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統的目的

教育系統的目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開學以來,陸陸續續和幾位家長溝通,內容都是因為孩子學習適應不良,所以向學校求救。這讓我開始反思:「目前的教育系統出了什麼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活在系統中,學生更是教育系統下的「產品」,而些適應不良的學生,究竟是正常教育系統下的變異,還是系統本身目的偏差的犧牲者?


系統的存在有其目的。換句話說,「有目標始成系統」。如:家庭系統的目標是要培養健全的人格,並奉獻於社會;司法系統的目標是要維護社會的秩序與正義。

教育系統的目的,我認為戴明博士講得最好:「教育系統是讓學生從幼稚園到大學都能夠享受學習的樂趣,免於分數與排名的恐懼。」戴明不是教育學家,但卻完整闡述了教育的意義。


在我想像的未來中,

有種課程,內容就是生活的延伸,取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

有種學習,能讓孩子能夠享受其中,體驗到心流經驗(Flow experiece);

有種教育,能讓每位孩子都能夠達成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


用學習單的成長型思維,取代成績單的固定型思維,讓孩子專注在自己,跟自己排名。

唯有當整個教育系統是相同的思維時,才能夠完整包容所有的學生,且不分年齡、性別。

也只有那個時候,我們才可以不用再探討這些變異的來源了。

raw-image


avatar-img
Justin的教育想像的沙龍
24會員
42內容數
大學是教育系畢業,曾當過義務張老師,最後決定主修輔導。原本立志到偏鄉當熱血教師,卻誤打誤撞來到天龍國蛋黃區。在陪著太太創業的過程中,培養出對管理的興趣。教育理念是多元適性,不放棄任何一位孩子,讓每位學生都能發掘並發揮120%的潛能。目前是雙寶爸,享受著這場關於教育、管理與生活的哲學旅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知識是「經驗」和「思考」的產物。
我的管理理念,主要來自戴明的「全面品質管理」(TQM)。 其中,有個著名的「漏斗實驗」,其意涵是:因為無知又求好心切,在不知道系統狀態又想要有所作為時,擅自干預了系統,結果適得其反、擴大變異。 這個實驗大大影響了我看待問題的思維。 學校的日常業務中,絕大多數都屬於例行公事,簡單帶過就好, 因
我們處室最近打算召開一場會,時間、場地都已經確定了,通知單也發下去了,結果不久後被其他處室通知,他們也有一場「很重要」的會要開,而且時間、場地和我們幾乎完全重疊。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參加了環教輔導團的教案設計工作坊,研習現場的氛圍讓我感到訝異。
這週開行政會報,會中有件事引起大家熱議:會計主任報告今年的便當費嚴重超支,是去年支出的兩倍以上!
今年恰逢新舊任校長交接,8月1日當天學校行政團隊們忙進忙出,有人準備交接信物、有人忙著接待貴賓、有人忙著打點餐盒,暑假裡冷清的校園頓時熱鬧了起來。
知識是「經驗」和「思考」的產物。
我的管理理念,主要來自戴明的「全面品質管理」(TQM)。 其中,有個著名的「漏斗實驗」,其意涵是:因為無知又求好心切,在不知道系統狀態又想要有所作為時,擅自干預了系統,結果適得其反、擴大變異。 這個實驗大大影響了我看待問題的思維。 學校的日常業務中,絕大多數都屬於例行公事,簡單帶過就好, 因
我們處室最近打算召開一場會,時間、場地都已經確定了,通知單也發下去了,結果不久後被其他處室通知,他們也有一場「很重要」的會要開,而且時間、場地和我們幾乎完全重疊。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參加了環教輔導團的教案設計工作坊,研習現場的氛圍讓我感到訝異。
這週開行政會報,會中有件事引起大家熱議:會計主任報告今年的便當費嚴重超支,是去年支出的兩倍以上!
今年恰逢新舊任校長交接,8月1日當天學校行政團隊們忙進忙出,有人準備交接信物、有人忙著接待貴賓、有人忙著打點餐盒,暑假裡冷清的校園頓時熱鬧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