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什麼,就能顯化什麼。」
「世界會回應你的想像力。」
這些話,你一定聽過。
這正是「吸引力法則」的核心思想。
大多數人談論吸引力法則時,總是強調它「正向、積極」的一面——只要專注於好事,好事就會發生。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它背後的陰暗面。
如果你沒有覺察、沒有意識地運作,你的人生,可能不知不覺間,成為別人吸引力法則的產物。
你,是自己的主角,還是別人的NPC?
試想——

某天,你突然接到一通電話,來自一個很久沒聯絡的朋友。
他熱情地告訴你:「最近創業,但還差一個夥伴。我覺得你最適合,一起來試試吧?」
你對創業並沒有強烈的感覺,但朋友說得如此篤定,一時被帶動,你便順勢答應了。
結果呢?
- 你以為你在「一起創業」,但其實你只是被「拉進他的夢想」。
或者,在段關係裡,你以為你們是「互相扶持」,但仔細回想,幾乎決定都是遷就對方。
- 對方希望你多陪伴,你推掉了朋友聚會。
- 對方說「你可以幫個忙嗎?」你明明已經很累,還是點頭答應。
這不是「靈性法則」,這是現實世界的「心理動力學」。
在一個故事裡,必然有人是主角,也有人是背景人物。
如果你沒有自我意識,那麼——
你過去的一切,可能都在跑別人的劇本。
真正的問題:你如何選擇你的角色?
這並不是要你反抗所有安排,也不是鼓勵你變得自私,而是——
培養清晰的自我意識。
每一次選擇前,問自己:
✅ 「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 「這是我的選擇,還是只是習慣性順從?」
有時候,「意識空白」一下沒關係,幫助別人顯化美好願景也是好事。

但大部分的人,其實自己也處於無意識狀態,
他們的內在充滿焦慮、恐懼、不安,
並且在無意識中投射這些情緒,
期待世界來填補他們的空缺。
你確定要在這種狀態下,成為他們的協助者嗎?
混亂的顯化,帶來混亂的世界
當一個人的內心混亂時,他的「顯化」也會混亂。
當一個人內心充滿匱乏感時,他的「願景」往往是尋找一個能替他補足的人。
這意味著——
你真的要無條件進入這些場域,幫助他們完成他們自己都沒想清楚的未來嗎?
如果你沒有帶著清晰的意識去選擇,那麼:
- 你可能只是被動地接收他人的不安與混亂,
- 然後誤以為這是你的責任。
所以,真正的問題是——
你要成為清醒的創造者,還是無意識的協助者?
吸引力法則的高端玩法:你真的在創造嗎?
我們都知道吸引力法則能創造正向效應,幫助我們顯化好事。
但你有沒有想過——

也許,那些世界頂級的富豪、企業家,
早已在「徵招」大家來幫他們賺錢?
所謂的「金錢世界」,其實是他們顯化的?
你是否,也是其中被顯化的螺絲釘?
當我們抱怨經濟壓力、焦慮不安時,那些所謂的「大師」卻告訴我們:
「這是你的課題,你要學會轉變思維。」
但你是否想過——
這些問題,真的只是「個人課題」嗎?
當一群人都處於負面狀態時——
- 他們彼此影響,
- 互相「徵招」,
- 共同「顯化」了一個充滿混亂的世界。
這時候,你還會覺得這只是你的個人問題嗎?
結語:顯化力 vs. 保護力
知道如何創造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
學會保護自己,不被捲入這些負面場域。
- 吸引力法則,是一種「創造的力量」。
- 但保護法則,才是你應該先學會的生存之道。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吸引力法則是一種「創造力」,
但如果沒有清醒的覺察,你的人生,真的屬於自己嗎?
- 你,是自己人生的主角,還是別人顯化世界裡的NPC?
- 當別人顯化時,他們的「NPC」從哪來的?
- 你是否在某些「空白期」,不知不覺被徵招了?
是時候開始練習——
✅ 不只是「順勢接受」,
✅ 而是帶著意識,選擇進入哪一場劇情,參與哪一段人生。
有些人的世界,你可以選擇不進去。
有些美好的願景,你可以選擇一同協助。
這,才是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