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迴|《那先比丘經》的啟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學習範疇

視讀經典(六)《那先比丘經》的啟示


📖文獻筆記

10)誰是那先?

彌蘭陀王問那先:「請問尊者如何稱呼?」

那先說:「我的父母給我取名為那先,有時候父母也叫我維先、首羅先、維迦先。因為這樣,他人能夠認識我。世人都像我這樣,有個名字,那不過是方便稱呼的假名罷了。」

「那先是什麼意思?你的頭是那先嗎?」

那先回答:「不是。」

「你的眼睛是那先嗎?嘴巴是那先嗎?耳朵是那先嗎?舌頭是那先嗎?頸項、肩臂、手足是那先嗎?大腿、腳是那先嗎?身體、肝、肺、心、脾、腎、腸、胃是那先嗎?容貌是那先嗎?」

那先答:「這些都不是。」

「那麼如果將容貌、苦樂、善惡、身、心,這五種合在一起,是那先嗎?」

那先:「不是。」

「那麼,沒有容貌、苦樂、善惡、身、心,是那先嗎?」

那先:「不是。」

「聲音、喘息聲是那先嗎?」

那先:「也不是。」

國王:「那到底什麼是那先呢?」

那先:「就像車子要有車蓋、車輪、車軛等各種零件組合起來,才成為一輛車。人也是如此,要由頭、面、目、耳、鼻、口、頸項、肩臂、骨肉、手足、肺、肝、心、脾、腎、腸、胃、顏色、聲音、喘息、苦樂、善惡,聚合起來才能成為一個人。」

【啟示】

並不是將各種器官組合在一起就能拼成一個人,還有新陳代謝、思想、感受等等。色法由地、水、火、風,「四大」假合;精神的部分有苦樂、善惡等表現。

「誰是那先?」這段對話正是禪宗所參的「我是誰」、「念佛者誰」的公案,大家不妨認真參一參。


19)死後,是什麼來投生?

國王又問那先:「您先前所說有關人的名與身,到底什麼是名?什麼是身?」

那先回答:「國王,您現在所能看見的身體,就是『身』;心中所感、所想的,就是『名』。」

「為什麼人的『名』能延續到來生,而人的『身』卻不能呢?」

那先答:「人的『身』是因為人的『名』前後相連,就好像雞蛋是蛋液和蛋殼合在一起,人的『名』與『身』也同樣的緊密相連,不能分離。」

彌蘭陀王問那先:「人死後,投生的主體是誰?」那先答:「是名與身。」「是原先的名與身嗎?」

「不是!並非原先的名與身。名、身把持今世所作之善惡,並延續到來世的名、身。」

【啟示】

人活著有兩大支柱,即身體與精神,就是經文提到的「名」、「身」。「名」就是精神;「身」就是色法。「名色」是十二因緣中的一支。人從小到大,外貌改變,念頭、習慣、喜好、職業、願望等也都在改變,沒有固定不變的我。「名身」並非一成不變地轉到下一世。在一世世的輪迴中,雖然會受到宿業影響,但是,我們並不是過去的奴隸,我們可以慢慢挪移、改變,從宿業中解脫出來。解脫的基礎在作善業!善業,是推動我們前進的主因。但只有善,不一定能解脫,還要有智慧來相輔相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子非魚的沙龍
129會員
595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子非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12
與死亡的恐懼共處
Thumbnail
2024/06/12
與死亡的恐懼共處
Thumbnail
2024/04/30
第一部 來自交換的「力」|第四章 交換模式D與力|9、佛陀
Thumbnail
2024/04/30
第一部 來自交換的「力」|第四章 交換模式D與力|9、佛陀
Thumbnail
2024/04/29
2024/04/29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以《弊宿經》裡佛教徒與「虛無論者」的輪迴辯論為考察線索
Thumbnail
以《弊宿經》裡佛教徒與「虛無論者」的輪迴辯論為考察線索
Thumbnail
說「諸法無我」,沒有一個常住不變易的「我」,或具有主宰性的「我」在生死輪迴,然而在善惡業報的因果不昧當中,不免隱藏著有一個相續且同一性的我在受果報的問題,這是否與「無我」說相違?
Thumbnail
說「諸法無我」,沒有一個常住不變易的「我」,或具有主宰性的「我」在生死輪迴,然而在善惡業報的因果不昧當中,不免隱藏著有一個相續且同一性的我在受果報的問題,這是否與「無我」說相違?
Thumbnail
本期視讀經典的《那先比丘經》,即是終極問題的對話錄。
Thumbnail
本期視讀經典的《那先比丘經》,即是終極問題的對話錄。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