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型vs迴避型依戀|為何彼此吸引,卻總是愛得痛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什麼我們總被「最不適合的人」吸引?

在感情世界裡,焦慮型依戀與迴避型依戀彷彿有著一種宿命般的吸引力。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依戀模式,卻經常走到一起,最初彼此吸引,最終卻常常陷入痛苦的糾纏。

為什麼焦慮型會愛上迴避型?為什麼迴避型也會被焦慮型吸引?

而這樣的關係,真的有機會走向幸福嗎?

本文將用臨床案例拆解這兩種人格從「致命吸引」到「相互折磨」的全過程,文末附上打破宿命的自救指南


---


焦慮型與迴避型的相互吸引,來自內在的缺愛

焦慮型與迴避型的情感模式,本質上都是來自童年缺乏安全感的經驗。


核心需求互補的假象

- 焦慮型的#安全感需求

焦慮型依戀的核心需求是「穩定」,他們往往成長於不穩定的環境——可能是父母其中一方缺失,或是主要照顧者的情緒極不穩定,有種若即若離的感覺

這種「曾經擁有,卻又好像隨時失去」的情感模式,使焦慮型的人在親密關係中容易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渴望透過不斷付出和犧牲來維繫愛情。


- 迴避型的#情感壓抑

迴避型依戀底層邏輯也是缺愛。可是不一樣的是他們從小在一個缺乏情感回應的環境中成長,可能父母對情緒需求不聞不問,甚至打壓。因此他們學會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輕易展露真實感受,給人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但事實上,在這種冷漠的保護殼下,內心深處同樣渴望被愛。


焦慮型對愛情的熱情與飽滿,正好填補了迴避型內心的空缺

而迴避型冷靜、獨立的外殼,則讓焦慮型產生安全感。

這兩種依戀模式其實都是沒有體驗過養育者無條件的愛,都希望生命中有一個人能夠出現,然後來拯救自己

這樣的性質互補,使他們初期相處時產生強烈的吸引力


---


焦慮型與迴避型的關係模式:從吸引到折磨

1. 蜜月期:完美互補的假象

• 焦慮型被迴避型的情緒穩定所吸引,認為對方能帶來安全感

• 迴避型則被焦慮型的熱情所感染,感受到自己從未擁有過的愛與關注


2. 衝突期:需求不對等的拉扯

• 焦慮型渴望更多的關心與親密,而迴避型則開始感到壓力,選擇退縮

• 焦慮型開始不安,試圖用更多的關心、訊息轟炸,甚至測試對方的愛

• 迴避型則愈發冷淡,甚至逃避對話,讓焦慮型更加焦慮,進入惡性循環


3. 崩壞期:焦慮型崩潰,迴避型更確定自己不適合戀愛

• 焦慮型在一次次的失望中終於崩潰,帶著傷痛離開

• 迴避型則更加確信自己「不適合談戀愛」,加深對親密關係的恐懼


---


打破宿命的自救指南

這段關係的核心問題在於,雙方都無法給予彼此真正的安全感。焦慮型需要被安撫,而迴避型則害怕親密關係,這導致彼此的需求永遠無法對等。

那麼,這樣的組合注定沒有未來嗎?其實,關鍵在於雙方能否意識到自己的依戀模式,並願意調整。


如果你是焦慮型,你可以:

✅ 學會給自己安全感,而非完全依賴對方的回應

✅ 與其無止境地付出與迎合,不如學習設定健康的界限

✅ 在關係中觀察對方的回應選擇能夠給予穩定關愛的伴侶


如果你是迴避型,你可以:

✅ 練習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習慣性地逃避與壓抑

✅ 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允許自己接受來自伴侶的關愛

✅ 嘗試在關係中給予回應,而非一味抽離與防禦


---


真愛需要安全感,而非無止境的拉扯

焦慮型與迴避型的組合雖然常見,但如果雙方不願意調整,這段關係最終只會讓彼此遍體鱗傷。親密關係的本質是讓彼此都能夠感到安心與被愛,而不是讓愛成為一場無止境的情感消耗戰。


