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會客室|為什麼下屬聽到你的批評,卻感覺整個人都被否定?

梅根會客室|為什麼下屬聽到你的批評,卻感覺整個人都被否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來源:iStock

圖片來源:iStock


在職場中,一句批評是主管日常溝通的一部分,但你是否曾經想過,這樣的話語可能對下屬造成多大的影響?

Jack是一位身為高績效團隊的主管,他很在意工作效率也有高標準的要求。在一次團隊會議中,他的下屬Amy提了一個新方案,想要為團隊優化流程。Jack聽完後,不耐煩的隨口說了一句:「這種方法太浪費時間了,我們需要更務實的方案。」於是就打回Amy的建議。

對Jack來說,這只是一句專注於效率的表達,並沒有多想。

但對Amy來說,卻像是一記重擊——她覺得自己的努力完全被否定,開始懷疑自己:

  • 「是不是我不夠專業?」
  • 「主管是不是對我能力不滿意?」
  • 「我是不是快被淘汰了?」

回到座位時,其它同事來安慰她不必放在心上。當天回到家,Amy花了一整晚反覆檢討。還有了辭職的念頭。從此,她深陷「是不是我不夠好?」的內耗之中,甚至影響了她的工作效率和自信心。

作為主管,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情況?


這樣的場景是否讓你聯想到自己?在職場中,你的一句話,可能只是表達意見,但下屬卻解讀成了「否定整個人」,因此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與情緒內耗。而作為主管,我們的目的是改進問題,但語言的方式卻可能成為阻礙下屬發揮的絆腳石。那麼,如何避免這樣的誤解,讓批評真正成為幫助下屬成長的推力呢?

如何讓批評成為激勵的3個關鍵?


  • 批評行為,不批評人格

在溝通時,你要讓下屬知道,問題出在行為或方案上,而不是他們的能力或價值。試想一下,如果Jack這樣表達:「這方案很有創意,但執行上或許有些難度,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如何優化。」這樣的語氣,既保留了Amy的尊嚴,也讓她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尊重

怎麼做更好?

使用正面開場,例如「你的方案很有潛力」,然後再陳述問題和解決方向,讓下屬覺得有進步的空間,而不是單純被否定。

  • 提供具體建議,避免籠統批評

籠統的否定容易讓下屬無所適從,比如「這個提案不可行」,會讓下屬感到迷茫和受挫。不如給出具體的改進方向,比如:「我建議這個部分可以更具體,比如流程時間點怎麼壓縮,或者執行步驟如何簡化。」這樣既能指導下屬改進,也能讓他們看到努力的方向。

怎麼做更好?

使用「三明治反饋法」,在建設性意見前後,加上正向肯定和支持。例如:「我欣賞你提出新方案的勇氣,也許這部分可以再完善,我期待你下一步的優化提案。」

  • 傾聽與引導,建立雙向溝通

很多主管習慣單向批評,卻忽略了傾聽的重要性。與其直接否定,不如先詢問下屬的看法,例如:「Amy,你覺得實施這個方案時,會不會遇到困難?我們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這樣的對話,不僅減少誤解,也能激發下屬的思考力,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團隊的一部分。

怎麼做更好?

嘗試用開放式問題代替陳述句,讓下屬主動參與討論,例如:「這方案執行起來你認為最困難的地方是什麼?」

語言的力量:讓批評成為成長的禮物

正如領導力師約翰·馬克斯韋爾(John Maxwell)所說:「一個好的領導者,不是避免錯誤,而是幫助團隊從錯誤中學習。」


作為主管,批評和指正是必要的,但帶著善意與建設性的語言,可以讓批評不再只是指正錯誤,更成為激勵團隊的強大力量。

你的一句話,可以成為下屬的成長推動力,也可能是他們深陷自我懷疑的起點。當我們在反饋時多一分同理心,下屬會更願意接受意見,團隊也會因此更加有凝聚力和高績效


你是否也曾因為一句話,讓下屬陷入誤解?

或是因為下屬的過度解讀,造成了不必要的工作矛盾,影響了團隊氣氛?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經歷或看法,讓我們一起探索更好的溝通方式!

