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展覽以《 故事.集:說說典藏 》為題,粹選出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藝術家的經典作品。展區分為「寫實/抽象:心之倒影」、「符號/圖騰:意念的象徵」、「行為/踏查:以時間為梭」、「在地/原鄉:土地和海洋」四個子題展出。
Ⅰ. 寫實/抽象:心之倒影
藝術創作是藝術家內心的獨白、思緒的映照,也是心像的倒影。
在戰後的1950年代,臺灣興起了抽象表現與材質實驗的風潮,隨後1970年代超寫實主義亦影響著台灣。此展題致意這些年代,藝術家們利用寫實與抽象所創作出的那些內心獨白、思緒映照,甚至是心的倒影。
楊成愿的這幅〈 博物館(B) 〉為《 台灣近代建築 》系列作品之一。這一系列作品以超現實主義與普普藝術風格來做呈現,將台灣的史前遺物、古地圖、日據時代的建築與動植物等歷史人文與自然的紛雜、片段意象拼貼在一起。
〈 柔腸 〉創作於八八風災發生的2009年。
2009年,莫拉克颱風侵襲了台灣。這次的災情非常嚴重,總共造成681人死亡、18人失蹤。他,被稱為八八風災。〈 柔腸 〉創作背景就是在八八風災之後。作品以虛線和不同材質肌理來表達風災過後因為土石流而中斷的道路橋樑。
Ⅱ. 符號/圖騰:意念的象徵
主觀內在的「意念」,透過客觀外在的「象」使其顯現可視。
此展區以符號與圖騰為主題,呈現作品運用符號與圖騰表徵生命哲思與生活感悟。符號與圖騰具有獨特的視覺吸引力,為觀者帶來神祕美感、廣度想像與深度思維。
Ⅲ. 行為/踏查:以時間為梭
此展區以行為與踏查為主題,呈現美術創作在風景觀念上的發展與轉向,展現風景觀從寫生再現,轉往結合深具反省與兼容的土地觀點的具現,關切人文議題、關懷地域變遷,以身力行藝術實踐。
以自身演繹行為表達個人信念、抵抗意念或擾動社會議題的思維主張。這樣透過時間積累而提煉的創作亦為臺灣美術構築社會參與的繁景。
〈 行路一百公里 〉為石晉華¹於2012至2017年間創作。行者朝目標100公里前進,並手持鉛筆在牆面上的畫布來回走畫線條。地面的畫布承接牆上掉落的鉛筆粉末,鞋子又將其拓印出行路的足跡,就這樣不停重複走筆。自省、苦行,以一種超乎常人的耐力與意志力,透過鉛筆線的無限重複,將生命的重量形成作品的張力。
¹石晉華(1964-2024):臺灣觀念藝術與行為藝術創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與「身體」緊密相關,代表作品為《走筆》系列。
Ⅳ. 在地/原鄉:土地和海洋
1980年代,臺灣本土意識聲浪茁壯,藝術家們對於常民生活以及庶民美學產生認同,開始以地方日常通俗的元素為題材,創作出具濃厚臺灣風情的作品。
在〈 風中的記憶:田地 〉一作中,陳順築江一張黑白田地的放大照片平均分割,裝入相框,再拼貼成有如土地記憶的私人鄉愁。
原應是綠油油的田地,在遙遠的記憶中已轉為黑白的片段組合。並置或錯落排列的影像,使飄逝的家園風景添增了一些追憶的儀式化形象。這些表現,都使人感受到藝術家悵然的情懷。
〈 用力的呼吸 〉展現伊誕獨特的「紋砌刻畫」藝術形式。「紋砌刻畫」中的「紋」代表大地山林以及動植物圖紋;「砌」指石板屋、山坡梯田疊砌的紋路;「刻」是雕刻刀雕出之紋路;「畫」則為模仿季節變換之彩繪顏色。
此作使用大量代表山川、植物的紋樣。仿版畫刻痕,但藝術家將其轉換為更加細緻的硬質線條。作品帶有原始、神秘與童趣的原民藝術風氣。
2009年莫拉克風災重創了藝術家的家鄉達瓦蘭部落,族人被迫遷往山下。在這樣傷痛的背景下,伊誕開始思考人類該如何與土地維持和睦關係,而此作名為「用力的呼吸」,暗喻生態遭到嚴重破壞後,土地幾乎窒息,人類也難以暢快呼吸。
《 故事.集:說說典藏 》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
▍展出藝術家|林淵、曾培堯、劉生容、林壽宇、蕭勤、黃潤色、杜文喜、李朝進、高燦興、李小鏡、葉竹盛、洪根深、莊普、楊識宏、楊成愿、郭振昌、楊世芝、盧明德、卓有瑞、謝德慶、曲德義、陳榮發、林柏樑、黃銘昌、黃進河、李俊賢、簡福鋛、吳瑪悧、李明則、陸先銘、鄭麗雲、顏頂生、郭維國、林鴻文、拉黑子.達立夫、劉秋兒、陳順築、伊誕.巴瓦瓦隆、石晉華、黃文勇、林明弘、李昆霖、李俊陽、林純用、張恩滿、張和民、達比烏蘭.古勒勒、黃志偉、陳伯義、Yuki Kihara、宜德思‧盧信、鍾舜文、陳奕彰、曾琡棻、王國仁
▍展覽日期|2024/12/28(六) ~ 2025/06/15(日)
▍展覽時間|週二 ~ 週日 09:30 - 17:30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101-103 展覽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