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能取代心理諮商嗎?優缺點分析與使用小提醒

ChatGPT 能取代心理諮商嗎?優缺點分析與使用小提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章內容不願被複製抄襲致敬,有需要請直接轉傳連結分享,謝謝!)


看到網上許多人說不用去心理諮商,直接用ChatGPT就好。

真的是這樣嗎?


先來說說自己觀察使用ChatGPT的優點:


1. 讓人能更可以坦白自己的內心

有時面對的不是人,反而更能講述自己的感受。


2. 給的回應理性、全面

ChatGPT是會根據你給的所有內容進行回應,更會去分析你所有的內容後,再一次整理反饋給你。


3. 減少懷疑對方,對方所說更讓人能接受

很常見聽到個案說心理師那麼年輕,知道我的困擾嗎?心理師又還沒結婚,懂嗎?心理師又不懂我的專業,可以嗎? 但他們面對ChatGPT時,似乎就較少這些質疑聲音


舉例來說

就像你進到一間無人商店,你可以直接將想買的商品放上櫃台,不用害怕別人的眼光,機器會判斷你所買的商品,自動結帳,然後回報你價錢。你相信機器的準確性,也比較不用擔心,會像某些黑心商店偷賣高價或算錯錢。



儘管有上面的優點,但學習生仍認為至少目前諮商心理師還不會被取代

下面來說說原因:


1. 不能帶領個案進一步處理潛意識或核心問題

我認為這是ChatGPT目前絕對無法取代諮商心理師最重要原因。

ChatGPT只會針對你輸入的內容進行分析,他還沒辦法透過對話的方式,一步步引導你看到內在問題。


2. ChatGPT僅能憑你所輸入的內容判斷分析

心理師在諮商時,除了對話內容外,個案說話的聲音語調、情緒、臉部表情、細膩小動作等等都會注意,這也是目前ChatGPT沒辦法整合做到的。
更何況有許多人自己輸入的內容上就沒很完整,當你沒有完整輸入給ChatGPT,他所提供的內容可能就無法那麼切合。


3. 人與人交流能感受到溫度,陪伴的力量

目前ChatGPT還只能單次給出結論,但心理師一次一次的諮商陪伴過後,那種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關係,也是ChatGPT目前無法模擬的。


舉例來說

顧客到無人商店,可能不小心忘記,少拿一樣想購買的商品;或者拿錯了,買到錯誤的商品;也有可能顧客故意將A商品裝到B商品裡,讓機器算錯價錢。 機器不會像熱心的真人店員一樣,可能會看到你買的商品,就猜想你今晚或許想煮咖哩,還會詢問提醒你是不是忘記買馬鈴薯?久了會記得你通常買些什麼,最近改買比較多蔬菜,還會跟你聊一下天,關心你的情況。 


最後,來說一下,雖然ChatGPT目前無法取代心理諮商,但其實還蠻好用、好玩的,有時候拿來傾訴心事、抱怨、尋求建議,尤其是讓它幫你分析看看一個事件的時候,都是可以好好使用、有所幫助,但還是兩點小提醒。


使用ChatGPT的小提醒:


1. 對ChatGPT所給的內容,仍需保持個人判斷 網站上表明回應有可能並不是最準確的,不該依賴他們所提供的事實準確性。根據目前對ChatGPT的實測,的確有待改善,有時的回覆並沒有很符合所詢問的問題。


2. 注意個人資訊與隱私 你發上去的內容就不再是你自己的,畢竟要提供、分析才能給你回應,而且內容也會被收集拿去訓練改善他們的模型。

學習生看到網路上有學生寫要將個案資料放上去,讓ChatGPT做個案概念化,我呼籲請不要這樣做!


最後的舉例

無人商店的機器,可能有一天失靈,算錯價錢,少算一樣商品,當然也可能多算。而且無人商店裡面其實都有監視器,顧客所作所為都被拍下來了,所有的消費紀錄也都會被拿來分析。


avatar-img
學習生的沙龍
6會員
46內容數
我是學習生,喜歡思考,創作的初心是思考,同時也是抒發、是興趣、是療癒、是分享、是有助益、是休閒娛樂。 目前《走出失戀吧!》連載中,經歷失戀對多數人來說是痛苦的事情,如何從中走出來呢?希望能幫助失戀的人。 《諮商123》是我對心理諮商的一些感想觀點的分享。 (所有文字禁止抄襲致敬報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學習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篇關於諮商過程中是否該遞衛生紙給正在哭泣的個案之文章,探討遞衛生紙可能造成個案停止哭泣、中斷情緒抒發的現象,並從個案過往經驗、心理狀態等角度分析原因。文章強調需察覺自身行為動機,並以個案需求為優先考量。
諮商過程中可以哭嗎?可以對諮商師生氣嗎?本文解答你的疑惑,說明在諮商時表達任何情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與諮商師建立健康的互動關係。
諮商師會根據個案的類型調整自己的互動方式,例如使用的詞彙、溝通風格等,以利於與個案有效溝通。有些諮商師會專注於特定族群,調整幅度較小;有些則會接觸多元個案,調整幅度較大。良好的諮商關係建立在雙方有效的溝通與交流上。
諮商可以請假嗎?可以!但不同機構有不同規定,請事先了解。請假也可能反映逃避議題,某些學派即使請假也需付費。提早告知心理師,可以減少困擾。
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心理師的差異比較,以及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
探討人們與父母間複雜的情感,例如愛、恨、同情、討厭等,以及這些情感如何影響個人生活與行為。文章鼓勵人們在諮商過程中誠實面對這些感受,而不必擔心道德批判。
一篇關於諮商過程中是否該遞衛生紙給正在哭泣的個案之文章,探討遞衛生紙可能造成個案停止哭泣、中斷情緒抒發的現象,並從個案過往經驗、心理狀態等角度分析原因。文章強調需察覺自身行為動機,並以個案需求為優先考量。
諮商過程中可以哭嗎?可以對諮商師生氣嗎?本文解答你的疑惑,說明在諮商時表達任何情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與諮商師建立健康的互動關係。
諮商師會根據個案的類型調整自己的互動方式,例如使用的詞彙、溝通風格等,以利於與個案有效溝通。有些諮商師會專注於特定族群,調整幅度較小;有些則會接觸多元個案,調整幅度較大。良好的諮商關係建立在雙方有效的溝通與交流上。
諮商可以請假嗎?可以!但不同機構有不同規定,請事先了解。請假也可能反映逃避議題,某些學派即使請假也需付費。提早告知心理師,可以減少困擾。
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心理師的差異比較,以及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
探討人們與父母間複雜的情感,例如愛、恨、同情、討厭等,以及這些情感如何影響個人生活與行為。文章鼓勵人們在諮商過程中誠實面對這些感受,而不必擔心道德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