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TeslaTakedown 抗議運動席捲北美 37 座城市,甚至蔓延至柏林與海牙,示威者針對馬斯克的政治行動發起抵制。原因在於馬斯克出任 川普政府「政府效率部」(DOGE)負責人,主導裁撤聯邦機構、削減教育部預算,並公開支持德國極右翼政黨 AfD,甚至呼籲推翻英國工黨政府,引發大規模反彈。
特斯拉股價在單週內暴跌 11%,較三個月前高點蒸發 25%,銷量同步下滑:
馬斯克的政治立場正嚴重影響特斯拉品牌價值,員工內部甚至開始質疑他的領導能力,若無法切割政治影響,特斯拉可能會進一步失去消費者信任,甚至影響其全球電動車市場地位。
馬斯克旗下 xAI 正式發表 Grok-3 AI 模型,比前代運算能力提升 10 倍,並推出推理專屬版本 Grok-3 Reasoning,進一步強化數學、科學與程式設計能力。新功能 DeepSearch 允許 AI 直接上網搜尋並整理資訊,類似於 ChatGPT 的 Deep Research。
Grok-3 雖然提升運算能力,但其「DeepSearch」模式與競爭對手 OpenAI 和 DeepSeek 相似,是否能真正顛覆市場仍待觀察。未來 AI 搜尋技術的競爭可能將導致 Google 搜尋引擎的壓力增加。
法國 WEST 托克馬克核融合裝置 成功維持超高溫電漿 1,337 秒(22 分鐘),超越中國 1 月的紀錄 (403 秒)。核融合被視為未來乾淨、安全且無限的能源來源,但長期技術挑戰在於如何穩定電漿以產生 淨能量輸出。
這項技術突破為未來 商業化核融合發電 提供新希望,未來 10-20 年內,核融合有機會取代化石燃料,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
微軟發表 Majorana 1 量子晶片,全球首款 可擴展至百萬量子位元(Qubit) 的 QPU(Quantum Processing Unit),預計將 重新定義量子計算發展。晶片採用 拓撲量子位元技術,比現有量子計算機更穩定,並已獲美國 DARPA(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支持。
Majorana 1 的突破可能會讓量子運算進入實用階段,應用於材料科學、藥物研發與 AI 訓練,顯示微軟正與 Google、IBM 等企業展開量子霸權競爭。
美國新創 Alef 開發的 Model A 電動飛天車 正式獲美國 FAA 「特殊飛行認證」,並釋出測試影片,顯示車輛可原地起飛,飛越障礙物再降落。該車純電行駛里程約 300 公里,飛行里程 170 公里,預計售價 30 萬美元,目前已有 3,300 名預購客戶。
飛天車雖然令人興奮,但目前仍面臨 航空管制與法規挑戰,短期內仍難以普及。然而,未來 都市空中交通(UAM) 可能會成為新的科技競賽領域。
最新研究顯示,受試者 兩週內將上網時間減半(5 小時 → 2.7 小時),結果:
研究顯示,過度使用社交媒體會降低 注意力與心理健康,甚至影響決策能力,而減少網路使用比 服用抗憂鬱藥 更有效。
未來 數位健康管理 可能成為新興市場,更多科技公司可能推出 數位減壓模式,幫助用戶管理螢幕時間。
Tinder 和 Hinge 近期使用 AI 來 監測並改善用戶約會行為,當系統偵測到潛在不當訊息時,會觸發「Too much too soon」警示,讓用戶重新考慮是否發送。數據顯示,20% 的用戶會修改內容,減少不當行為。
隨著 AI 進一步發展,未來 數位約會平台 可能會推出 智能配對、行為分析與詐騙偵測 功能,提升交友平台的安全性與用戶體驗。
習近平近期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包括 馬雲、任正非、雷軍 等人均出席,顯示北京試圖穩定私營企業。然而,《彭博新聞》分析認為,中國科技業恐難再回到 2020 年前的繁榮,監管壓力仍在。
北京雖然釋出利好訊號,但政府仍強調對科技企業的 監管與社會控制,未來中國科技業可能會更偏向 戰略產業(AI、半導體),而非純商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