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0|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從毛澤東到習近平,混亂的中國大戰略》上集 第1,2,3章

第一章### **打造偉大的中國——中國版超級英雄的崛起


偉大的中國,像一位睡了幾千年的巨龍,醒來後發現自己的領地被東施效顰的列強們瓜分得七零八落。於是我們的主角,毛澤東,披著鬍鬚、揮舞毛筆,像古代神話裡的英雄,決定重振中華,打造一個新的「偉大中國」。這可不是什麼兒童遊戲,毛主席的挑戰清單比一個雙十一購物車還長:土地要收回、人民要團結、敵人要擊退,還得在這過程中不停微笑揮手,保持領袖風範。


---


### **序幕:砸碎的中華拼圖**


20世紀初的中國就像一塊掉到地上的瓷器,碎成無數塊。毛澤東看著滿地的瓷片,摸著頭想:「這得是誰的娃砸的?」原來,19世紀列強用大炮、條約和不斷的剝削,讓這片土地滿目瘡痍。毛主席當時想了想,這哪行啊!中國不但要拼回來,還得升級改版,做一個大寫的「強國」。但毛也不是急躁之人,他有個計劃,從「小中國」開始,先拼局部,最後再來一個總體大合體。


---


### **草根革命家的「創業」歷程**


說到「打造偉大中國」,毛澤東的第一步居然是說服一群種地的老鄉:「你們才是革命的核心!」當時的中國,城市裡的工人們還在打瞌睡,毛乾脆把目光轉向了廣大的農村。他拿出自己的「商業模式」——土地革命,給農民分地,還附贈一套「游擊戰術大禮包」,教大家怎麼在敵人面前「打一槍換個地方」。


在江西,毛建立了自己的小國家,名曰「江西蘇維埃」。這國家的理念聽起來像一場理想主義者的狂歡:土地分給沒地的農民,人民自己當家做主。可惜,這地方雖然浪漫,但敵人可不浪漫。國民黨主席蔣介石帶著大軍前來挑戰,毛的「創業基地」被打得一片狼藉,不得已,毛只好開始了一場史詩級的「搬家」——長征。


---


### **長征:移動的國家**


長征可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是一場史詩級的生存挑戰賽。毛澤東帶著他的部隊翻山越嶺,一邊逃避蔣介石的追擊,一邊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革命家。傳說中的「草鞋部隊」就是這時候的產物——沒有路走就自己造路,沒有糧食吃就自己想辦法,困難面前,毛主席的精神比硬漢電影裡的主角還要硬核。


這次「移動國家」的旅程最終來到了陝北,毛在延安扎下根,建立新的根據地。這地方雖然窮,但卻成了中國革命的沃土,毛在這裡完善了他的「偉大中國計劃」,並準備與敵人展開最後的對決。


---


### **中日戰爭的「團隊合作」**


當日本軍隊登場時,情節突然變成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毛與蔣介石一邊打架一邊聯手對抗日本,這段時期,毛的游擊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的策略簡單直接:打不過就躲,躲不起來就繼續躲,總之拖垮敵人。


這段期間,毛還搞了一場國際外交秀,與美國和蘇聯都保持「友好」關係(至少表面上)。他甚至相信美國會理性地支持他的事業,但後來發現,這只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政治偶像劇」。


---


### **收官:中國巨龍的咆哮**


終於,1949年,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高喊那句名言:「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他的努力讓中國從分崩離析走向統一,從弱國變成了一頭正在醒來的巨龍。雖然後來的路還有許多挑戰,但毛澤東確實打造了一個全新的中國——一個帶著鬍鬚、有點霸氣,還能帶頭寫詩的超級英雄。


總之,打造偉大的中國,不僅是歷史課本中的一頁,更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英雄電影。毛澤東的「主角光環」讓他在歷史的舞台上發光,帶領中國踏上了一條充滿希望的復興之路。


**第二章:毛澤東與權力平衡——龍騰虎躍的高難度雜技表演**


如果將毛澤東的治國之道比作一場馬戲表演,那麼他最擅長的絕技無疑是「高空走鋼絲」。這位偉大的革命家兼戰略家,不僅要在內部的政治權力中周旋,還要在國際大棋局中找到中國的位置。這章的核心問題是:毛澤東如何在一個世界強權對峙的舞台上,以一個破舊的鋼絲,完成一次次驚險的平衡?


### **權力的雜技場:內部競技**

毛澤東治下的中國內部情形用一個字形容:亂。要在這種環境中保持權力平衡,他得像雜技演員一樣,不僅要穩住自己,還要隨時踢掉那些試圖動搖他平衡的對手。毛澤東面對的挑戰包括黨內的各種「高手」,比如高崗、彭德懷,這些人就像是表演中突然彈出的鞭子,稍不留神就可能讓他摔得四腳朝天。


他的策略呢?一方面是「敵進我退,敵退我追」的政治遊擊戰,一方面是「風光表演」的革命浪漫主義。他讓全國人民相信,中國的未來全靠這根鋼絲,而自己是唯一能走穩它的人。


### **國際高空鋼絲:冷戰背景下的平衡術**

如果說內部平衡是驚險的表演,那麼在冷戰的國際背景下,毛澤東的表現就是將危險推向極限。在美蘇對峙的世界中,他一方面要避免被「蘇聯老大哥」壓得喘不過氣,另一方面又要應對美國這個「冷酷的觀眾」。


