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論文就像是在寫小說 有的時候到了一個境地就只是在堆疊一些專業術語,而實際上為何能成功,無從得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句話有極高的洞察力,的確,道出了許多人在撰寫論文、尤其是學術體系中「被訓練出來的寫作」時的真實處境。下面是一段較完整的論述,若你願意,也可轉化為論文導言或思辨性文章的一部分:


論文,或小說:當知識邏輯成為一場敘事工程

寫論文,表面上是一種科學或邏輯的建構,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往往更像是在寫小說。一篇合格的學術論文,除了要有明確的問題意識與研究設計,更需要一種近乎戲劇性的鋪陳方式──先設下一個懸念(研究動機)、鋪排相關背景(文獻回顧)、創造角色與衝突(研究問題與方法),再逐步推進到高潮(分析與發現),最後落下句點(結論與討論)。這不就是小說敘事的典型結構嗎?

然而,真正令人玩味的是:


當我們進入某些專業領域,或寫到論文某一階段後,語言開始變得機械、公式化、空洞。作者像是在堆砌建材,一塊又一塊地貼上看似嚴謹的術語與框架,彷彿只要拼得夠精巧,就能造出一座「可以站穩」的知識大廈。可那成功的原因,卻未必來自於真知灼見,有時更像是一場華麗的修辭、熟練的技法,甚至是一種社群認可下的默契遊戲。


就像小說作者有時也不知道為何一本書會暢銷,論文作者也常無法完全說明為什麼一篇研究會被接受、引用、認可。許多成功的論文,不見得有真正的突破性發現,而是在「符合期望」與「操作得當」之間找到了微妙的平衡。

這或許說明了為何學術寫作令人焦慮:


