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是一項特異功能,有時苦求不得,有時卻經常不請自來。現代人最怕出門忘了帶手機,像失魂一樣,除非上了飛機,否則一定要返回帶上。老者更怕為此重回家門,卻忘記要做什麼?遺忘也不盡然都帶來驚慌、負面的效果,有時也會帶來正面積極的意義。在初中時期,有過一段很長的時間,經常出現玄妙的經驗,每當進入吵雜的教室,有人唱歌、鬥嘴,有人拍球、打鬧,像一座吵雜的菜市場。此時只要一坐上座位,打開數學作業開始構思解題,或者翻開國文課本低聲吟詠,所有的噪音、騷動就像被耳朵、眼睛遺忘一樣,往四處逸散成為消音的背景。神志像流水一般,隨著專注的課題奔流向前。突然有人拍我肩膀,吵雜聲才像突然接上音源的喇叭,又恢復熱鬧喧騰,我也從專注中驚醒,剛才發生在周遭的事情,在腦海中一片空白。可惜年紀漸長心思複雜,這種坐忘的經驗已消失殆盡。 近年來花蓮地震頻傳,天災人禍不斷,不但本地居民苦不堪言,外來旅客更是裹足不前,百工百業瞬間當機,經濟失去了活水,像沒有涓涓細流的湖泊,逐漸乾枯龜裂!散居各地的遊子,對故鄉的遭遇感同身受,決定12月4號、5號以振興之名,返回花蓮重溫少時的記憶,順道檢驗這段回憶有多少片段遺失?誤植錯接?或變造?也為花蓮的經濟盡一點棉薄之力! 搭下午1點多的普悠瑪號前往花蓮,車廂座位寬敞整潔,就算NBA的喬登伸足而坐仍有餘裕。遙想以前念大學時搭自強號回鄉,每每漏夜排隊仍一票難求,只好一路站回瑞穗,車廂中每吋走道都有人站立,人聲鼎沸各種氣味撲鼻入肺。有座位的也未必舒服,不時有大媽、大叔一屁股坐在扶手上,讓你趕也不是,讓也不是!站著打盹已經大不舒暢,這時還有車長手拿查票鉗,在人群中鑽動查票剪洞。現在可好,對號車次一律不賣站票,車廂一下窗明几淨,車長也無需驗票,一看手上的顯示器,就知道哪個座位應該有人坐?哪個座位是敬老票?若有異狀,例如凍齡奶奶買敬老票,只要稍加盤查即可!記得回程時也是搭普悠瑪號,但是乘客不到兩成,坐位空空如也,蕭條的景像無處不在! 花蓮新站下車,同學們見面嘰嘰呱呱,像一群失控的老小孩,有人聊到舊站已經不復存在,附近變成東大門夜市,以前車站面前的噴水池、盛產花蓮薯的郭乾香餅店,只能打開記憶之門,從中摸索辨識!拖著行李往康橋商旅前進,一進門小小的前聽,卻有大大舒適的下午茶空間,能坐百人,提供無料、無限暢飲的茶飲、咖啡、冰淇淋和點心,這種攬客方式還真的很有創意,談生意、老友聊天何等方便自在!由於經營有道,切中旅客的需求,看起來住客率也不低!同學從站前的站著聊,到旅店的坐著邊吃邊聊,吃進去的食物和講出來的話等量,難以計數。直到熱情的在地同學,開來七輛轎車,帶來豐盛的迎賓禮,催促我們前往海產店用餐,大家才把行李拖到房間,集合出發!車上大家談起在花蓮高中旁邊的亞士都飯店,白色雄偉的造型,遠眺好像航行在大海中乘風破浪的大船,如今母校依舊在,大船已無蹤!
晚餐席開4桌,大家不安於座四處穿梭,講話比喝酒多,喝酒比吃菜多。小時候女生多屬文靜乖巧,男生就是頑皮好鬥,成了銀族後,到處吆喝乾杯,不醉不歸的反而是凍齡奶奶,男的都成了孫子龜縮靜默,整間餐廳充滿女聲的高昂澎湃,搭配男聲的低沉呢喃,就是熱鬧喧囂,不過也不用擔心吵到別的食客,因為整間餐廳也就我們4桌而已。隔天的中餐更令人擔心,店主說平常不開張,今天有你們來,才特別營業,整間餐廳也只有我們4桌。不僅餐飲業如此,就連遊樂風景區也是一樣蕭條,沿途我們去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只有我們一部遊覽車,空蕩蕩的森林自行車步道,沒有一部腳踏車,任落葉飄落、鳥飛蟲鳴;當天瑞穗牧場陽光普照,微風拂面,坐在林間大道喝咖啡吃奶酪,聞著淡淡的枯枝、乾草味道,身旁盡是一甲子的好友,人間桃源莫過於此。但是心裡想的卻是園區內乳牛的數目比遊客多了好多倍,這次第,怎一個「慘」字了得;到鳳林鎮大家要求買金品剝皮辣椒,到土產店大家買花蓮麻吉、奶酪酥,就算用力的買,整個賣場只有我們三、四十人,對於業者來說也只是杯水車薪吧!
經過瑞穗富源村時,遊覽車特別繞過外環道,直接進入老街,大家紛紛的指向窗外,那棟是誰的家,這棟是誰的宅院,好像比記憶中狹小、老舊,但溫暖的感覺在心中四散!本來打算在歌后的家門口合拍一張團體照,但舊址已不復存在,改在城隍廟前合照並祈求國泰民安。終於到了畢業54年的瑞穗初中,校門口已經改建,門後兩排高聳的迎客松柏、兩側庭園以及老師宿舍也都不見了,但是記憶如新歷歷在目。記得爬上階梯有三排教室,三丙班在第一排穿堂的最左邊,三丁在第二排穿堂右邊第一間,以前坐忘、學習、成長之處早已更迭數次,僅剩滿滿的懷念!旅遊的最後一站是南濱太平洋公園,此處往昔白細的沙灘已被滿滿的漂流木所掩蓋,為天災人禍留下最明顯的註記。倒也吸引不少人潮前來觀賞或撿拾漂流木,同學也撿來一段檜木,掰下小小的一片,獨特的香味久久不散,就像我們對故鄉的懷念時時無法忘懷!
看來對最美好和最遺憾的事往往很難遺忘,幼年、故鄉所發生的故事更是如此!有人說:失去了遺忘的能力,就等於失去了再生的能力。無怪乎,孔子在垂暮之年,曾經描述自己有三忘:忘食、忘憂、忘老。即所謂「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他老人家一發憤學習,就忘了吃飯,這一點跟我們很不相同,我們一發憤,還沒開始行動就猛吃暴飲,無法節制。至於一想到快樂的事情就忘記憂愁、常常忘了自己已是垂垂老者,這二點我們雖不中亦不遠矣!這趟振興之旅,看到了故鄉的難處,很難遺忘,如何挺過低潮?度過難關?靠天,靠大家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