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走進電影院就像是被電影導演/編劇邀請參加聚會的貴賓,雖然各有各的目的,有人純粹休閒,有人準備聽故事,有人則是湊熱鬧,可總不希望此行的體驗是被冷落,一無所獲。
看完電影,滿肚子的感覺就是——太沒禮貎了。
整個晚上,女主人拉著她的閨蜜低聲地說著只有她們倆才知道的經歷,坐在一旁努力想弄懂她們聊天內容的我只能從一些沒有指名道姓,不知道人物關係,不瞭解前因後果,突然冒出來的片段去拼湊可能大概的故事全貎。
女主人還會時不時地陷入沈默,長長的沈默,賓客只能從她長長的沈默的表情中猜測她的心情,有教養的我還得逼自己對她共情,但共的什麼情,我壓根連她到底在想什麼都不知道,如何共情?
主人邀請我去參加聚會,但沒打算理我,到最後我也不曉得聚會的主題與目的為何,這是高估賓客的情商還是智商?
至於整部電影主打的議題,六十多歲的女主角面對女兒去世後留下的一顆健康胚胎,她要考慮銷毀還是找代理孕母生下自己的孫女。一開始她考量自己年事已高,不曉得還能活多少年,而且照顧失智的母親對她已是沈重的負擔,她決定銷毀。可忽然間她又開始徵求代理孕母,當中如此巨大重要的轉折原因我沒get到。
像一本探案小說,作者擔心讀者一下子就猜到犯人是誰,所以埋下許多引導我們往錯誤方向追查的線索,最後揭開謎底,大家都猜錯了,凶手是路人甲。作者期待讀者佩服他的巧思,恍然大悟地鼓起掌來,實際上,讀者大翻白眼。
因為《女兒的女兒》榮獲第六十一屆最佳原著劇本獎,吸引我想去看看劇情好在哪裡。劇終時,我蠻失望的,於是猜想,大概劇本原本不錯,是導演毀了它,也毀了女主角張艾嘉。
等字幕爬上來,發現,導演跟編劇是同一人。
好吧,沒有人可以拿來推卸責任了。
我不是專業電影人,就是純觀眾,花真金白銀放棄好萊塢大片進電影院看金馬獎加冕的國片。
演員倒是好的,尤其是婆婆的角色,完全讓我相信她就是角色本人。
總體心得是,拍些觀眾想看的電影吧,別再自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