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漆毀損鄰居愛車,竟無刑事責任?刑法毀損罪完整解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阿武跟阿勇是鄰居,兩人互看不順眼,某日阿武趁阿勇把車停在家門口時,拿油漆潑在阿勇的愛車身上。

阿勇發現愛車遭到潑漆後非常生氣,對阿武說要報警提告,阿武則回嘴:老子有的是錢,賠錢給你洗車就好,你的車子還能開,我沒有毀損到你的車子,所以沒有刑事責任,你告我也沒有用。

本篇文章即要說明刑法毀損罪的成立要件,並以法院實務案例說明,拿油漆潑車是否有刑事責任。

刑法第354條毀損罪成立要件

刑法第354條規定:「毀棄、損壞前二條以外之他人之物或致令不堪用,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

刑法第354條的毀損罪,依刑法第357條之規定,屬於告訴乃論的罪,需要被害人知道犯人時起6個月內主動提起告訴,檢察官才可以偵辦和起訴,法院也才能進行審判。如果被害人沒有提起告訴,縱使檢察官知道毀損事實,也無法起訴。

毀損罪需要以被告「故意」使受毀損之物「喪失部分或全部的效用」才會成立。例如有個有趣的實務見解指出,雖然被告曾對鄰居家養的豬下毒,但既然豬已經被獸醫救活沒有死亡,豬的效用就沒有喪失,毀損罪又沒有處罰未遂犯的規定,因此判下毒之人無罪。

此可以參考最高法院47年度台非字第34號刑事判決意旨:本件原判決認定事實謂,李昆生於民國四十六年十二月十日,潛至李出豬舍,投以殺鼠毒藥,企圖毒斃李出所飼養之豬五隻,豬吃毒藥後,經李出之妻李許來好發覺急召獸醫解毒救治,得免於死等情,既認豬經救治得免於死,是其效用尚無全部或一部喪失情事,而本條之罪,又無處罰未遂犯之規定,自應為無罪之諭知。原判決乃謂毀損祇須有發生損害之危險為已足,不以發生實際損害為必要,遽依上開法條論處被告罪刑,自屬違法,且不利於被告,非常上訴為有理由,自應由本院將原判決撤銷,另行判決,諭知被告無罪,以資糾正。

毀損物品美觀效用也會構成毀損罪

物品外觀是否美觀,也是部分物品的效用之一,如果外觀受損,縱使物品可以繼續使用,仍會構成毀損罪。例如加害人故意將他人的名牌包染色,雖然他人仍可以繼續背戴名牌包,但名牌包外觀已無法回復原樣,影響到原本名牌包要彰顯的設計和品味的美觀效用。

法院實務見解認為,車子外觀是否完好美觀,還是有刮傷、車漆剝落、凹洞,也是一般社會通念會考量的要素,他人對車輛潑漆的結果無法回復原狀時,即已影響車輛既有車漆之保護、美觀和防鏽的效用,故構成毀損罪。

此可參考臺灣高等法院112年度上易字第1507號刑事判決意旨:按刑法第354條之毀損罪,以使所毀損之物,失其全部或一部之效用為構成要件。所謂「毀棄」即毀壞滅棄,而使物之本體永久且全部喪失其效用及價值者;稱「損壞」即損傷破壞,改變物之本體而減損其一部效用或價值者;稱「致令不堪用」係指除毀棄損壞物之本體外,以其他不損及原物形式之方法,使物之一部或全部喪失其效用者而言(最高法院47年台非字第34號判決意旨參照)。依一般社會通念,車輛之外觀是否完好美觀,亦為是否堪用之要素之一,如表面產生凹凸不平、刮痕、噴濺痕、變形或烤漆剝落,已使該等物品之外觀及其特定目的之可用性,較其原來之狀態,發生顯著不良之改變,仍可構成刑法第354條之毀損罪。

