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 六微旨大論第六十八,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黃帝問曰:嗚呼遠哉,天之道也,如迎浮雲,若視深淵,視深淵尚可測,迎浮雲莫知其極。夫子數言謹奉天道,余聞而藏之,心私異之,不知其所謂也。願夫子溢志盡言其事,令終不滅,久而不絕,天之道可得聞乎。
  歧伯稽首再拜對曰:明乎哉問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時也。
  帝曰:願聞天道六六之節盛衰何也。
  歧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紀。故少陽之右,陽明治之。
  陽明之右,太陽治之。
  太陽之右,厥陰治之。
  厥陰之右,少陰治之。
  少陰之右,太陰治之。
  太陰之右,少陽治之。
  此所謂氣之標,蓋南面而待也。
  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謂也。
  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
  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
  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
  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
  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
  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
  所謂本也。本之下,中之見也。見之下,氣之標也。本標不同,氣應異象。
  帝曰:其有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過,何也。
  歧伯曰:至而至者和。
  至而不至,來氣不及也。
  未至而至,來氣有餘也。
  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如何。
  歧伯曰:應則順,否則逆,逆則變生,變則病。
  帝曰:善。請言其應。
  歧伯曰:物,生其應也。
  氣,脈其應也。
  帝曰:善。願聞地理之應六節氣位何如。
  歧伯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
  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復行一步,土氣治之,復行一步,金氣治之,復行一步,水氣治之,復行一步,木氣治之,復行一步,君火治之。
  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
  帝曰:何也。
  歧伯曰:亢則害,承迺制,制則生化,外列盛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
  帝曰:盛衰何如。
  歧伯曰: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邪則變甚,正則微。
  帝曰:何謂當位。
  歧伯曰:木運臨卯,火運臨午,土運臨四季,金運臨酉,水運臨子,所謂歲會,氣之平也。
  帝曰:非位何如。
  歧伯曰:歲不與會也。
  帝曰:土運之歲,上見太陰,火運之歲,上見少陽少陰,金運之歲,上見陽明,木運之歲,上見厥陰,水運之歲,上見太陽,柰何。
  歧伯曰:天之與會也。
  故《天元冊》曰:天符。
  天符歲會何如。
  歧伯曰:太一天符之會也。
  帝曰:其貴賤何如。
  歧伯曰:天符為執法,歲位為行令,太一天符為貴人。
  帝曰:邪之中也柰何。
  歧伯曰:中執法者,其病速而危。
  中行令者,其病徐而特。
  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
  帝曰:位之易也何如。
  歧伯曰:君位臣則順,臣位君則逆,逆則其病近,其害速,順則其病遠,其害微,所謂二火也。
  帝曰:善。願聞其步何如。
  歧伯曰:所謂步者,六十度而有奇,故二十四步積盈百刻而成日也。
  帝曰:六氣應五行之變何如。
  歧伯曰:位有終始,氣有初中,上下不同,求之亦異也。
  帝曰:求之柰何。
  歧伯曰: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子甲相合,命曰歲立,謹候其時,氣可與期。
  帝曰:願聞其歲六氣始終早晏何如。
  歧伯曰:明乎哉問也。
  甲子之歲,初之氣天數始於水下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二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三之氣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四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五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六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所謂初六,天之數也。
  乙丑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二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三之氣始於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四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五之氣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六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所謂六二,天之數也。
  丙寅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二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三之氣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四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五之氣始於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六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所謂六三,天之數也。
  丁卯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二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三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四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五之氣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六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所謂六四,天之數也。
  次戊辰歲,初之氣復始於一刻,常如是無已,周而復始。

  帝曰:願聞其歲候何如。
  歧伯曰:悉乎哉問也。日行一周,天氣始於一刻,日行再周,天氣始於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氣始於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氣始於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氣復始於一刻,所謂一紀也。
  是故寅午戌歲氣會同,卯未亥歲氣會同,辰申子歲氣會同,覽巳酉丑歲氣會同,終而復始。
  帝曰:願聞其用也。
  歧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
  帝曰:何謂氣交。
  歧伯曰: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
  故曰: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此之謂也。
  帝曰:何謂初中。
  歧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氣同法。
  帝曰:初中何也。
  歧伯曰:所以分天地也。
  帝曰:願卒聞之。
  歧伯曰:初者,地氣也,中者,天氣也。
  帝曰:其升降何如?
  歧伯曰: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
  帝曰:願聞其用何如。
  歧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
  天氣下降,氣流于地,地氣上升,氣騰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
  帝曰:善。寒濕遘溝,燥熱相臨,風火相值,其有聞乎。
  歧伯曰:氣有勝復,勝復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變,變則邪氣居之。

  帝曰:何謂邪乎。
  歧伯曰:夫物之生從於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之相薄,成敗之所由也。故氣有往復,用有遲速,四者之有而化而變,風之來也。
  帝曰:遲速往復,風所由生,而化而變,故因盛衰之變耳。成敗倚伏遊乎中,何也。
  歧伯曰:成敗倚伏生乎動,動而不已,則變作矣。
  帝曰:有期乎。
  歧伯曰:不生不化,靜之期也。
  帝曰:不生化乎。
  歧伯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
  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故無不出入,無木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遠,四者之有而貴常守,反常則災害至矣。故曰無形無患,此之謂也。
  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
  歧伯曰:悉乎哉問也。與道合同,惟真人也。
  帝曰:善。
  • 全篇不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醫毉心路
0會員
225內容數
從麻瓜到稍微有點靈通,探討身心靈的健康議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期視讀經典的《那先比丘經》,即是終極問題的對話錄。
Thumbnail
本期視讀經典的《那先比丘經》,即是終極問題的對話錄。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因果生生報不停 惡緣孽債兩相尋 從今解脫千年結 善道頻開福德門 無上解冤結菩薩摩訶薩
Thumbnail
因果生生報不停 惡緣孽債兩相尋 從今解脫千年結 善道頻開福德門 無上解冤結菩薩摩訶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