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不願被複製抄襲致敬,有需要請直接轉傳連結分享,謝謝!)
你愛你爸媽嗎?
看到某篇文章分享諮商心理師和他說
諮商時不講道德
這是很有意思的主題,讓學習生想聊聊。
先問個問題
或許大多數人被問時都會講「愛」
那如果你媽媽從小沒見過幾次面,把你丟給阿公阿嬤養呢?
又如果你媽媽有養你,但是總是控制你的生活?侵犯你的隱私?
或是,你爸爸只給錢,你的生活完全都不管?
還是你爸雖然很疼你,但是他背叛你媽媽在外面找小三?
除了愛,你回答時,對爸爸媽媽是否有其他感覺?例如:恨、討厭、同情、看不起等等
情感其實很複雜,不然就不會有愛恨交加這種成語
只是如果我們和普通路人或親戚講「我恨我媽我爸」,他們可能會回「你怎麼能這樣說!」「畢竟他們可是你爸媽啊!」「你這樣不孝順」「他養你勞心勞力,不孝子」「他們把你養大就很不容易了,你不知足」
許多扣上一頂不孝、沒倫理、不道德的大帽子回應,朝你不斷撲面而來
所以,一般情況之下,你是不會對別人這樣說出口大逆不道的話。
甚至,自己都不允許自己有這種念頭,發現自己有這種念頭後,你反而出現愧疚、不安等等開始責怪自己、開始內耗
或根本沒有察覺到自己對父母有這樣負面感受之前,自己就會先把這感受壓下來。
這種感受是可以對諮商心理師說的,他不會站在道德的至高點批判你,甚至諮商師還會引導你發現到「啊!原來我對父母有這種感受。」
而這些想法、感受,其實暗流湧動,可能就默默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或行為,例如:對待父母的方式、自己對待感情的態度。
這也就是諮商時可以好好處理工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