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關於成長的觀察日記,記錄了幾個讓我發現自己不知不覺長大的時刻。
其實我沒有很喜歡這種感覺,好像一直在遠離過去單純幸福的日子。總覺得長大有再多好處都比不過小時候的無憂無慮……🥺
不過!!我還是想記錄一下感受到自己成長的幾個瞬間。
(迅速進入主題)
失去誰、改變了人生的方向、被質疑被誤解、新工作兩個月就離職、被劈腿、忘不了誰,很多當下難以釋懷的情緒,拉到「整個人生」的視角來看,都只是小小的一個點。
會這樣說,是因為我曾經有好幾年是在看不到盡頭的低潮中度過的,我從沒覺得自己會好起來,以爲會就這樣一直過著低落、漫無目的、一天是一天的日子。
但是我不知不覺就好起來了,經常感到幸福快樂。儘管有時失落感還是會忽然襲來,但我知道那不會影響我太久。(走出低潮是另一個話題,以後有機會再寫XD)大學時候的我一定從來沒想過自己還有感到幸福快樂的能力。
還有另一件事。有一段時間,我很常去收藏社群上的「設計技巧」小影片。
我把設計當成自己(在職場上)的價值,總在焦慮自己知道的不夠多、比不上別人的能力、接不到好的案子,不斷地想把東西往腦子裡塞,總覺得不這麼做就會被淘汰。但是看的東西再多,如果沒有親手做過一次,內容還是常常會忘記。
後來我才發現在工作上「不會做某件事」,其實沒那麼嚴重。找出解決方法就好、學習就好、記起來就好,能夠降低下一次的執行成本,那就算是一種進步。
(我現在覺得在工作上最能夠當成價值的東西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實沒那麼嚴重」這句話背後,一半是我覺得自己近幾年過的內心富足,糾結的事變少了;另一半是逐漸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不會去觸碰太遙遠的事物。(這樣講好抽象,但還沒想到更適當的形容)
我滿喜歡船頭橋頭自然直這句話,我喜歡這句話的豁達。
先說,我完全不覺得搭大眾運輸工具有任何不好🤣
我以前是一個能搭大眾運輸就搭大眾運輸的人。大學的時候很常搭公車,有時候還會搭A公車再轉B公車、或者是為了去某個地方等30分鐘的公車。台灣(尤其是台北)的大眾運輸系統真的很棒,幾乎所有地方都有公車可以到,而且車資超級便宜🥺
但是這兩年我越來越常叫Uber。
舉例來說,前幾個求職時某天要去內湖面試。我家附近有公車可以直達內湖,但我還是叫了Uber。當時考量的原因有兩個:
15元的路途變成250元,但是我覺得非常值得。我從一個覺得Uber很貴的人變成一個覺得時間更貴的人了。
不過我說的時間貴比較偏向「珍貴」,我並不會因為省出那些時間而賺到更多的錢,但是我可以拿去做更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更多會讓我開心的事。
這是我把「金錢」和「內心的充實度、舒適度」放在天秤上衡量後的結果。
一些我會選擇搭Uber的時刻:
(通常這樣下來,我一個月大約搭5-7次Uber,我覺得還可以負擔!)
另外還有叫外送。離家來回路程加起來超過30分鐘的我就會選擇外送。
雖然可能要多花幾十元,但那30分鐘就拿來畫畫或看小說、做一些雜事,內心都覺得更值得。
長大之後開始會把生活的舒適度和滿意度放在更前面的順位考量。
這件事一直讓我有點惆悵。
今年三月,因為我臨時起意想去看東京紙博,所以進行了人生中第一次說走就走(不是第一次獨旅,但是是第一次想去就去)的國外旅行。
我覺得很興奮、很新奇,玩得很開心。接著四月、六月、九月我都進行了不在計劃內的國外旅行。
我變成一個有能力、有餘裕想旅行就能去旅行的人,雖然很自由,但總覺得心情有點複雜……好像,小時候對許多事情充滿憧憬和想像的心情比較有趣。
一個地方變得容易抵達之後,美好的濾鏡就漸漸消失了、興奮感也逐漸下降,儘管非常享受旅程,但出國這件事不像過去那麼特別了。
還有另一件事,兩年前我買了一台按摩椅給爸媽。那時候我剛出社會沒多久,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有能力用我想要的方式來表達心意時,我覺得很神奇。以前可能是在父/母親節或是他們生日時送禮,但那次是單純看到覺得對爸媽來說會實用、他們會喜歡,就送了。沒考慮價格和時宜,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感覺。
或者是過年包的紅包,雖然對爸媽來說金額多少不是很重要,但是出社會後開始給爸媽紅包的時刻總會讓我覺得自己已經不是小朋友了。(而且我一年包得比一年大包,嘻嘻)
這兩件事一個是「對自己生活的掌握度」、一個是「對金錢的掌握度」,都是小時候幾乎沒有但是長大後就會徹底擁有的東西,是我在感受上差異最大的。
(這是我自己啦)越長大越覺得某些小情緒一點都不重要
我說的是例如……剛泡好一碗泡麵正準備要吃的時候,不小心打翻了。那麼比起覺得煩躁或生氣,我只在乎要趕快收拾好然後再去泡一碗。這種的小事。
(如果是生活中遇到什麼挫折、變故而產生的大情緒不在此列)
或者是,出國旅行時走錯路、錯過了某班火車,會立刻開始想備案找方法,而不是扼腕或自責。
如果今天做的設計被駁回了,比起賭氣(?)會更想去對焦一下雙方的需求到底是什麼。
解決問題變成了比情緒還重要的事。
不是說情緒沒有了,只是那變成個可以放到後面再處理的順位。
長大對我來說是一個越來越冷靜的過程。我以前真的非常暴走,很愛生氣而且不分場合。這好像也扣回了第一項結為寫的,因為「糾結的事變少了」,所以可以平靜的面對一些「不如預期」。
不過事後我也會適當地找時機發洩:跟別人抱怨、寫在手帳裡、寫文章等等,讓心情保持平衡。
很多事搞砸就搞砸了唄,盡量救、救不了就順其自然囉~我覺得這樣生活其實滿有效率的。
小時候真的以為自己會自然而然地變成大人,有著穩定體面的工作、過著充實的生活、穩重地生活。
但沒有!完全沒有!只有身體成長了,但是心理還是對於很多事感到困惑和不安。
小時候覺得的「普通的大人」,如今看來是需要花費很多努力才能成為的那種人。
我自己心中的範本是我爸媽啦,有穩定的工作、有普通的家庭、享受某些興趣愛好、平凡的價值觀,過著簡單踏實的生活。但是現在我才發現,以上這些原來不會「自然而然地出現在生命中」,真的是跟想像中滿不一樣的(又或者是我長得還不夠大??)
平凡的日子是很多的努力累積而來的,而且穩定的生活後面也真的藏了很多彷徨和迷惘,不是當事人就看不到的那種。「長大」不是依著時間自然發生,而是在挫敗感中學會:
好了~~分享完了~~
以上是我意識到自己「成長」的某些瞬間或感覺。
整體來說,其實大部分都是正向的轉變,只是每一個轉變背後都伴隨著犧牲。
真的是離無憂無慮越來越遠QQ 成長好像都是這樣的。我還在習慣這些事。
歡迎到 Luckylulu的留言板 留言&提問😀
我會去掉個人資訊後在星期五的Luckylulu或是自由人日記中回覆你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