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凡人系列(译自Twelve Ordinary Men by John MacArthur)
十二凡人(序)
读四福音书,实为此十二使徒的人生所深深吸引,这十二人的性格特征实在无有任何超凡之处,他们极其普通,跟周遭我们认识的人毫无二致,随手就可找出一堆来。他们跃然于圣经字里行间的软弱失败的表现,喜怒哀乐的情绪,无不吸引我们乐于去一探究竟。
所以他们实实在在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群人。他们中间既无一个是博学多才,著作等身的学者,也无一人是思维缜密,能言善辩的神学家。事实上,在耶稣那个时代,他们根本就被排斥在宗教圈之外。他们籍籍无名,因为他们既非师出名门,又生性平庸。他们屡犯错误,语多差池,举止失措,信心失落,每个人都和他们中为首的彼得半斤八两。主耶稣甚至批评他们耳目失聪,信心迟钝(路24:25)。
他们的政治立场迥异。其中一人为激进抗争,锐意推翻罗马殖民当局的奋锐党人,另一人却是被犹太人视为叛徒内奸、罗马走狗的税吏;他们出身也不尽相同,至少四人,甚或七人是出自迦百农的渔夫,他们可能自幼就彼此相识相知,其余几位可能是商贾匠人,因为圣经连他们在跟从耶稣前的出身都没有交代。他们多来自位于经商通衢加利利的农业地区,这里也成为主耶稣福音事工的基地,而非如有些人认为应该在当时政治宗教中心-犹大省的耶路撒冷城。
就是这些有着诸般瑕疵的普通人,在主复活升天之后,继续执着于主的事工,给世界带来巨大冲击,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满有恩典的神赐他们能力,差他们广传福音,把天下搅得天翻地覆(徒17:6)。一如你我的凡夫俗子成为神手中器皿,将基督的福音传向地极。难怪他们会成为如此惹眼的角色。
我们不妨照着常人的思维,作如下的推想:广传福音并建立教会所纽系于这十二凡人的显著特征就是他们的平凡。基督从选用他们到予以训练,满打满算不过数月,而非经年。他教导他们圣经以及授之神道;言传身教使他们过着敬虔的门徒生活(学习祷告,实践饶恕,谦卑事奉,彼此相爱);诲之以道德及预言,授以治病赶鬼以及行其他神迹异事的能力。他们之中间的三人-彼得,约翰和雅各-还目睹他山上变相的荣耀(太17:1-9)。
这是看似简单,却是强化密集的门徒训练。但在课程结业时,也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当下,门徒都离开他逃走了”(太26:56)。若照世人来看,这场训练是完全失败的。因为看起来门徒们似乎把主耶稣关于背起十字架来跟从他的教导早已抛诸九霄云外。事实上,他们的挫败感也可从他们回去重操旧业可窥一斑(约21:3-4)。
但是,深受复活主激励的他们,立即重新回应使徒的呼召,五旬节圣灵降临赐予他们能力。这次,他们勇敢担起主所托付的使命,并且延续至两千年后的今天。他们是神使软弱者完全的活的见证。靠他们自己是一定没有能力达成此目标的,但神能够使他们在基督里得胜,并藉着他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馨香之气(林后2:14)。
主选召十二使徒无疑是基督教教会史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将主在地上的事工分为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几乎等同,但若从事工的延展性及重要性而言,又不等同。基督的早期事工是他独自进行的,他所行的神迹奇事在某些特定区域,他的教导也局限于福音的最基本的道理。但当他选召了十二使徒之后,他的国度事工便进入了组织与分工的立体阶段,而他的教导也越益深刻化,而且其传播的广度也达到空前未有的地步。
选召有限的人数或许出自他要卓有成效地将他们训练成为门徒的考虑。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主追随者的人数变成主国度事工的累赘和障碍,特别当这个事工将延绵持久之时。要所有跟随他的人都一直地跟从他走下去是不可能的,他们中相当数量的人只是偶爾的跟隨者。但是显然他希望至少有一些人会在时时处处事事上跟随他的脚踪,成为他各处布道的同伴,国度事工的见证人和事工的支持者。关于这点,可见诸马可记载,“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他那里。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可3:13-14)。[ Alexander Balman Bruce, The Training of the Twelve (New York: Doubleday, 1928), 29-30 ]
这意味着这些原本从事世俗职业的人仅受稍稍超过18个月的训练将被选召去从事一项具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如果这十二凡人失败的话,没有后备人才,没有替补队员,也没有B计划。