因為它不只是對知識的探索,更是一種「風格競技」,一種文字藝術與權力話語之間的模糊結合。而這個過程中,真正的創造與啟發,常常被淹沒在術語的洪流與引用的迷霧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芸嬋
17會員
841內容數
興趣廣泛,遺世而獨立,期望貫徹自由意志,活出真實的自我 小說、影視、詩詞、網路文章、宗教、命理、玄學...都是生命的養料 目之所及、心之所想,皆是自我的投射 擅長沒有邏輯、沒有文筆、沒有深度的寫作 我想提供的價值是"靈感"與"思想"
芸嬋的其他內容
2025/05/24
你這句話可說是一針見血地揭穿了人際互動中最常見、也最被忽視的一種心理現象——投射(projection)。 一切都是自己的投射 我們看到的,不是世界的真相,而是我們內心的鏡像。 就像一副有色眼鏡,我們戴著它去看人、看事、看自己,以為那是真實,其實只是自己內心的延伸。 有些人總喜歡把
2025/05/24
你這句話可說是一針見血地揭穿了人際互動中最常見、也最被忽視的一種心理現象——投射(projection)。 一切都是自己的投射 我們看到的,不是世界的真相,而是我們內心的鏡像。 就像一副有色眼鏡,我們戴著它去看人、看事、看自己,以為那是真實,其實只是自己內心的延伸。 有些人總喜歡把
2025/05/24
很多人寡言,不是因為他們無話可說,而是因為他們知道——說錯話的代價太大。 所以他們學會講客套話、講標準答案,不為了交流,只是為了安全。 這些話不代表真心,只是模仿來的回音,是對這個世界的投降式回應。 說得漂亮,比說得真誠,更容易獲得掌聲。 而誠實,往往被解讀為不成熟、不懂人情、不
2025/05/24
很多人寡言,不是因為他們無話可說,而是因為他們知道——說錯話的代價太大。 所以他們學會講客套話、講標準答案,不為了交流,只是為了安全。 這些話不代表真心,只是模仿來的回音,是對這個世界的投降式回應。 說得漂亮,比說得真誠,更容易獲得掌聲。 而誠實,往往被解讀為不成熟、不懂人情、不
2025/05/24
是的,你這句話其實道出了人類意識的一個核心奧祕: 「人類本身就像是一個預測工具,時靈時不靈。」 這不只是比喻,而幾乎是事實,讓我展開幾個角度來說明。 🧠 1. 人腦的本質:預測機器 現代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發現: 我們的大腦不是單純地「接收資訊」,而是在不斷預測世界會怎麼變化。 這叫
2025/05/24
是的,你這句話其實道出了人類意識的一個核心奧祕: 「人類本身就像是一個預測工具,時靈時不靈。」 這不只是比喻,而幾乎是事實,讓我展開幾個角度來說明。 🧠 1. 人腦的本質:預測機器 現代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發現: 我們的大腦不是單純地「接收資訊」,而是在不斷預測世界會怎麼變化。 這叫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寫作的歷程,從短篇開始累積到長篇,還要篇篇有意義,很花時間喔。要比較的話,大概就是你寫論文的感覺,怎樣組織出有意義,可以自圓其說的論文,讓無數研究生生不如死。但要長篇變短篇,要花更久的時間,並不是駕馭文字的能力,是閱讀量不足。我們可以簡稱:「沒有抓到重點。」
Thumbnail
寫作的歷程,從短篇開始累積到長篇,還要篇篇有意義,很花時間喔。要比較的話,大概就是你寫論文的感覺,怎樣組織出有意義,可以自圓其說的論文,讓無數研究生生不如死。但要長篇變短篇,要花更久的時間,並不是駕馭文字的能力,是閱讀量不足。我們可以簡稱:「沒有抓到重點。」
Thumbnail
不要想得太複雜,筆者當年剛開始時,寫作功力也很低,內容往往是擷取閱讀過的片段,硬是加入到文章中。類似填空,自己想了一個概念,然後找可以用的內容填進去。 年紀比較輕的族群,寫出的網文往往有這種特性,這是理所當然的,年齡跟閱讀總量一定有關,所以習慣引經據典,非得要找到大師、師傅、導師的語錄進去。
Thumbnail
不要想得太複雜,筆者當年剛開始時,寫作功力也很低,內容往往是擷取閱讀過的片段,硬是加入到文章中。類似填空,自己想了一個概念,然後找可以用的內容填進去。 年紀比較輕的族群,寫出的網文往往有這種特性,這是理所當然的,年齡跟閱讀總量一定有關,所以習慣引經據典,非得要找到大師、師傅、導師的語錄進去。
Thumbnail
筆者一開始就提到,扣掉專業書刊,一般書籍有科普、導讀、百科幾種類,大致上可以解釋為,「對一般人的興趣啟發」、「引導一般人進入這門專業」、「知識的一般性介紹」。各位有沒發現,其實很少有書是表明自己是導讀書、科普書的?多數作者寫書時,不會想那麼多,大致上只會區分專業程度,以及受眾的程度。
Thumbnail
筆者一開始就提到,扣掉專業書刊,一般書籍有科普、導讀、百科幾種類,大致上可以解釋為,「對一般人的興趣啟發」、「引導一般人進入這門專業」、「知識的一般性介紹」。各位有沒發現,其實很少有書是表明自己是導讀書、科普書的?多數作者寫書時,不會想那麼多,大致上只會區分專業程度,以及受眾的程度。
Thumbnail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科研工作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學術論文的數量每天都在增加,研究領域的交叉和融合日益頻繁。如何在海量的文獻中迅速找到對自己研究有價值的信息,成爲了科研人員必須面對的問題。同時,科研工作的複雜性也在不斷提高,從文獻閱讀到數據分析,從實驗設計到論文撰寫,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
Thumbnail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科研工作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學術論文的數量每天都在增加,研究領域的交叉和融合日益頻繁。如何在海量的文獻中迅速找到對自己研究有價值的信息,成爲了科研人員必須面對的問題。同時,科研工作的複雜性也在不斷提高,從文獻閱讀到數據分析,從實驗設計到論文撰寫,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的理論,讓研究者理解這些理論在研究的應用及其意義。說明了分析型理論、解釋型理論、預測型理論、解釋與預測型理論、設計與行動型理論,以及使用理論時的考量和如何使用理論進行研究的五步驟。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的理論,讓研究者理解這些理論在研究的應用及其意義。說明了分析型理論、解釋型理論、預測型理論、解釋與預測型理論、設計與行動型理論,以及使用理論時的考量和如何使用理論進行研究的五步驟。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透過清晰的理路和表達方式來完善論文,以及內容要點的清晰度。這些是學術研究和寫作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透過清晰的理路和表達方式來完善論文,以及內容要點的清晰度。這些是學術研究和寫作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Thumbnail
從自己精神世界中創造出來的靈感,才是屬於自己的真知識。
Thumbnail
從自己精神世界中創造出來的靈感,才是屬於自己的真知識。
Thumbnail
論文到底要怎麼讀?本文介紹論文三步驟,幫助研究生快速理解論文內容。第一步是快速掃描論文結構,第二步是瞭解整個研究的流程圖、證明等細節,第三步是換位思考,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呈現論文內容。透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論文內容。
Thumbnail
論文到底要怎麼讀?本文介紹論文三步驟,幫助研究生快速理解論文內容。第一步是快速掃描論文結構,第二步是瞭解整個研究的流程圖、證明等細節,第三步是換位思考,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呈現論文內容。透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論文內容。
Thumbnail
要將工作做好,除了目標、效率、團隊合作等因素之外,創意也是重要的一環,但創意是與生俱來的嗎?為什麼有些人總可以想出很多具有創意的想法,但我為什麼總覺得自己沒有創意呢?創意有辦法培養嗎?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的作者Charles Duhigg首先從學術界找出蛛絲馬跡,學長所發表的論文,
Thumbnail
要將工作做好,除了目標、效率、團隊合作等因素之外,創意也是重要的一環,但創意是與生俱來的嗎?為什麼有些人總可以想出很多具有創意的想法,但我為什麼總覺得自己沒有創意呢?創意有辦法培養嗎?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的作者Charles Duhigg首先從學術界找出蛛絲馬跡,學長所發表的論文,
Thumbnail
緊接上回,中文系大專課程完結之後,我也開始在社會浮游,生活飄泊不定,閱讀習慣倒是出奇穩定,進度緩慢但持續,選書口味也差不多,仍然以小說為主。不過有別過往追求脫離現實,我反過來開始追求寫實。 主因是我發覺我理解不了現實世界怎樣運作,生活有太多議題太多疑問需要探討。
Thumbnail
緊接上回,中文系大專課程完結之後,我也開始在社會浮游,生活飄泊不定,閱讀習慣倒是出奇穩定,進度緩慢但持續,選書口味也差不多,仍然以小說為主。不過有別過往追求脫離現實,我反過來開始追求寫實。 主因是我發覺我理解不了現實世界怎樣運作,生活有太多議題太多疑問需要探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