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處室最近打算召開一場會,時間、場地都已經確定了,通知單也發下去了,
結果不久後被其他處室通知,他們也有一場「很重要」的會要開,而且時間、場地和我們幾乎完全重疊。
依照場地登記的先後順序,照理來講,應該是他們要改期,
但我轉念一想,
考量到他們那場會議的成員組成與緊急程度,
我還是把時間、場地都讓給他們,自己原本的會議另外擇期召開。
(好在負責的組長沒跟我抱怨!)
其實,同一個職位做久了,常常會不小心忘記:我們都是系統裡的一份子,
對整個系統最有利的事情,長期而言也是對每個人最有利的事。
成員們的本位主義思維,只會阻礙處室間的合作,以及組織的發展。
我們常看到,
公司內部的部門間為了競爭與爭取資源,讓公司的整體營運向下滑落,
最常見的就是業務部門和會計部門。
例如,業務為了爭取生意,會選擇用最便利的方式出差(如:搭飛機、計程車),
而會計則為了省錢,會希望改用便宜的交通方式(如:公車),
殊不知商業合作往往具有時效性,花費必要的出差費才能搶得先機。
你能說會計有錯嗎?
不能。因為他們的工作就是幫公司省錢。
組織裡的組成部分都達成最佳化時,整體組織並不會得到「最大利益」,
樂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把世界上一流的音樂家聚在一起,這個樂團就會是最厲害的嗎?
答案肯定不是。
世界上一流的樂團,個別來看,團員不必然是該樂器項目裡最優秀的,
之所以能稱作「一流」,是因為彼此搭配的默契,並能互相支援,演出優美的旋律。
再舉一個例子。
去年我換了一台新的福特休旅車。
平心而論,車子的引擎、底盤、懸吊等,這些配件都不是最好的,
但是藉由工程師的細心調教將其巧妙組合,
就成了一台具兼顧動力與空間、還能享有操駕樂趣的好車;
反觀,若從各種品牌的汽車中選出最佳的零件,再拼裝在一起,
是不能拼成一輛「車」的。
因為只有組裝零件,不能構成所謂的「系統」。
所以,我們必須要謹記,
每樣東西都是最好的,不是構成一個成功系統的必要條件。
回到一開頭,
如果我很堅持借用場地的先後順序,而使讓其他人「也很重要」的會議延後召開,
就會因為會議延宕而產生更多未知的變因,讓事件更加無法預測結果,
致使學校需要花加倍的人力與時間資源來收拾善後,
對學校這個大系統來說,並非「最大利益化」。
反之,適時避讓,擇期召開自己的會議,
讓兩場會議的成員都能完整出席,並有充足的討論時間,
對學校而言,才是真正的「最大利益化」。
競爭具有破壞性,我們應該要以合作為目標,創造「人人皆贏」,
跳脫部門、處室的思維,以全局觀來看待自己在系統裡的角色,
做到「不卑不亢」,且「恰如其分」。
如同,處在同一個系統般工作。
---
延伸閱讀:《新經濟學:產、官、學一體適用,回歸人性的經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