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快要用爛的校園愛情題材,就連小說網站都很愛這個題材,今年大概最有名的就是《夏日的檸檬草》,然而夜校女生同樣也是校園愛情片,那有什麼不一樣? 這個校園愛情,一點也不浪漫,一點也不天真,如果高中生想在這部片裡去逃避升學壓力,從裡面討一個浪漫,你可能反而會反效果的感到更有壓力。浪漫校園只是個包裝,重點則是放在沉重的生活議題,但他該有的愛情校園的情節也一個都沒少,所以也不會有被騙的感覺。
升學主義的高壓、學生們的比較心態,不單只是校園裡,大人們的一見到學生,開口閉口都是學校的等級,用學校制服與分數來界定學生的一切價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年代設定在1997年的一女中,在一個讀書至上的年代、也是一個讀書至上的學校。讀書為的是脫貧,而且只有這條路,這是多少人當初學生時期的噩夢。
記得自己學生時期的時候,全校師長也是不斷灌輸你只要讀書就好了,然後生活除了睡覺睡覺之外,就是看書跟考試。到學校,永遠都是老師在講課、不然就是老師在寫黑板,下面永遠都是安靜一片在考試或聽課,然後到頭來妳長大後,你課本裡用到的東西也不多,甚至有些領域還完全用不到(而且還不少)。
然而,電影的廣度也不只有在校園裡,還有大人們的經濟壓力,社會什麼都只談錢的價值觀,去促使這種升學主義風氣的誕生,而這種教育到底教育了我們什麼? 教育了要我們如何完美,教育了我們要多跟人比較,所以不完美我就是不對,而我也不得不裝出自己很完美的那個樣子,為了完美我不能去承認過去的失敗,為了完美我甚至可以說謊。
讓我想到幾個月前的國片《鬼才之道》王淨演的主角,被逼著要完美,不但要會讀書、而且還要會各種才藝,最後電影結局王淨才鬆了一口氣對自己剛出生的外姪女說:「你不用成為一個特別的孩子也沒關係」。曾幾何時,這種一定要很完美?一定什麼都要會? 變成了做人的道理? 或許就是從小的升學主義給養成的。
可是面對這種風氣,導演不做那種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人,即使社會是這個樣子,你或許知道了問題,或許可以逃避,但是最後也還是得去面對這一件事情,因為你也改變不了,那為何不去適應。而又或許,難道這樣不好嗎? 或許升學主義就是殘酷這種觀點,只是我們太悲觀了而已。
陳妍霏飾演的主角,是這部電影最大的重點,她也演得很好,這種風氣下促使她從小自卑,為了被看得起她可以說謊,但面對家裡的經濟壓力,她又不得不被逼著成長,口說大人們什麼都只講錢,什麼都只講成績,為什麼這麼膚淺,原來不是大人們膚淺,而是大人們不得不這樣。在這個時代的無奈下,她只能被迫接受這個長大的真相,為了逃避現實去迷戀妮可基嫚,原本是那很一般愛追星的女高中生,但最後為了長大,要面對真正的現實,最後也得要改變。這途中暗地裡自己哭泣,沒人在旁邊安慰你,因為我們大家都一樣,你沒有特別可憐。
這一切,似乎都很無奈,但導演還是選擇用不帶批判的方式去看待,不單單學生們無奈、大人也無奈。小孩被逼著讀書、大人被逼著賺錢,每個人都是如此,沒有人樂在其中,但導演讓我們看見這一切,但又讓這一切看起來沒有那麼嚴重,我不得不這樣,但我不一定是無奈的。電影中的一句台詞「重要的不是你現在是誰,而是你未來要往哪走」,因為不管現在是好是壞,只要是人就一定要不斷的向前走,那為何不樂觀一點呢?
其實我不知道為什麼,這部片表面上如此的一般,是個校園愛情片,裡面的對白甚至讓我感覺像是小說網站的校園愛情類裡面很容易出現的對白,連人設也一樣,連家庭背景也很像,但背後這一切的意思,都不單是表面的那個樣子。這也是少數有校園愛情片,可以給人在現實上有那麼大的連結。
感謝華映娛樂邀請我看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