結論

案例中的阿武對阿勇的車子潑漆,如無法回復原狀,即對阿勇愛車的美觀效用造成永久性的破壞,阿武會構成毀損罪,不是阿武所說的他沒有刑事責任。



在找律師推薦嗎?這裡會告訴你律師如何收費、如何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律師,以及免費法律諮詢的陷阱。法律充斥於生活之中,舉凡公寓大廈管理、不動產、詐騙、毒品、離婚、繼承、保險、債務、車禍、智慧財產等等。用白話的文字和小故事,搭配法院實務見解,讓你用喝一杯咖啡的時間,學習到實用的法律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探討洗錢防制法於113年7月31日修正後,法院判決時應適用新法或舊法的問題,並以案例分析說明從舊從輕原則的適用。
本篇文章探討YouTuber在露營活動中拍攝影片,是否構成侵害他人隱私權及肖像權的問題。文章詳細解釋隱私權與肖像權的定義、侵害時的刑事與民事責任,並分析相關案例與法律條文。若拍攝地點為公開場合,且拍攝目的為記錄個人活動心得,而非惡意針對特定個人,即使影片中出現他人臉孔,也未必構成侵害隱私權或肖像權。
臺南一間老字號中藥行因將單味中藥材磨成粉末販售,觸犯藥事法,負責人被判刑並遭重罰。本文說明藥事法相關規定、違法後果,以及傳統中藥行面臨的困境,例如藥事法對中藥納管造成業者經營困難,且相關國家考試和執照申請的規定不明確。
本篇文章探討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京華城案遭羈押的法律程序。文章分析羈押的法定要件。同時也評估法官裁定羈押的理由,並探討柯文哲提起抗告的可能性。通過對法官裁定的細緻分析,文章指出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羈押的合理性值得商榷,且需依比例原則考量個人自由與公共利益的平衡。
本文探討搜索的令狀主義,分析搜索令狀主義的例外,以及默示同意搜索的合法性。透過臺北地檢署對民眾黨的搜索事件,解析個人隱私權及財產權的保障,重申合法搜索的原則及其例外情況,並透過法院實務見解質疑默示同意的合法性,呼籲對於搜索行為需遵循法律程序以維護人權。文章旨在增進讀者對搜索合法性的深入理解。
本文探討在車禍案例中,強制汽車責任保險金對於刑事責任的影響。透過具體案例分析,指出法院在雙方無法達成和解時,保險公司對受害者的理賠視同被告賠償金的一部份,並強調這一點如何影響法院量刑。文章分析了臺灣高等法院的相關判決,為日後類似案件提供參考依據。
本文探討洗錢防制法於113年7月31日修正後,法院判決時應適用新法或舊法的問題,並以案例分析說明從舊從輕原則的適用。
本篇文章探討YouTuber在露營活動中拍攝影片,是否構成侵害他人隱私權及肖像權的問題。文章詳細解釋隱私權與肖像權的定義、侵害時的刑事與民事責任,並分析相關案例與法律條文。若拍攝地點為公開場合,且拍攝目的為記錄個人活動心得,而非惡意針對特定個人,即使影片中出現他人臉孔,也未必構成侵害隱私權或肖像權。
臺南一間老字號中藥行因將單味中藥材磨成粉末販售,觸犯藥事法,負責人被判刑並遭重罰。本文說明藥事法相關規定、違法後果,以及傳統中藥行面臨的困境,例如藥事法對中藥納管造成業者經營困難,且相關國家考試和執照申請的規定不明確。
本篇文章探討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京華城案遭羈押的法律程序。文章分析羈押的法定要件。同時也評估法官裁定羈押的理由,並探討柯文哲提起抗告的可能性。通過對法官裁定的細緻分析,文章指出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羈押的合理性值得商榷,且需依比例原則考量個人自由與公共利益的平衡。
本文探討搜索的令狀主義,分析搜索令狀主義的例外,以及默示同意搜索的合法性。透過臺北地檢署對民眾黨的搜索事件,解析個人隱私權及財產權的保障,重申合法搜索的原則及其例外情況,並透過法院實務見解質疑默示同意的合法性,呼籲對於搜索行為需遵循法律程序以維護人權。文章旨在增進讀者對搜索合法性的深入理解。
本文探討在車禍案例中,強制汽車責任保險金對於刑事責任的影響。透過具體案例分析,指出法院在雙方無法達成和解時,保險公司對受害者的理賠視同被告賠償金的一部份,並強調這一點如何影響法院量刑。文章分析了臺灣高等法院的相關判決,為日後類似案件提供參考依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我一直覺得這好像應該要是基本的法律知識, 但我真的沒想到身邊會有很多人不知道, 於是,也順便跟各位分享一下好了。 我朋友的爸爸(以下簡稱A先生)駕駛汽車,在路上被一個騎摩托車,違規跨越馬路的阿北撞(就是那種輕輕撞別人車自己慢慢倒地的情形) A先生在事故發生後馬上下車確認阿北情形,並多次表示要報警還
Thumbnail
找到是誰弄壞車子,結果卻被回懟:「你又沒有說要自己賠,這是公司的車為什麼我要修好?」。你以為誰用壞誰賠償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現實是沒有『規定』,能躲過一劫誰要承擔?
Thumbnail
