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焦慮」沒有人比我更懂——用血汗寫下的真實經歷

「職場焦慮」沒有人比我更懂——用血汗寫下的真實經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修行,那麼「職場焦慮」就是這條路上最深的劫。


考大學時因為分數高、就業率好,我選擇了中大中文系,而不是更感興趣的人類學與心理學。那時的我以為,這是「合理」的選擇。但到了大三,當身邊的人開始準備教師資格考試時,我才驚覺:「我不想當老師,可是我還能做甚麼?」


找不到答案的我,選擇讀研究所來延後面對現實的壓力。沒想到,一腳踏進那時候南方最厲害的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自此這條路便愈走愈遠。讀完研究所,依然沒有方向。暑假回香港,偶然間路過中大的古籍研究中心,遇見了當時的系主任。他一句「要找工作嗎?可以來我們古籍研究中心」,就讓我在沒投履歷、沒面試的情況下,開始了在古籍研究中心的職業生涯。


【徬徨與焦慮的日常】


日復一日,我在研究中心編輯工具書,整理古典文獻,工作穩定卻索然無味,彷彿一踏進職場就退休了。兩年過去依舊找不到自己真正的熱情所在。直到某天一場意外,我突然會「看命」,彷彿命運巨輪推着我走上一條陌生又熟悉的道路,八字與紫微斗數成為我的副業。


最初這份天賦讓我既恐懼也抗拒。畢竟是正統學術訓練出身,「神婆」變成副業的感覺很不良好?但無論如何,白天古籍研究的工作外,「無心插柳」晚上也排滿了看命的諮詢。我在這兩個世界裡掙扎,內心翻騰也焦慮。


【毅然決定,離開不舒適的舒適圈】


我決定辭職。

我還是辭職了……


不再讓自己活在「正職無聊,副業戚戚焉」的矛盾裡,我選擇裸辭考中大宗教系研究生,想要任性的去尋找生命更深層的意義。意料之外……


我還真考上了。


七年的碩博日子讓我徹底轉變了思維,學術研究讓我更深刻地理解宗教、哲學與人性,但也讓我更清楚,修行與工作是兩回事。我不願待在象牙塔裡耗盡人生,我渴望一條既能實踐內在價值,又能真實影響他人的道路。


【玄學商業應用,讓我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


2019年五味雜陳。


過去十年命理諮詢的工作,我接觸到最多的客戶是金融業與教育產業的,從諮詢到合伙,他們的決策模式、財務思維、企業運營方式,既耳濡目染,也讓我親身歷練了不少。我開始發現,玄學不只是玄學,它是一種決策工具,可以應用於商業世界,協助企業家與個人做出最有利的選擇。


於是,我來到馬來西亞,展開全新的人生。

我將玄學與商業結合,從個人命運推演到企業發展策略,從八字格局分析個人適合的賽道,到企業戰略規劃。這是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但它讓我前所未有地篤定。


回頭看,我一直對人類學與心理學充滿興趣,這或許也是為何玄學對我來說不只是術數,更是一門探究人性的學問。我發現,無論是古籍研究、宗教學,還是商業策略,所有這些學科的核心,都是「理解人」——理解人的行為模式、心理運作、決策思維與內在動機。而玄學,正是將這些千百年來的文化精髓,可以轉化為一種能夠幫助個體與企業做決策的智慧工具。


過去的我,總是徘徊在秤砣的兩端——一邊是玄學的天賦,一邊是現實世界的價值體系。玄學讓我能夠洞察命運,但它也曾讓我懷疑,這樣的能力能否真正為人們創造長遠的價值?直到我開始研究商業模式,才真正找到將兩者結合的關鍵——玄學的商業應用。


今天的我,選擇了一條既尊重天賦、又能發揮實際影響力的道路「玄商」。這不僅讓我能夠透過命理解析,幫助個人與企業找到最適合的發展方向,更讓我能夠運用這些年從商的經驗,將玄學應用於品牌打造、企業決策、商業戰略中。


這是一條結合理性與直覺、傳統智慧與現代商業的獨特道路。而這條道路,讓我終於不再焦慮,因為它不僅是我的選擇,更是我能帶給世界的價值。


【現在的我,為何而存在?】


職場焦慮,我懂。


曾經的我,讀錯科系,走錯職業,換了無數次跑道,焦慮、迷茫、懷疑自己。如今的我,終於明白,人生的答案從來不是「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而是「找到你的核心價值,並用它來服務世界」。


今天的我,幫助企業家、創業者、職場人士找到他們的核心價值,打造個人IP,走出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我用玄學提供更深層的洞察力,幫助人們在職場與人生的選擇中,少走彎路。


如果你也正經歷職場迷惘,我想告訴你,

焦慮不是終點,而是轉折點。當你開始探索自己的真正價值,世界會給你回應。


玄商老師

沙姐

avatar-img
沙姐在大馬
0會員
20內容數
15年命理實戰 x 4000+職涯案例 玄學商業應用顧問|沙姐 教你選對職涯、讀懂市場 揭開職場焦慮的真相,避開99%人走錯的路 不賣雞湯、不談成功學,只給最精準的定位解法,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定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沙姐在大馬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一位資深且墨守成規的學校校長Miss HKSchool,如何以繁複的行政流程和評核制度,扼殺學校的活力和創新,以及她如何與AI的衝擊下,面對教育的未來。
2024年香港學生自殺率上升,本文探討香港教育制度的困境,指出學校、老師和家長三方角力,犧牲學生,造成學生、老師、家長皆輸的局面。文章呼籲教育改革,並指出AI時代來臨,傳統教育模式失效,應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數位素養。
本文探討如何專業高效地使用AI,並非將其視為搜尋工具,而是像私人管家一樣深度互動。作者分享了與AI深度協作的六個步驟:明確目標、情境與問題、認知與框架、明確轉化、反差引發好奇、持續優化,並強調互動式反饋的重要性,以及使用AI的道德考量。
本文探討一位資深且墨守成規的學校校長Miss HKSchool,如何以繁複的行政流程和評核制度,扼殺學校的活力和創新,以及她如何與AI的衝擊下,面對教育的未來。
2024年香港學生自殺率上升,本文探討香港教育制度的困境,指出學校、老師和家長三方角力,犧牲學生,造成學生、老師、家長皆輸的局面。文章呼籲教育改革,並指出AI時代來臨,傳統教育模式失效,應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數位素養。
本文探討如何專業高效地使用AI,並非將其視為搜尋工具,而是像私人管家一樣深度互動。作者分享了與AI深度協作的六個步驟:明確目標、情境與問題、認知與框架、明確轉化、反差引發好奇、持續優化,並強調互動式反饋的重要性,以及使用AI的道德考量。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提升手作銷售額的關鍵在於審美,本文提供一套「懶人秒速判斷法」,從色彩掌握力、材質敏銳度、留白與呼吸感、整體故事感及比例掌握五個面向,全面檢視作品的美感戰力,幫助手作賣家提升作品質感及品牌價值,衝破訂價天花板。
提升手作銷售額的關鍵在於審美,本文提供一套「懶人秒速判斷法」,從色彩掌握力、材質敏銳度、留白與呼吸感、整體故事感及比例掌握五個面向,全面檢視作品的美感戰力,幫助手作賣家提升作品質感及品牌價值,衝破訂價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