这一战略思路风险太大,从属世的眼光来看,似乎是把教会的奠基操作和广传福音的事工押宝在明显先天不足的这十二凡人身上,更何况他们中间还有一个是要出卖万主之主的角色。而且这些人的训练工作的全部时间也不超过今天神学院拿到学位所完成课业时间的一半。
但基督耶稣知道他所做的,他的神性参透万事,深知惟有圣灵动工在这些人里面,他们才能够去完成自己全能的旨意。这是一件无人可以阻挠的使命,也是一件惟有神的名值得敬拜和得到荣耀的大工。这十二凡人只是他手中的器皿-正像你我今天可以成为神的工具一样。神喜悦使用这样的凡夫俗子,“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 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 使一切有血气的,在 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林前1:27-29)。
圣经有的地方称呼这十二凡人是“门徒”-这在希腊原文中用的是mathetes这个词(太10:1;11:1;20:17;路9:1)。这词有“弟子,学生”的含义,也即是说,他們的这几个月是在主的直接指導下度過。尽管后来主的门徒人数不断加增,但只有这十二人具有使徒的特别身份。使徒一词是从希腊原文apostoloi (απόστολοι)来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信使”或“受差遣者”。他们受命做基督的使者和代言人。路加在其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中特别使用这个词来称呼这十二人。而马太福音中“使徒”仅使用一次(太10:2);其余都为“十二门徒”(太11:1;20:17‘26:14,20,47)。马可也一样,使用“使徒”仅1次(可6:30),余则为“十二门徒”(可3:14;4:10;6:7;9:35;10:32;11:11;14:10,17,20,43)。约翰福音仅用1次apostolos(约13:16,并非用以指使徒,而是泛指的“受差遣者(中文和合本译成“差人”)),反而是像马可一样用“十二门徒”来称呼这十二人(约6:67,70-71;20:24)。
路加福音10章记载了耶稣设立了70个人,然后“两个两个差他们在自己的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路10:1)。他们显然也是受差遣者,因此有些圣经注释家就因此用“使徒”一词描述他们,但其实并非路加原意。
十二门徒是主选召充任作使徒这一特殊职分的。在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里,apostoloi几乎总是用于有此特殊身份的十二人,他们都被选召并按立为这一职分。徒14:14和保罗书信清楚表明保罗就是照着这一方式奉召填补使徒的空缺并担任“外邦人的使徒”(罗11:13;提前2:7;提后1:11)。保罗的使徒职分是一个独特的呼召。他与十二使徒一样,有着同等的权柄和权利(林后11:5)。但保罗的使徒职分不在本书涉及范围内,因为我们的重点是集中在这十二人与基督共同分担事工,他们是耶稣最亲近的朋友和相伴左右的人。在主升天之前,保罗尚未归主(徒 9章),他是“未到产期而生”的使徒(林前15:8)。他用和这十二人同样的权炳说话并具有同样的行神迹异能的能力-这十二人也认可他的权柄并欢迎他加入事奉的团队(彼得后书3:15-16)-只是他并不名列这十二人中。
这十二个人的人数有特别的意义,因为路加特别描述了耶稣升天之后使徒怎样遴选马提亚来填补犹大留下的空缺(徒1:23-26)。
使徒的作用(包括保罗奉召得使徒的职分)在早期教会时期包括了领袖的地位和教导的权柄。新约二十九卷书的作者全是使徒以及他们最亲密的同工。从五旬节圣灵降临开始,归信主的人都很看重使徒的领导地位(徒2:37),到了教会增长,使徒的领导作用更可以从下列经文显示出来:“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徒2:42)。
使徒还被赋予超自然的能力行神迹异能(太10:1;可6:7;路9:1-2;徒2:3-4;5:12),这些神迹见证了福音真理,这福音真理是使徒从基督接受的,现又奉他的名传给世人(林后12:12;来2:3-4)。
换言之,他们的作用至为关键,是基督教会的最主要的基础(耶稣基督自己成了房角石)。有关使徒人生的研究给我有极大的得着,也是我生命最有果效的学习。我的最大负担就是传讲耶稣。这十二人中的十一人分享这样的爱,奉献他们的生命于兹,并且胜过势力强大的反对阵营。无论这十二人有怎样的缺点软弱,他们都是英雄和我们的表率。研究他们的人生,就可以知道这些人是当主在地上事奉时与他最亲近的人。认识到这是些与我们一样普通的人是一个极大的祝福。也许教导这十二凡人如何改变我们的圣灵也以同样的方式改变了他们,使他们成为神手中有用的器皿。我们也可以从他们榜样的身上学习到门徒应有的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