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假設你出社會打工五年,能在正常貸款下買下一間兩房的房子,30歲之前就能擁有一間沒有貸款的房子,所有的薪水就能用來自己享受,無需再為房貸而煩惱。這樣的情況下,結婚、生孩子、做公益等,似乎都不再是“困難”任務。對不對?誰會不願意結婚呢?房子有了,安心了,想換三房,繼續存款就行,生活負擔會變輕,簡單又美好。
但是,這樣的夢想又有多少人能實現呢?我想,政府若真想提高生育率,卻不想從根本解決問題,這情況就有點尷尬。現在,結婚了,生子了,卻還是得每天為了賺錢拼命早出晚歸,怎麼可能有精力和體力好好地教育孩子呢?
那你問,我該怎麼辦?對啊,唯一能做的,就是把3C產品丟給孩子,這樣至少能減少自己的一點壓力。可問題是,孩子小小年紀就對3C上癮,結果大腦都變形了,身體也開始變差。要是再繼續這樣下去,誰還能期待孩子能成長成健康、快樂的成年人呢?
回到我們的核心問題,房子,這個人人都渴望的「必需品」,到底該怎麼辦?政府在這場遊戲中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放任市場自由經濟發展,真的對所有人都有好處嗎?
不說了,現在的市場狀況是這樣的:房價高漲,年輕人根本無法進入這個市場,反而讓資本大佬們的房產越來越多。如此一來,房市對年輕人來說,就是一道高不可攀的門檻。讓有錢的更加富有,沒有錢的永遠只能望房興嘆。
這樣下去,年輕人怎麼有能力負擔家庭和孩子的養育呢?是的,這場遊戲中,根本就沒有公平可言。
想像一下,如果政府能夠提供更多的購房補助,或是合理的社宅價格,特別是對低收入家庭、年輕家庭或首次購房者,且不設年齡限制,這會不會改變當前的局面呢?這樣年輕人就不至於被高房價壓垮,反而能夠有更多的選擇,減少生活的負擔。
反正,這就是現實:如果年輕人能夠擁有一個穩定的家,會不會有更多人願意結婚、生子?而不是一邊為生活掙扎,一邊在生活壓力下,幾乎沒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甚至連照顧孩子的精力都沒有。這一切,能不能更公平一些呢?
如果買房不再是隻有少數人能享有的特權,而是每個年輕人都能有的基本需求,生活或許就能變得更輕鬆一些。當房價不再是壓倒年輕人生活的重擔,大家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庭、事業和個人成長上,也能在自己的節奏中享受生活。
但這一切,都得從政府的補助、政策改革做起。是時候讓那些抱著無限房產的資本大佬,學會放手,讓年輕人也有機會去買房、結婚、生子、甚至做些公益,創造出一個更健康、更平衡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