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該怎麼用? 從零開始學習選擇與運用的技巧

許多研究人員對理論抱有浪漫的幻想,覺得理論應該是完整、無瑕且詳盡的。他們認為理論建構過程要麼是靈光乍現的時刻,要麼是按部就班的演繹過程。然而,這兩種看法都容易讓人們覺得理論建構遙不可及,或是直接地套用就說自己依循了某個理論,這些都妨礙了我們有效地使用和發展理論。
實際上,我們需要接受理論最初的解釋往往是不完整的,即便理論已經受到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研究人員的不斷努力,這些解釋會變得更加豐富和深入。理論就是拿來挑戰及打破的,換句話說,如果一個理論在任何情境條件甚至加入變數的結果都一樣,那麼這樣的研究問題所帶來的價值也會十分有限。

目的

這篇文章旨在介紹不同類型的理論,幫助研究者理解這些理論在研究的應用及其意義。雖然使用的是資訊系統的文獻,但仍然具有概念上的參考價值,畢竟資訊與其他領域的交集依然甚廣。本文將提供使用和考量理論時需要注意的五大要點,以及如何在研究中有效地應用這些理論。閱讀完本文,應該能夠:

  1. 了解不同類型的理論及其應用場景。
  2. 掌握選擇和應用理論的關鍵要點。
  3. 提升理論使用和應用的能力,從而提高研究的品質和效率。


一、理論的五大類型及其意義

以下的分類來自 Gregor (2006) 在 MIS Quarterly 的介紹:

1. 分析型理論:分類和描述的藝術

目的:描述和分類現象,通常不包含因果關係。

範例:Iivari、Hirschheim 和 Klein (2000-2001) 提出的動態框架,用於分類資訊系統的開發方法和方法論。這些框架旨在幫助比較不同的方法論,指出它們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

意義:分析型理論有助於我們整理和描述某一領域的現象,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分類這些現象。這在話題的初步研究階段尤為重要,因為它為後續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礎。


2. 解釋型理論:闡述背後的原因

目的:解釋現象的原因,回答“為什麼”問題。

範例:Orlikowski 和 Robey (1991) 的理論,結構化理論和實證工作相結合,解釋了 IT 在組織中的後果是如何同時由物質和社會維度產生的。

意義:解釋型理論幫助我們了解現象背後的原因和過程。通過提供詳細的解釋,我們可以更好地解釋相關性和管理這些現象。例如,了解 IT 導入失敗的原因可以幫助企業避免類似的錯誤。


3. 預測型理論:掌握未來的鑰匙

目的:解釋現象,並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

範例:Davis (1986) 提出的技術接受模型,該模型預測用戶的兩個特定信念——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對computer science接受行為的主要影響。

意義:預測型理論能幫助我們在研究和實踐中做出預測和決策。例如,通過預測用戶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企業可以更有效地規劃技術導入和培訓計劃。


4. 解釋與預測型理論:雙管齊下的策略

目的:既解釋現象的原因,又預測未來的發展。

範例:Seddon (1997) 對 DeLone 和 McLean (1992) 的資訊系統成功模型的改進,提供了對資訊系統成功的解釋,並預測哪些因素會影響成功。

意義:這類理論兼具解釋和預測的功能,使研究者能夠全面理解現象,並預測未來的趨勢和結果。因為在許多模型類型的研究中,其實研究者在意的不是預測的準確能力或統計上的解釋力,而是特定路徑的變化可能有特別的意涵。例如探討VR環境中的行銷是透過理性感受去增加購買意願,還是走感性的路徑。


5. 設計與行動型理論:從理論到實踐

目的:提供設計原則或行動框架,幫助解決具體問題。

範例:Codd (1970) 的關係數據庫設計理論,提供了設計數據庫的具體原則。

意義:設計與行動型理論在需要實踐操作和解決問題的領域非常重要。它們提供具體的步驟和方法,幫助我們在實際操作中取得成功。例如,在資訊系統開發中,這些理論可以指導軟體工程師設計出高效、可靠的系統。


二、使用理論時的五大考量

研究人員在選擇和應用理論時,應該考慮以下五個關鍵要素:

  1. 明確理論的目的和範疇:了解所選理論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還是設計,並確認其適用的範疇。使用錯誤很可能會被審稿人認為我們根本不理解這個理論。
  2. 檢查理論的內部一致性:確保理論的各個部分之間沒有矛盾,概念和假設一致且相互支持。在行為科學或商管領域更是如此,因為某些理論的立場跟所要用的研究情境可能是衝突的,這時更要合理的解釋為何依然有從這個角度探討的價值。
  3. 考慮理論的實證基礎:了解理論的實證基礎,即理論是否基於可靠的數據和經驗研究。如果該項理論不為該領域所認同,可能會被認為不可靠。
  4. 適應性和靈活性:評估理論在不同情境下的適用性,並在必要時進行調整以適應特定研究環境。這同時有機會是研究缺口,但需要描述得更有情境中意涵,而不是讓審稿人認為只是搬來用。
  5. 批判性思考:對理論進行批判性分析,考慮其可能的局限性和改進空間。


三、如何使用理論進行研究的五步驟

  1. 選擇合適的理論:根據你的研究問題,選擇最適合的理論類型。例如,若要描述現象,選擇分析型理論;若要解釋原因,選擇解釋型理論。
  2. 構建理論框架:將選擇的理論應用於研究問題,構建理論框架,並定義有趣的關鍵概念和變量。
  3. 設計研究方法:根據理論框架設計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數據收集和分析方法。某些理論可能被認為不適合特定研究方法,或是特定方法無法詮釋相關意涵。
  4. 進行實證研究:收集和分析數據,檢驗理論的假設,並根據結果對理論進行修正或擴展的討論。
  5. 撰寫研究報告:清晰地呈現研究結果,討論理論的貢獻和局限性,並提出未來研究的建議。