文:陳湘如律師       本所最近又收到一份不起訴處分書,事情是這樣的,當事人開車停紅燈,等號誌一變綠燈,正起步沒多久時,遇到一位阿婆無照騎車,阿婆為了閃避路邊違停小貨車,因此稍往內側靠,結果不慎擦撞到當事人車輛而人車倒地,阿婆也因為年紀很大了,傷得滿嚴重的。這種情形下,阿婆的家屬不能接受,
Thumbnail
朋友一起出遊,常常會共乘節省交通費,也常見乘客們一起分擔油錢、過路費,貼補車主的花費。 最近遇到有車的朋友詢問法律責任的風險,剛好整理一下相關的法律問題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一、以下為同仁親身遭遇車禍案例分享:     方先生家住新竹市,每日開車通勤至新竹縣竹北市上班,一如以往將愛車停放於馬路白線內便進辦公室辦公,展開忙碌的一天。上午公出要該車前往目的地時,發現愛車車頭保險桿破損頭燈破裂,來回查看沒有找到肇事車主,亦無留下聯絡方式,幸好愛車內的行車紀錄器有熄火錄影功能
Thumbnail
輪椅阿伯咬警察致成妨害公務,經了解知道他因為中禍受重傷後無法行走,希望自己找到肇事者。
Thumbnail
甲明知乙未成年仍將機車借與乙,乙駕車不慎衝撞丙的汽車,甲應負哪些責任?
Thumbnail
我雙手緊拉住煞車,雙腳往地上重踩,才穩住已經打滑的後輪,只見一輛小客車橫在路口,確認現場沒有撞擊,跟司機說了:「不好意思,追通緝犯」,往前方看去已不見阿平身影,就往他家方向騎去,看看沿途有沒有機會遇到他,到了他家門口,機車已經停在外面,壓了門鈴好幾次,沒有人出來,我想也不會有人出來了。   回到
Thumbnail
開車去買午餐,遇到紅綠燈停下來,有人敲我副駕駛座的車窗。 是一位騎腳踏車,戴著帽子和口罩的阿伯。 我心裡想,該不會是我車子又有什麼狀況,阿伯要好心提醒我吧!? 我將車窗搖下一個縫,阿伯混濁的雙眼盯著我說:「我要吃飯差$30 ,你可以借給我嗎?」 我愣了一下。從來沒想過會是這樣的一句話。 霎
Thumbnail
今年我爸說不跟我們過年,要帶我媽自駕遊享受兩人世界。 於是我看了一眼我爸的車…確定要這樣開出門? 車身灰塵、刮痕不少,內裝坐墊也是頗黑,看起來氣味不太好😅 不過二老興致高昂,實在不忍掃興,我主動將車子帶去美容保養,讓爸媽開著靚車開心玩!
我一直覺得這好像應該要是基本的法律知識, 但我真的沒想到身邊會有很多人不知道, 於是,也順便跟各位分享一下好了。 我朋友的爸爸(以下簡稱A先生)駕駛汽車,在路上被一個騎摩托車,違規跨越馬路的阿北撞(就是那種輕輕撞別人車自己慢慢倒地的情形) A先生在事故發生後馬上下車確認阿北情形,並多次表示要報警還
Thumbnail
找到是誰弄壞車子,結果卻被回懟:「你又沒有說要自己賠,這是公司的車為什麼我要修好?」。你以為誰用壞誰賠償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現實是沒有『規定』,能躲過一劫誰要承擔?
Thumbnail
文:陳湘如律師       本所最近又收到一份不起訴處分書,事情是這樣的,當事人開車停紅燈,等號誌一變綠燈,正起步沒多久時,遇到一位阿婆無照騎車,阿婆為了閃避路邊違停小貨車,因此稍往內側靠,結果不慎擦撞到當事人車輛而人車倒地,阿婆也因為年紀很大了,傷得滿嚴重的。這種情形下,阿婆的家屬不能接受,
Thumbnail
朋友一起出遊,常常會共乘節省交通費,也常見乘客們一起分擔油錢、過路費,貼補車主的花費。 最近遇到有車的朋友詢問法律責任的風險,剛好整理一下相關的法律問題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一、以下為同仁親身遭遇車禍案例分享:     方先生家住新竹市,每日開車通勤至新竹縣竹北市上班,一如以往將愛車停放於馬路白線內便進辦公室辦公,展開忙碌的一天。上午公出要該車前往目的地時,發現愛車車頭保險桿破損頭燈破裂,來回查看沒有找到肇事車主,亦無留下聯絡方式,幸好愛車內的行車紀錄器有熄火錄影功能
Thumbnail
輪椅阿伯咬警察致成妨害公務,經了解知道他因為中禍受重傷後無法行走,希望自己找到肇事者。
Thumbnail
甲明知乙未成年仍將機車借與乙,乙駕車不慎衝撞丙的汽車,甲應負哪些責任?
Thumbnail
我雙手緊拉住煞車,雙腳往地上重踩,才穩住已經打滑的後輪,只見一輛小客車橫在路口,確認現場沒有撞擊,跟司機說了:「不好意思,追通緝犯」,往前方看去已不見阿平身影,就往他家方向騎去,看看沿途有沒有機會遇到他,到了他家門口,機車已經停在外面,壓了門鈴好幾次,沒有人出來,我想也不會有人出來了。   回到
Thumbnail
開車去買午餐,遇到紅綠燈停下來,有人敲我副駕駛座的車窗。 是一位騎腳踏車,戴著帽子和口罩的阿伯。 我心裡想,該不會是我車子又有什麼狀況,阿伯要好心提醒我吧!? 我將車窗搖下一個縫,阿伯混濁的雙眼盯著我說:「我要吃飯差$30 ,你可以借給我嗎?」 我愣了一下。從來沒想過會是這樣的一句話。 霎
Thumbnail
今年我爸說不跟我們過年,要帶我媽自駕遊享受兩人世界。 於是我看了一眼我爸的車…確定要這樣開出門? 車身灰塵、刮痕不少,內裝坐墊也是頗黑,看起來氣味不太好😅 不過二老興致高昂,實在不忍掃興,我主動將車子帶去美容保養,讓爸媽開著靚車開心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