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雖然在講1912年的倫敦,卻能夠橫亙到現在作為二十一世紀女性們女權覺醒的鏡子和聲音,誰不是像Maud一樣從「我不是女權主義者」把生兒育女當作夢想,到看見種種不公而決心激進砸屋頂呢。看完這部電影,我相信還是會有些女性像工廠女工冷嘲熱諷運動帶起者那樣舉世皆濁我獨清地標榜我跟那些壞女權不一樣,但連她們無法否認的是,沒有這些灑熱血拋頭顱的先輩們,我們絕對沒有機會像現在這樣使用網路打字、使用投票權來獲得其它應有的權利。古今對照,更顯現今「女性主義」的悲哀和無力,當先輩清醒地使用暴力來反抗男權社會佈下的天羅地網、反抗禁錮她們的家庭、政府和社會時,現在的「女性主義者」熱衷把男性當成受害者,把自身被剝削的事實扭曲成自由,抹去受害婦女的聲音。
Maud擁有看似幸福的家庭,兒子喬治跟先生桑尼會在睡前給她一個吻,她洗衣房長大,每週獲得13先令的薪水,事情看似能夠忍受,直到一個同事Violet的出現。Violet會說一些Vote for Women的口號,跟13歲的女兒Maggie一起工作,Maud得知她跟先前砸窗事件的組織有關聯,大多數的我們跟她一樣,曾聽過「女權主義」是什麼玩意,但從未想過要理解她,甚至隱約嘲諷女權主義者都是吃飽太閒的暴力份子(我也希望如此),她告訴Maud這樣不尊重法律的行為很不得體,Violet說,If you want me to respect the law, make the law respectable,當女性本身無法參與法律的制定,那這個法律對女性來說是無效的。Maud還是懵懵懂懂,一樣當個賢妻良母,只是她越來越熾熱的眼神跟壓不下的嘴角都像一個即將脫殼的蟬。
直到Maud目睹了工廠老闆性騷擾Maggie,她開始想,她如果有一個女兒,她會想要她的女兒活在怎麼樣的世界?Violet拉她進組織,Maud也打算旁觀Violet代表洗衣房以及其它女性代表不同組織跟政府的聽證會說詞。沒想到當天Violet帶著傷痕累累的臉出現,Maud被迫代表演講,她跟首相派來的法官說,她沒有想過她們能夠拿到投票權,但是萬一有可能呢?她在洗衣房出生,媽媽會把她綁在腰上工作,但是洗衣房也是媽媽和其她女人的墳墓。她每週獲得13先令,肺跟手都壞了,但是男人可以拿19先令,還能到外面呼吸新鮮空氣。法官們看似同情,但最後卻駁回女性的選舉權。
Maud接著認識Elith、Emily跟無數的Mrs(我們無從得知她們的姓氏),她們獨立又狂野,進監獄是家常便飯,擁有行醫執照、敢在街頭發傳單、把路過嘲諷她們的男人罵得無法回嘴,甚至幸運地擁有支持她們鬥爭的丈夫,但最後都能看到她們就像沾上大便一樣無法逃脫丈夫的控制。在選舉權被駁回後,Maud的想法越來越激進,跟著她們喊liar! liar! 儘管她回家依然會告訴丈夫「我不是女權主義者」。大多數的我們跟她一樣,在看見一個個不公殘忍的厭女的事件、在看見政府不作為、男人作為加害者猙獰又不以為意的嘴臉後,內心的怒火越燒越旺,直到點燃我們的暴力念頭。Maud見到了組織選舉權運動的Mrs. Pankhurst,她富有領袖魅力,狡兔三窟,又像個冷靜的母象,她短暫地現身,告訴底下的女性,We don’t want to be law breakers, we want to be lawmakers. Maud十分憧憬又十分衝動。
