半沒有實質的知識內涵,還是無法完成一場成功的面試。所以平常還是要吸收資訊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並做好儲存及活用。
對於求職的你來說,薪資待遇應該是相當重要的一個關鍵項目,尤其你已經在職場上有一定資歷的話,更要注意在面試的過程中,如何適時的向對方表達你的期望及溝通交涉,這次就來聊聊我的看法。
之前寫了幾篇關於表達(面試)技巧的文章,總覺得沒把事情做得很到位,所以這次我對於提升表達力的來龍去脈,再做一次整理,希望你看完這篇文章後,對表達力的提升,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並且在日常工作或生活當中,隨時找到練習的素材與機會。
『看圖說故事』這句話,相信你在很多場合都聽過,甚至你自己也曾經幹過,對嗎? 一般,使用這句話的時機,大多是當事人沒做準備或準備不足,只好上場後再臨機應變的狀況時,常會使用到。但是以結果來看,你認為對方(或面試官)會聽不出來你是『真的』在看圖說故事還是『假的』嗎?
你是否有過以下類似的狀況? 會議上面對主管(或面對面試官)的提問時,你明明聽得懂問題內容然,也確實是自己的專長項目,但卻不知道如何把腦中的資訊(知識)有條理的說出口嗎?再加上主管一句『講重點』,是不是更加不知該如何表達呢?
這次用一篇新聞報導作為素材,以畫龍點睛及『3』的原則做一個練習,給讀者參考。希望讀者對於這個技巧的運用能有進一步的理解。
將前幾篇文章做一下總結,另外希望讀者要認知到,有表達的技巧半沒有實質的知識內涵,還是無法完成一場成功的面試。所以平常還是要吸收資訊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並做好儲存及活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PDCA循環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透過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與行動(Act)四個步驟,促進企業流程與產品品質的持續提升。這一管理理念強調選擇與努力相互依賴,共同驅動成果。
「速度才是最重要的經營資源。」 「提高決策的速度,就能增加單位時間內能做到的事,生產力就能再上升。」 「影響力 = 工作量 (輸出) X 速度 (時間)。」 這3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出口治明[1]的著書, 《いま君に伝えたい知的生産の考え方 》[2]的第153頁, 引發
Thumbnail
看到書名「高效原力」,以為又是一本教你如何高效生產力的書;其實作者想傳達的是:高效能的關鍵,其實在於「愉悅心態」,本書教你如何用愉悅的心態激發生產力,這樣才能做更多重要的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鯰魚理論和工作輪調對於保持組織活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性。通過引入新血液和促進內部交流,這些策略能夠幫助企業應對市場變化,保持競爭力。但企業在實施這些策略時,需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市場環境,平衡變革與穩定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EP18 精華重點: 1.精實創業的核心是以最小的資源獲得最大的效益。 2.精實創業強調創新、彈性和用戶反饋來推動業務發展。 3.創業初期可以考慮從車庫或公共空間開始,降低固定成本。 4.將可外包的工作(如設計)外包給專業公司,可以把固定成本轉為變動成本。 5.要保持彈性和耐心,不要急
你覺得自己高效嗎? 花了一整天卻覺得什麼也沒輸出? 用管理公司的角度看效能檢視一下自己是否每天都是假忙碌。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新技術商品化的關鍵組織行為,包括研究組織與產品開發組織之間的協調、知識移轉、生產工程與技術單位在商品化中的角色等。同時比較美國與日本企業文化在技術商品化中的差異。成功商品化不僅需要創新技術,還需要有效的組織和適應企業文化的策略。
作為一位產品經理(PM),了解並優化公司的流程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以下是五個步驟,幫助你系統性地改善流程、加速產品處理時程,提高公司的效率。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製造業中,資材管理的需求規劃與預測極為重要。此過程涉及全面分析市場動態,從消費者趨勢到技術創新,並深入評估銷售數據以預測未來需求。製造商必須識別歷史需求模式,調整生產計劃,並建立數據驅動的預測模型。跨部門協作、靈活適應市場變化,並實施長期戰略規劃,對於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並保持競爭
Thumbnail
PDCA循環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透過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與行動(Act)四個步驟,促進企業流程與產品品質的持續提升。這一管理理念強調選擇與努力相互依賴,共同驅動成果。
「速度才是最重要的經營資源。」 「提高決策的速度,就能增加單位時間內能做到的事,生產力就能再上升。」 「影響力 = 工作量 (輸出) X 速度 (時間)。」 這3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出口治明[1]的著書, 《いま君に伝えたい知的生産の考え方 》[2]的第153頁, 引發
Thumbnail
看到書名「高效原力」,以為又是一本教你如何高效生產力的書;其實作者想傳達的是:高效能的關鍵,其實在於「愉悅心態」,本書教你如何用愉悅的心態激發生產力,這樣才能做更多重要的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鯰魚理論和工作輪調對於保持組織活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性。通過引入新血液和促進內部交流,這些策略能夠幫助企業應對市場變化,保持競爭力。但企業在實施這些策略時,需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市場環境,平衡變革與穩定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EP18 精華重點: 1.精實創業的核心是以最小的資源獲得最大的效益。 2.精實創業強調創新、彈性和用戶反饋來推動業務發展。 3.創業初期可以考慮從車庫或公共空間開始,降低固定成本。 4.將可外包的工作(如設計)外包給專業公司,可以把固定成本轉為變動成本。 5.要保持彈性和耐心,不要急
你覺得自己高效嗎? 花了一整天卻覺得什麼也沒輸出? 用管理公司的角度看效能檢視一下自己是否每天都是假忙碌。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新技術商品化的關鍵組織行為,包括研究組織與產品開發組織之間的協調、知識移轉、生產工程與技術單位在商品化中的角色等。同時比較美國與日本企業文化在技術商品化中的差異。成功商品化不僅需要創新技術,還需要有效的組織和適應企業文化的策略。
作為一位產品經理(PM),了解並優化公司的流程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以下是五個步驟,幫助你系統性地改善流程、加速產品處理時程,提高公司的效率。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製造業中,資材管理的需求規劃與預測極為重要。此過程涉及全面分析市場動態,從消費者趨勢到技術創新,並深入評估銷售數據以預測未來需求。製造商必須識別歷史需求模式,調整生產計劃,並建立數據驅動的預測模型。跨部門協作、靈活適應市場變化,並實施長期戰略規劃,對於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並保持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