如果你在感情中總是陷入這樣的模式,或許該問問自己:「這真的是愛,還是只是在填補內心的恐懼?」


正如心理學家Bowlby所言:「我們無法改變童年,但能改寫大腦的愛情程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樹一世界
7會員
24內容數
分享點自己的感動和寫一些心理學的小知識。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兩性關係中的共依存和自戀問題,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出發,關注了兩個人之間的平衡怎樣或怎麼被打破了,以及可能的解決方式。另外,文章也強調了多元的問題回應方式,希望讀者可以重新檢視當初吸引兩人的平衡是如何構成的,並以轉化的方式重拾吸引的動力。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兩性關係中的共依存和自戀問題,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出發,關注了兩個人之間的平衡怎樣或怎麼被打破了,以及可能的解決方式。另外,文章也強調了多元的問題回應方式,希望讀者可以重新檢視當初吸引兩人的平衡是如何構成的,並以轉化的方式重拾吸引的動力。
Thumbnail
「愛」和「恨」看似坐落情感的兩端,但其實他們很類似,都是生動、深切、寫實、衝動、不理性的。有人愛上了,不顧一切的付出,對對方的缺點視而不見;失去後由愛生恨,怨懟、衝動、怒罵、不理解,都是出自愛和恨產生的盲目。 「Every night you're out late while I'm losin
Thumbnail
「愛」和「恨」看似坐落情感的兩端,但其實他們很類似,都是生動、深切、寫實、衝動、不理性的。有人愛上了,不顧一切的付出,對對方的缺點視而不見;失去後由愛生恨,怨懟、衝動、怒罵、不理解,都是出自愛和恨產生的盲目。 「Every night you're out late while I'm losin
Thumbnail
有些人因為種種因素,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可能會下意識尋找”沒結果”的戀人,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當他們知道自己介入他人情感時,或感覺對方無法提供足夠的信任感時,那股”我不值得”的信念,就會蒙蔽了真實感受,這種讓自己的情感不斷處在恍惚催眠,不讓自己醒過來的戀愛方式,通常被稱為”
Thumbnail
有些人因為種種因素,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可能會下意識尋找”沒結果”的戀人,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當他們知道自己介入他人情感時,或感覺對方無法提供足夠的信任感時,那股”我不值得”的信念,就會蒙蔽了真實感受,這種讓自己的情感不斷處在恍惚催眠,不讓自己醒過來的戀愛方式,通常被稱為”
Thumbnail
愛一個人,是喜歡他最原始的樣子,喜歡他的本質。但如果對方身上的一點讓你不能接受,你該怎麼辦呢?這篇文章探討了喜歡卻不適合的感覺,以及愛一個人應該包容的程度。
Thumbnail
愛一個人,是喜歡他最原始的樣子,喜歡他的本質。但如果對方身上的一點讓你不能接受,你該怎麼辦呢?這篇文章探討了喜歡卻不適合的感覺,以及愛一個人應該包容的程度。
Thumbnail
我同意,「逃離」是沒錯,不過不一定是厭惡自己,可以逃避許多本來自己該做的事情。有了愛情,等於同時有一個伴侶,對方可以幫自己完成,或是對方做到了,等於自己也完成了;也可以2個人一起做,不至於只有自己一個人時的孤單。   而且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可以不用注意自己的種種,如:對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滿意或
Thumbnail
我同意,「逃離」是沒錯,不過不一定是厭惡自己,可以逃避許多本來自己該做的事情。有了愛情,等於同時有一個伴侶,對方可以幫自己完成,或是對方做到了,等於自己也完成了;也可以2個人一起做,不至於只有自己一個人時的孤單。   而且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可以不用注意自己的種種,如:對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滿意或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Thumbnail
你在感情中常感到焦慮嗎? 很多人常問另一半到底喜歡自己什麼?有人是單純好奇,有人則是因為焦慮不安,所以想找一個答案來證明自己「值得被喜歡」。
Thumbnail
你在感情中常感到焦慮嗎? 很多人常問另一半到底喜歡自己什麼?有人是單純好奇,有人則是因為焦慮不安,所以想找一個答案來證明自己「值得被喜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