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會被批評是為賦新辭強說愁,沒事找事去寫。對,就是沒事找事,本來就是練功,又不是要你投稿社論。再講一次,閱讀並增強自己的能力,不代表你要去搶教授缺。下一篇,我們來談,短篇變長篇後,怎樣長篇變短篇
寫作的歷程,從短篇開始累積到長篇,還要篇篇有意義,很花時間喔。
要比較的話,大概就是你寫論文的感覺,怎樣組織出有意義,可以自圓其說的論文,讓無數研究生生不如死。
但要長篇變短篇,要花更久的時間,並不是駕馭文字的能力,是閱讀量不足。我們可以簡稱:「沒有抓到重點。」
結論可以先講,可以化繁為簡,把一萬字內容濃縮成一千字,一千字變一百字,絕對不是做筆記整理大意,而是我們要徹底掌握這門知識,知道哪些是重點,哪一些不是。
這就是為何筆者不建議你去照搬語錄的問題,跟武俠小說一樣,入門弟子把招式練熟,會跟師父的功夫一樣高?還是小弟子下山宣稱,師傅的劍招跟他一樣,兩人程度差不多?別鬧了。
分享語錄,照抄他人思想,最大的問題是不求甚解,更糟的是斷章取義。更別提這年代一堆大師語錄都被人移花接木再移兩次,跟原本的意義一比是面目全非。
化繁為簡的寫作其實很簡單,你功力到了,自然水到渠成,一篇數千字的文章,要削枝去葉得到主幹,這並不困難,抓住核心概念即可。
如果你處在可以寫出千字文的階段,可以試圖刪減到五百字,慢慢刪到剩下兩百字看看,越刪越心虛是合理的,你會發現文意面目全非。因為,一篇很有意義的千字文,本就沒有太多無意義之處,所謂的化繁為簡,也要有一個目的在。
像是一篇談台灣社會福利的千字文,內容涉及三個部分甲、乙、丙,你要刪減就得要留下三部分中的其中一個,例如讓甲變成主題,乙、丙只是輔助,也就是甲的核心敘述保留,乙、丙用作映襯可以大量刪除。最後,得到一個很短又有重點的短文。
這才是所謂的化繁為簡。
筆者見過一些教授,認為精簡文字才是功力,說法沒錯,但看他們的論述,一點都不合理。
理由很簡單,那是專業型論述,直指核心重點,一招變化萬千,只有該科系的人才會懂。例如,我們物理系遇到力學問題,可以很高深的說「在地球上一切都遵守牛頓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