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謎題都在一本破舊的校務紀錄中找到了答案。
校工老陳是最後一個離開的人。
他顫抖著翻開那本1992年的紀錄本,終於明白為什麼明德高中近三十年來總是發生離奇的事件。
一張泛黃的照片從書頁中掉落,上面是一群穿著白袍的研究人員,站在音樂教室前。
照片背面寫著:
「音樂共鳴實驗計畫:第一期測試」。
原來一切都是精心設計。
教職員休息室裡,時鐘永遠停在十點十分。
那些無法離開的老師 - 包括張美玲在內,都是被時間困住的「共鳴者」。
他們能感知特殊的頻率,成為儀式的第一個音符。
每個批改不完的考卷都是時間的牢籠,困住那些能感知「聲音」的靈魂。
保健室的黑皮日誌不斷記錄著病例,那些耳鳴、幻聽、聽覺過敏的症狀,全是被「召喚曲」影響的徵兆。
林小雨、周明德、王薇...一個個敏感的學生被篩選出來,成為樂章的一部分。
日誌是一本永無止盡的點名簿,記錄著每一個被選中的靈魂。
而音樂教室,才是這場三十年儀式的核心。
許瑤站在講台上,指揮著看不見的樂團,她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了最後的拼圖。
那首永遠演奏不完的曲子,是開啟某扇門的鑰匙。
「這不只是一首曲子,」老陳看著最後一頁的紀錄,「這是一個通道。」
1992年,一群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秘密實驗,他們發現某些特定的音樂頻率能連接不同的時空維度。
明德高中被選為實驗場所,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進行一次大型儀式。
實驗記錄上寫著:
「我們需要:
十二名感知者(教職員):掌控時間
二十四名共鳴者(學生):凝聚頻率
一位引導者(指揮):開啟通道
只有湊齊這些人,大門才能開啟。」
老陳終於明白,為什麼每個空間都有它特定的功能:
教職員休息室:凝聚時間,讓感知者停留
保健室:篩選共鳴者,準備儀式
音樂教室:執行最終演奏,開啟通道
第一次實驗失敗了,但它在學校留下了永恆的烙印。
從此,這三個空間開始收集靈魂,準備著最後一次的大型儀式。
現在,最後一片拼圖也就位了。
每天午夜,三個空間會同時運作:
教師們永遠改著考卷,
護士持續記錄著病例,
音樂廳響起永恆的琴聲。
「該結束了,」老陳望著窗外,月光下的校園異常寧靜。
遠處,教學樓的三個位置同時亮起微弱的光。
當最後一個音符響起,整個學校開始震動。
走廊的牆壁變得透明,露出無數個平行空間。
在每一個空間裡,都有一群人在進行著同樣的儀式。
那些消失的人們,在不同的時空中永遠演奏著同一首曲子。
明德高中依然屹立在那裡,依然有學生進進出出。
但如果你仔細聽,或許能聽見:
教職員休息室的時鐘滴答聲,
保健室的筆尖沙沙聲,
音樂教室的鋼琴聲。
這些聲音組成了一首永恆的樂章,一個無止境的迴圈。
那些被選中的靈魂,或許只是去了另一個演奏廳,成為永恆交響樂的一部分。
因為在明德高中,
每個靈魂都是音符,
每個空間都是樂章,
而永恆,不過是一曲永無止盡的迴旋。
校務紀錄的最後一頁寫著:
「The eternal symphony continues...」
而新的演奏,才正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