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透明的力量:從「可解釋AI」(XAI)到「自我可解釋」的啟示

決策透明的力量:從「可解釋AI」(XAI)到「自我可解釋」的啟示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職場打怪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還是想問⋯為什麼不是我?」

下班後,曉雯坐在便利商店的窗邊,一口一口慢慢攪動著咖啡。面對剛公布的升遷名單,她鼓起勇氣問了主管。

「其實你表現很好,只是有些地方⋯可能還需要再加強。」主管臉上露出一種熟悉又陌生的笑容,像是想安慰,又帶著疏離。

「哪些地方?」

「嗯⋯可能在跨部門協調上,你還可以再成熟一點。」


曉雯低下頭,苦笑。什麼叫「成熟一點」?怎麼練?怎麼知道是不是已經進步了?

這段對話,成了她心裡的小石頭,越滾越大,最後只剩下酸澀感。

raw-image

黑盒子,不只存在於AI


我們常聽說,人工智慧是個「黑盒子」——它告訴你結果,但不告訴你原因

「貸款被拒絕」,「廣告推薦這個產品」,「判斷不適任」——結果清清楚楚,但過程模模糊糊。


所以才有了「可解釋AI」(XAI)的發展,讓模型能說清楚判斷邏輯。比如不是只告訴你「拒絕貸款」,而是說:

「原因:近三個月高額消費過多(影響40%)、工作年資不足兩年(影響30%)、信用卡使用率過高(影響20%)。改善後可重新申請。」

你看,知道原因的那一刻,心裡反而平靜下來。因為有方向,因為可以努力。


職場裡,我們都渴望「可解釋」


回到職場,我們也都經常面臨決策「黑盒子」的時刻。

  • 為什麼案子改方向了?
  • 為什麼這次升遷不是我?
  • 為什麼這個任務分配給別人?
  • 為什麼 KPI 要調整?


當這些問題沒有答案,就像走在霧中,會開始亂猜:「是不是我不被信任了?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猜測消耗能量,久而久之,信任感就被侵蝕殆盡。



一個可以說「為什麼」的人,最讓人信賴


我有一位同事阿軒,是大家公認「溫暖又可靠」的存在。

有次他拒絕了小雨提的方案,小雨紅著眼眶走進會議室,阿軒跟著進去,輕聲說:


「小雨,我知道你花很多心思做這個提案。這次我沒有採用,是因為時間緊迫下,我們需要一個可以立刻執行的版本。你這個方向很好,但需要再多點數據佐證。我們下個季度可以一起來優化,好不好?」

小雨點了點頭,眼裡還是泛紅,但臉上的緊繃鬆開了。


因為她知道,不是自己不被看見,而是有清楚原因、有未來機會,最重要的是,她被尊重。



自我可解釋:讓人信任你的關鍵


XAI 教會我們,系統如果能說出「為什麼」,人們就能接受結果。


職場中的我們何嘗不是如此?自我可解釋,就是讓別人知道你的決定背後有理路,有考量,而不是隨意拍板或迎合情緒。


  • 當你分派任務時,不只是「你去做」,而是「因為你過去在這塊的經驗最完整,我相信你可以帶著大家一起完成」。
  • 當你提出反對意見時,不只是「我覺得不好」,而是「這樣做可能有風險,我們是不是可以先試個小版本?」
  • 當你做出決定時,不只是「決定就是這樣」,而是「我們這次選擇 B 而不是 A,是因為 B 有更明確的市場回饋,我們需要短期成果來支撐接下來的專案資源。」


透明,不代表要把一切攤開,而是讓人感受到你的判斷背後有邏輯、有溫度、有信任。


決策透明,其實是一種溫柔


在職場上,能把「為什麼」講清楚的人,往往讓人心安。

因為在那些時刻,你不是一台冷冰冰的機器,而是一個有人味、有脈絡的決策者。
決策透明,是讓團隊知道他們在哪裡、要往哪裡去;
自我可解釋,是讓別人知道,即使不同意,也能理解你的用意。


或許,我們都無法做到完美。

但下次當有人問你:「為什麼?」
不妨慢下來,想想那杯咖啡裡攪動著的不只是疑惑,還有期待。
說清楚「為什麼」,是一種尊重;
讓人理解「為什麼」,是一種力量;
而這股力量,能讓職場少一些猜測,多一點溫暖與信任。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78會員
330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刻意微挑戰 的其他內容
真正的高手,不是學得多、做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他們不等主管交任務,而是主動從每次工作中挖出可以練習的角度,讓自己越做越深、越走越穩。出題力代表你能看懂問題本質,延伸練習,主動成長,這是從熟手變高手的分水嶺。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真正的高手,不是學得多、做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他們不等主管交任務,而是主動從每次工作中挖出可以練習的角度,讓自己越做越深、越走越穩。出題力代表你能看懂問題本質,延伸練習,主動成長,這是從熟手變高手的分水嶺。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