警察當然來抓人,只是Mrs. Pankhurst跑得如閃電,被警察當成Mrs. Pankhurst的女性在被制服時說Never surrender! 這句話如一發子彈貫穿到最後。Elith計畫炸電報線,希望可以引起轟動,但媒體被政府管制,沒有人報導爆炸事件,Maud說那我們搞更大的,她們接著計畫炸掉首相在湖畔新建的房子,成功是成功了,但報紙依然只留了一個小小的篇幅報導這件事,她們也三進三出監獄。Violet退出了,因為懷有身孕,Maud被街坊鄰居視為怪類,丈夫禁止她見兒子,她沒有退縮。監獄裡的女性開始絕食,警察們害怕萬一鬧出人命,那這個運動就會出現烈士,就會更難以杜絕。Maud被放出去了,她若無其事地回去洗衣房工作,但老闆早就知道她參與運動的新聞,決定開除她,電影沒有明講工廠老闆這些年來都在性騷擾Maud,只有拍出他的手,Maud這次不忍了,將熨斗烙在他手上。
Maud又被送回監獄,警察用無理的說詞試圖情緒勒索Maud:妳知不知道一名女管家當時折返取回自己的手套,妳差點炸了她?Maud回,我們砸窗、我們縱火,因為戰爭是你們男人唯一能聽懂的語言,兩人對峙了一番,Maud瀟灑地拋下一句:We will win。警察無計可施,只好以無罪釋放賄賂Maud當他的線人將組織的行動出賣給他,他無恥地說,妳身為一名女性,沒有人會想聽妳的話,妳以為妳是士兵,但妳的組織只是把妳當炮灰,不如投靠我。要是Maud腦子不清楚還真可能會認為性別不重要,她聰明地先出獄了,再回信說,我是一名士兵,我不會背叛我的同胞,你會嗎?
組織從一直跟她們合作的高層夫人那聽到國王要去看賽馬,決定在國王面前訴說自己的需求。當天智囊Elith並沒有出現,因為被「關心她」的丈夫關起來了。Emily跟Maud單槍匹馬地混入賽馬人群中,警察也跟過來,這段手持鏡頭搖晃得很劇烈,我的心臟被提到了嗓子眼,電影已經接近結局,她們的鬥爭看似遙遙無期,但我相信她們會成功的,不然我們不會坐在這裡。可這個成功非常地壯烈——Emily對Maud說Never surrender, never give up the fight,接著舉著她們親手縫的、紫白綠相間的Vote for Women旗幟,闖入賽道,迎面賽馬。這個鏡頭會讓人想起自焚的僧侶或是肉身擋坦克的學生,當小人物隻身面對巨大的威權,臉上總是就義的平靜跟從容,而這位女人面對的威權是史無前例長達超過兩千年的男性暴力,她被看見了,她贏了,代價是生命。
電影就在這裡結束,反而像個開始,第一波女權運動的成功,開啟了接下來的女權主義浪潮。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面對著更幽微、更險詐的男權反撲,正如芭比裡男高層所講的,We just hide it better,透過「交織性」、「解構」跟「脈絡」,男性從男權制度的鞏固者跟得益者搖身一變成莫名其妙的受害者,讓跨運、代孕、賣淫、輸血男寶變成女性獨有的自由,是打在第三波女權主義者臉上響亮的巴掌,是對先輩們的污辱。女性先輩知曉只有用暴力跟行動才能獲得尊重,it’s deeds, not words that will get us the vote,現在的「女性主義者」又在倡導什麼呢?女性獲得選舉權才不到一百年,遑論受教權跟政治權,國仇家恨無人敢忘,性別戰爭有誰銘記?
希望,有的,還是有的,總有人會記得Mrs. Pankhurst說的,I would rather be a rebel than a slave,現在的情況沒有比過去更艱難,也沒有比過去更輕鬆,如果她們能做到,那份勇氣跟毅力會穿越時空,鼓舞我們也能做到。
劇情:9/10
演技:9/10
女權程度:9/10
推薦程度: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