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除世俗我執的修行之路

斷除世俗我執的修行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世俗我執的表現不易發現,必須迴光返照,警惕每一天的當下


我們之所以成為生老病死苦的輪回眾生,就是因為無論任何時候,我們都會首先想到自己的利益,這就是我執。

我恭聞了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修行首先要斷世俗我執》後,明白了成就解脫必須要斷除世俗我執。世俗我執的表現是多方無盡的,不易發現。

要斷除世俗我執,首先要從法性真如中悟。要明白這人生是假的,一切皆夢幻泡影,不值得去執著。要認識無常迅速,這場人生之夢很快就要結束了,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過得多快呀!如果今生不能成就,來生可能就得不了人身了,可能會變豬、變狗、變餓鬼、下地獄還有機緣學如來正法?好不容易今生福報因緣成熟,遇上了佛陀住世,聽聞佛陀親說正法,這是多大的福報啊!這是多生累劫做了多少功德修來的!我們必須要珍惜暇滿人身,否則以後學不到真正的佛法,後悔都來不及了。

要斷除世俗我執,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處處考慮眾生的利益。要把眾生的利益放在首位,自己的利益放在後面,不去執著自己的利益得失;要鍛煉多做利益眾生的事,多做佛事,而且說做就做,不以世俗的計執去分別個人的得失,因為有那樣的分析考慮就證明我執未斷;在日常中多做佈施,多行放生,以此來鍛煉自己斷除貪欲,培養自己的慈悲心,要鍛煉對個人的私欲、情欲、物欲不起貪欲之境,這樣世俗我執慢慢就會斷除。

要斷除世俗我執,必須要修忍辱。忍辱不是表現出忍辱或者自己說自己在忍辱,也不是向別人表白自己有多忍辱,如果那樣,實際上也就不是真正的忍辱了。忍辱,是修自己的內心,遇到事情能平和對待,尤其是遭到不公平待遇、遇到困境或折磨的時候,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如如不動、不被外境所遷,能不能做到不嫉妒、不瞋恨、不煩惱。當遭受傷害、打擊、誹謗時,我們應從因果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想到這正是還我自己欠下的夙債,我沒有絲毫怨恨,要化煩惱為菩提,就把這當成修行鍛煉自己的機會吧!如果遇到糾結的時候,那就想若是觀世音菩薩遇到我此刻的情境,觀世音菩薩會是什麼心態、會如何去做呢?這樣觀想就可以幫助自己去除我執,避免去做錯因果的事或說墮惡道的話了。

世俗我執的表現不易發現,必須迴光返照,警惕每一天的當下

世俗我執的表現不易發現,必須迴光返照,警惕每一天的當下

要斷除世俗我執,就要處處從佛法的角度去看問題。遇到事情要依法不依人,不能用世間法去分析佛法的事情。比如對父母、對親人,不僅僅用世俗的方式去關愛他們,還應引導他們學習佛法,讓他們得到正知正見,離惡積善,走向解脫之路;遇到親人學佛產生懈怠或者不如法時,要去鞭策他們,不能一味遷就。愛恨情仇是世俗我執,嬌慣遷就也是世俗我執,對父母親人真正的好,是引導他們學佛走解脫的路。

佛陀在法音裡告訴我們,真心學佛才能斷除世俗我執。“真心”就是真正虔誠於佛法,不打折扣地照著做,時時檢審自己的身口意是否符合佛陀的教誡。只有真正像佛菩薩那樣忍辱、慈悲、一切為利眾生,才能斷除我執,直至解脫成聖!


撰文:富端端

編輯:安然


『歡迎分享、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文章摘自〔大悲.柔軟.菩提心 | Mercy.Softness.Bodhicitta〕:

https://mercysoftnessbodhicitta.org/學佛心路/學佛體悟_世俗我執的表現不易發現,必須迴光返照

avatar-img
大悲.柔軟.菩提心
5會員
56內容數
分享佛教相關文章。學佛,學習「如來正法」。 為什麼要學佛?學佛人都在做什麼?為什麼有些人學佛後日漸有了正向的改變,有些人卻不見進步?如何辨別真假佛法?學佛單位是否如實遵循佛陀教法,依教奉行,還是假借名義真行騙? 就讓我們透過文章來了解筆者們在學佛路上所遇、所見、所感、所聞的一切經歷與改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文分享參與蛇年新春加持祈福供燈法會的深刻體悟,從法會的過程、金剛棒加持的意義、師父的慈悲教誨,到自身在生活和工作上的改變,闡述了感恩、懺悔、依教奉行,以及找回初發心的重要性。
本文列出十點放生注意事項,包括勿分別大小貴賤、不可預約放生、勿隨意勸說出售眾生者、不可不觀察放生地點環境及時間、不可放入養魚塭、勿因噎廢食、倘使工作失誤勿輕易自咎、隨緣放生、放生儀軌功德迴向、如不便放生餵生亦應鼓勵與讚等,旨在引導大眾以正確方式進行放生,並強調慈悲心及隨緣的重要性。
佛陀在好多法音中都曾提到過三業相應的問題,《瑜伽根本法的開示》中曾説法,三業相應是萬法之母,而且一業不應萬法不靈,三業的關係是:意業統領身口二業,只有意業的想,才能支配身口二業的行,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的把握住意業,平時的起心動念要看是否符合佛菩薩的教戒,如有不符,馬上改正。
0/5宗教
本文分享參與蛇年新春加持祈福供燈法會的深刻體悟,從法會的過程、金剛棒加持的意義、師父的慈悲教誨,到自身在生活和工作上的改變,闡述了感恩、懺悔、依教奉行,以及找回初發心的重要性。
本文列出十點放生注意事項,包括勿分別大小貴賤、不可預約放生、勿隨意勸說出售眾生者、不可不觀察放生地點環境及時間、不可放入養魚塭、勿因噎廢食、倘使工作失誤勿輕易自咎、隨緣放生、放生儀軌功德迴向、如不便放生餵生亦應鼓勵與讚等,旨在引導大眾以正確方式進行放生,並強調慈悲心及隨緣的重要性。
佛陀在好多法音中都曾提到過三業相應的問題,《瑜伽根本法的開示》中曾説法,三業相應是萬法之母,而且一業不應萬法不靈,三業的關係是:意業統領身口二業,只有意業的想,才能支配身口二業的行,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的把握住意業,平時的起心動念要看是否符合佛菩薩的教戒,如有不符,馬上改正。
0/5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