善用語言的力量,讓工作關係更加融洽,團隊更加充滿力量!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63會員
260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是否也曾被別人的一句否定困住?其實,外界的否定可能只占20%,真正讓我們痛苦的是80%的內耗。別讓批評成為自我攻擊的理由!學會3步:劃清界限、放下腦補、專注行動,幫助自己走出「自傷陷阱」。
你是否也曾因小錯誤懊悔不已,甚至責怪自己「怎麼這麼沒用」?其實,自責並不能讓事情更好,只是在消耗你的情緒和能量。而過度自責的背後,是對完美的苛求與對責備的恐懼。學會原諒自己,將錯誤視為成長的機會,才是真正的強大。下次,面對自己的失誤時,記得這句話:「錯誤只是學習的墊腳石,而非終點。」
在職場上,我們常陷入「隱形法官」的審判,苛責自己每一個小失誤,甚至否定所有努力。其實,完美並非成功的唯一標準!本篇文章將教你如何與「內心法官」對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並學會設立合理標準,擁抱真實的自己。別讓完美主義偷走你的幸福,現在就學會放過自己吧!
總是被當成『解決問題高手』,卻換來團隊怨聲載道,甚至成了別人眼中的理所當然?Joseph的故事揭示了職場中那些不被珍惜的付出,讓我們反思:幫助他人是否真的值得,還是無形中在消耗自己?透過案例剖析和實用建議,教你設立界限,找到努力的真正價值。點進來,為你的職場關係注入新的思考!
你是否曾經為了維持關係或工作氛圍,一次次選擇犧牲自己?或許你也曾告訴自己:「這樣做是為了團隊好。」但事實上,這些犧牲可能並不是美德,而是一種無意識的自我懲罰。
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我們是否經常選擇自責,而忽略了外部因素的影響?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懲罰的心理原因,包括逃避衝突、童年的影響和對熟悉痛苦的依賴。文章提供了幾個實用的方法,幫助我們擺脫這種負面的思維模式,學會善待自己並重拾自信。一起來瞭解如何重新定義努力與成功,進而促進個人成長與健康的心理狀態。
你是否也曾被別人的一句否定困住?其實,外界的否定可能只占20%,真正讓我們痛苦的是80%的內耗。別讓批評成為自我攻擊的理由!學會3步:劃清界限、放下腦補、專注行動,幫助自己走出「自傷陷阱」。
你是否也曾因小錯誤懊悔不已,甚至責怪自己「怎麼這麼沒用」?其實,自責並不能讓事情更好,只是在消耗你的情緒和能量。而過度自責的背後,是對完美的苛求與對責備的恐懼。學會原諒自己,將錯誤視為成長的機會,才是真正的強大。下次,面對自己的失誤時,記得這句話:「錯誤只是學習的墊腳石,而非終點。」
在職場上,我們常陷入「隱形法官」的審判,苛責自己每一個小失誤,甚至否定所有努力。其實,完美並非成功的唯一標準!本篇文章將教你如何與「內心法官」對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並學會設立合理標準,擁抱真實的自己。別讓完美主義偷走你的幸福,現在就學會放過自己吧!
總是被當成『解決問題高手』,卻換來團隊怨聲載道,甚至成了別人眼中的理所當然?Joseph的故事揭示了職場中那些不被珍惜的付出,讓我們反思:幫助他人是否真的值得,還是無形中在消耗自己?透過案例剖析和實用建議,教你設立界限,找到努力的真正價值。點進來,為你的職場關係注入新的思考!
你是否曾經為了維持關係或工作氛圍,一次次選擇犧牲自己?或許你也曾告訴自己:「這樣做是為了團隊好。」但事實上,這些犧牲可能並不是美德,而是一種無意識的自我懲罰。
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我們是否經常選擇自責,而忽略了外部因素的影響?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懲罰的心理原因,包括逃避衝突、童年的影響和對熟悉痛苦的依賴。文章提供了幾個實用的方法,幫助我們擺脫這種負面的思維模式,學會善待自己並重拾自信。一起來瞭解如何重新定義努力與成功,進而促進個人成長與健康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