毛澤東的高招是讓自己成為「不可忽視的第三極」,遊走於美國與蘇聯之間。他先是抱著蘇聯大腿,拿到軍事與經濟支持;後來發現「大哥」變成了「大坑」,於是果斷「甩手」,走向獨立自主的外交策略。到了70年代,他更是秀了一波「外交神操作」,和美國玩起了乒乓外交,把自己從孤立的危險中拉了出來。


### **文化大革命:一場驚天動地的雜技失誤**

任何雜技演員都可能有失手的時候,而毛澤東的失誤就是文化大革命。他試圖讓這場表演更富戲劇性、更能吸引觀眾,但結果卻是整個鋼絲被他自己搖得快斷了。這場大戲不僅讓中國陷入了混亂,還讓毛澤東的形象蒙上了一層陰影。當然,他依舊是表演的中心,只是觀眾的掌聲開始有些沉默了。


### **尾聲:終極平衡的哲學**

毛澤東的平衡術或許不是最優雅的,但它絕對是最富戲劇性的。他的每一步,無論是外交還是內政,都充滿了驚險的轉折與無限的可能性。對毛澤東而言,權力的平衡不是一條穩定的直線,而是一場永不落幕的雜技秀。


而我們這些後世的「觀眾」,只能在回顧這場演出的時候,不禁感嘆:他確實是個大膽的鋼絲藝術家,雖然有時會把整個場子弄得人仰馬翻,但他始終踩在那根搖搖欲墜的鋼絲上,活成了一個傳奇。


**第三章 鄧小平與實事求是:一位小個子如何改寫了大歷史**


如果說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是一場馬拉松,那麼鄧小平大概就是那位揮舞着小紅旗,站在終點線的導師。他的口號?“實事求是!”簡單、直接,但帶着一點“你要是不聽,我也有辦法”的霸氣。


### **“實事求是”,這四個字是怎麼來的?**

當我們提到“實事求是”,可能腦海裡浮現的是一位精明的老頭,手裡拿着放大鏡,努力辨別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但鄧小平的版本卻更像是:“不要給我廢話,數據在哪裡?”在他的世界裡,理論是拿來用的,不是供奉的。毛澤東的理論固然重要,但當它不管用時,鄧小平的態度是:“那就換個新的試試看。”


這種靈活的哲學並不是從天而降的。經歷過大躍進的荒誕和文化大革命的混亂,鄧深知,理想主義固然好,但面包才是關鍵。他不是追求理論的華麗,而是目標的實現。他的座右銘可能應該是:“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這句話後來成為了經典金句,也是他務實態度的最好體現。)


### **改革開放:把中國推向世界**

鄧小平的時代標誌着中國從“閉門造車”到“開門迎客”的大轉變。他提出的改革開放,讓中國從一個農村小作坊搖身一變成為全球工廠。當時的中國就像一個害羞的鄰家小孩,第一次被邀請參加全球派對,而鄧小平就是那個說“去吧,不試試怎麼知道不行?”的家長。


最經典的故事莫過於他南巡時的那段話。他雖然話不多,但卻句句直擊要害:“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句話讓無數地方官員頓悟,“哦,原來GDP可以這麼重要!”


當然,改革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比如說,他那套“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雖然聰明,但也引發了一些笑話。有人調侃說:“摸著石頭過河,你怎麼知道那石頭不會是鱷魚?”但鄧的回應似乎就是:“那就看準點,腳放穩點,實在不行,還可以游。”


### **鄧小平的國際外交:小個子的大智慧**

鄧小平身高不高,但在國際舞台上,他的氣場絕不輸任何人。他的智慧讓人驚嘆——既可以和美國總統里根笑著握手,也能在香港問題上霸氣地說:“五十年不變。”鄧的策略很像國際象棋,他不急著吃掉對手的王,而是慢慢逼迫對方無路可走。


有趣的是,鄧小平在國際場合中的表現還頗具幽默感。有人問他:“中國改革的秘密是什麼?”鄧微微一笑,說:“秘密就是沒有秘密,我們就是一步步走。”


### **“小平,您到底是怎麼想的?”**

如果有機會問鄧小平他的人生哲學,他可能會一邊抽着他的香煙,一邊笑著說:“我沒想太多,我只想讓大家生活好一點。”這種直白的想法反映了他務實的領導風格。他不追求完美,追求的只是改善。對他來說,“實事求是”就是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然後繼續向前。


### **結語**

鄧小平這位小個子,憑藉著他的智慧、魄力和務實,帶領中國走出混亂,走向繁榮。他的“實事求是”哲學,就像是一盞明燈,為中國照亮了前進的道路。同時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問題有多大,找對方法,事情總會有轉機——當然,前提是你得像鄧小平一樣,敢於摸著石頭過河。


所以,下次當你面對困難時,記住鄧的話:“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這才是最實事求是的智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