小結

理解和應用不同類型的理論,有助於在研究中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和推動學術進步。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理論的類型及其應用,提升研究品質和成果。



-------------------------------------------------

本站文章所述觀點及經驗為個人之見,學術領域觀點多元。讀者應辨識觀點與事實,依自身需求運用。

 由「尤里卡學思匯 (EurekaScholarHub)」專業團隊提供。我們致力於商管與心理學領域的學術支持,包括論文指導和研究諮詢。如需聯繫,請發送電子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3會員
16內容數
這個專題將引領您理解學術研究的各個階段,從基本原則到討論實際問題。我們也探討學術出版的市場運作和背景知識,助您在學術旅程中創造個人成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2024總統應該要做的事:灰犀牛、黑天鵝、沙盒理論2024總統大選逼近,而柯文哲在不久前提到他認為2024總統不應僅是滿口政治理想的角色,而是能面對問題的領袖。因為臺灣充斥著太多被選擇性忽視的「灰犀牛」,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的話,必會造成嚴重影響。他也進一步分享「灰犀牛」有哪些,並提出處理的方向,為臺灣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值得深思的視角。
Thumbnail
avatar
RD
2024-01-08
我很喜歡那個男生,但他好像沒注意到我,我該怎麼做?從【依附理論】以及「男性心理學」來解析,女追男全攻略小美在社團認識了帥學長,很是喜歡,小美雖然有嘗試給予各種暗示,但她發現學長似乎沒有注意到她,於是在得知學長單身後,小美決定要主動出擊,把她心裡的疑惑到Dcard徵詢神通廣大的網友們,她該怎麼做? 從古至今,大多人類社會由父權主導,因此親密關係的展開,理所當然也是男生主動追求女生。然而,自工業革命末期
Thumbnail
avatar
Tang Free
2023-05-29
桂冠律師談競爭—企業在寄發警告函時該注意些什麼:兼論「公平會對於事業發侵害著作權、商標權或專利權警告函案件之處理原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寄發警告函既然是權利人自身權利的行使,應當注意避免「權利濫用」,尤其權利人自恃享有權利,濫用自身權利刻意打壓競爭對手、後進者,而有「限制競爭」或「不公平競爭」的情形,當然會違反公平交易法相關規範
Thumbnail
avatar
Chris Chiang
2022-06-04
[75便當公民的討論課] 水應該往哪裡去?這篇討論裡有幾個故事,我希望將它們連起來呈現出現代人類生活的縮影。而水資源的利用是主軸,這幾個故事也會連到水資源分別怎麼被其中的人們利用。所以問題討論就是,對應現代生活,如何使用水資源會是你認為最理想的樣態?
avatar
漉蔍漉漉蔍/漉的各路糾結
2021-07-17
【投資隨筆】不論月薪25萬或是月薪3萬都應該要投資理財最近「月薪25萬」的話題很火熱,許多網路平台都紛紛出現相關的討論,當你擁有月薪25萬時,你想要做什麼? 看到最多的回答扣除掉開玩笑的部分,多數回答「買房」。 而我自己身上雖然還沒有房地產,但我的回答卻是「投資股市」。
Thumbnail
avatar
悅陽
2020-10-19
該徵糖稅嗎:政策的木桶理論2在討論這個議題之前我們要問的是:體態究竟該歸責於誰?很多人第一個反應就是自己,畢竟食物是被自己放進嘴巴的嘛。其後有人可能會勉為其難地補充:「好吧,如果他沒有生病的話」。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主張一個人必須為所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負責任的問題在哪裡,以及這個問題如何影響政策的制定。
Thumbnail
avatar
Q丸
2020-06-04
【一位CFP的日常】無論是天災或是人禍,往往是提醒我們理財該作調整的時刻!「天啊!這事怎會發生在我身上?」這句話可能常在我們心中吶喊著…… 曾有人說過:「凡意料之外的壞事,就是災難!」每當遇到這些事時,除了抱怨之外,是否有更好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avatar
蔣竣植
2020-02-20
醫療倫理的極限(十二):該怎麼運用麥金泰德行論?談過了效益主義與康德,當然就要來看德行論。就整體角度,德行論是對抗傳統的「行為倫理學」,也就是為了對抗效益主義與康德式倫理學所產生的新理論流派。你不懂「行為倫理學」,就無法真正弄懂德行論,然而就算懂「行為倫理學」,你可能也弄不懂德行論。
Thumbnail
avatar
人渣文本
2019-11-04
醫療倫理的極限(十一):該怎麼運用康德式義務論?我們前一篇是目的論中最常被引用的效益主義,那麼在這一篇中,就要來討論康德式的義務論。康德的主張是義務論,但義務論者不只有康德,在應用倫理學中也有多種義務論說法被學者拿來當作主要方法論,或是與效益主義做某種程度的整合運用,像是普里查德和洛斯的主張。但這些理論通常沒有康德理論來得好用或「耐用」。
Thumbnail
avatar
人渣文本
2019-10-13
3個理由-為何你該提前擦好防曬? [20%理論系列] 給你:3個理由-為何你該提前擦好防曬?再出門...... 防曬配方並不單純只包含防曬劑成分──所以需要時間,讓揮發性成分,例如水/酒精/或揮發性矽油......等成分
Thumbnail
avatar
jayden_MSMF
201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