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不只是技術場域:從 Hyllie 看見能源治理的制度拼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建築能效、智慧電網與治理重構的現場實驗

隨著智慧城市概念逐步落實,越來越多城市試圖透過創新實驗來重構氣候治理機制。而瑞典馬爾默市的 Hyllie 區,正是一個關鍵示範場域。這裡被設定為「最具氣候智慧的城市區」,也是馬爾默實現都市永續願景的實驗基地。

但若你認為 Hyllie 的智慧城市計畫只是部署技術裝置、提升能源效率,那麼你可能低估了它背後的制度野心。Hyllie 的真正挑戰與貢獻,不在於技術成功與否,而在於它如何拼湊出一套多重治理邏輯的「政策組合(policy assemblage)」,並將這套拼圖實踐於現實開發過程中。

本文將深入解構 Hyllie 的治理實驗,分析這座智慧城市示範區如何透過合作協議、規範鬆動、資料導向能源管理等機制,展現出高度協商性、跨部門且具動態回應性的都市能源治理結構。


政策不是文件,而是協商的過程

Hyllie 環境計畫的治理定位

2010 年,馬爾默市政府、市立能源公司 E.ON 以及區域開發商簽署一項策略性合作協議,為 Hyllie 設定三大永續目標:

  1. 100% 使用再生能源或具有再生等效性的能源來源;
  2. 高能效建築與智慧能源系統整合;
  3. 引入可互動的智慧電網平台。

這項被稱為「Hyllie 環境計畫」的策略文件,表面上看似一份標準化政策,但其實它更像是一種治理「平台」——它不設法以單一法規壓制多元行動者,而是試圖建立一個能讓政府、開發商與能源業者持續協商的行動結構。


規範與彈性並存:建築能效的治理實作

在實際開發過程中,研究發現建築能效目標並未總是被完全落實。例如部分建案未達原先規劃的能效標準,但卻被接受為合格,因其接入再生能源系統或具備良好的總體碳績效。

這顯示出 Hyllie 的治理不是封閉式法規系統,而是具協商空間的策略性管理。具體手段包含:

  • 以建照核發為談判槓桿,促使開發商達成氣候承諾;
  • 設計替代性績效指標(如總能源來源碳強度)取代單一耗能值;
  • 透過技術支援與資料分享平台協助開發商達標。

這樣的策略實踐反映出一個關鍵原則:制度不是強制性框架,而是持續協作與學習的過程。


能源公司作為治理合作者:E.ON 的制度嵌入角色

傳統上,能源公司扮演的是基礎設施供應者的角色。然而在 Hyllie,E.ON 不只是提供能源,更深度參與地方能源治理的制度設計與實作過程。

舉例來說:

  • 智慧電網系統由 E.ON 主導部署,並結合即時用電資料平台;
  • 建築使用者的用電數據將回傳給系統,支援電網負載調節與再生能源整合;
  • E.ON 亦參與地方能源績效指標的設計,協助城市界定「氣候智慧」的具體條件。

這種角色轉變,使能源公司不再只是市場行為者,而成為地方治理的「協作節點」。它也顯示出智慧城市的治理架構,正在跨越部門邊界,建立新的行動者聯盟與資源配置模式


三種治理邏輯的交織運作:Hyllie 政策組合的結構

研究歸納出 Hyllie 的治理實踐,是由三種主要邏輯所交錯構成:

1. 建築導向的法規治理

由中央或地方制定能效標準,要求新建案必須達成特定耗能上限。

2. 平台導向的數據治理

透過智慧電網與數據平台,進行即時能源調控與績效評估,強調「行為中的能效」而非設計階段指標。

3. 協商導向的地方治理

市府、開發商與能源公司建立夥伴關係,以政策協議、土地審查與資源交換方式,促成多目標治理的落地實作。

這三種邏輯並非互不干擾,而是在不同時間點、開發場域與治理議題中彼此交織,構成一種高度「動態組合式」的治理實踐。


我的觀點:從智慧建築技術,走向制度設計的共同體

Hyllie 的案例提醒我們,智慧城市不該被簡化為一組感測器與平台的部署計畫。真正的智慧,來自於:

  • 誰被納入治理?誰有權協商規則?
  • 政策如何兼顧標準一致性與場域彈性?
  • 治理機制是否支援長期學習與制度調整?

我們應將注意力從「單點創新」轉向「制度配置」,理解治理不是政策執行的終點,而是創新的起點。


📌 思考時間:從 Hyllie 看見智慧城市治理的三大策略啟示

✅ 治理不等於管制,而是跨部門、多角色的制度合作架構

✅ 建築能源績效應從靜態規範進化為動態行為與平台回饋

✅ 能源公司可從基礎供應者升級為資料治理與策略協作者


未來智慧城市若要真正實現永續目標,就必須從 Hyllie 所代表的「協商式政策組合」經驗中汲取教訓與靈感。科技只是手段,而制度配置、角色轉換與治理彈性,才是智慧城市能否真正成為轉型引擎的關鍵所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智慧建築顧問的沙龍
0會員
17內容數
本部落格聚焦於智慧建築設計、能源管理、物聯網應用與永續建築策略。透過實務觀點與產業觀察,分享建築與科技整合的洞見,助您掌握未來空間的核心價值。
2025/07/11
為什麼只看政策文件,無法理解智慧建築真正的改變?本文探討智慧建築背後的治理實踐。智慧電網是重新分配能源治理角色與責任的媒介,其成敗取決於它與哪些制度拼接、如何被在地化。城市治理包含實驗性、協商性、翻譯性與矛盾性等特徵,政策的落地實踐比政策文本本身更重要。
Thumbnail
2025/07/11
為什麼只看政策文件,無法理解智慧建築真正的改變?本文探討智慧建築背後的治理實踐。智慧電網是重新分配能源治理角色與責任的媒介,其成敗取決於它與哪些制度拼接、如何被在地化。城市治理包含實驗性、協商性、翻譯性與矛盾性等特徵,政策的落地實踐比政策文本本身更重要。
Thumbnail
2025/07/09
在智慧城市與建築領域,我們正處於一個技術真正落地、推動產業大規模轉型的關鍵時刻。過去「智慧建築」可能只是企業宣傳手冊上的一頁,但今天,隨著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數位孿生(Digital Twin)、大數據與雲端等技術不僅成熟,還深度整合,智慧建築已經滲透到城市生活與產業營運的每一個角落
2025/07/09
在智慧城市與建築領域,我們正處於一個技術真正落地、推動產業大規模轉型的關鍵時刻。過去「智慧建築」可能只是企業宣傳手冊上的一頁,但今天,隨著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數位孿生(Digital Twin)、大數據與雲端等技術不僅成熟,還深度整合,智慧建築已經滲透到城市生活與產業營運的每一個角落
2025/07/07
你是否注意到,身邊的高齡長輩逐漸增加,或是社會住宅在城市各地越來越常見?這些現象,其實正深刻影響建築與房地產產業,特別是讓「智慧建築」從選配選項,變成產業與生活不可或缺的新主流。本文將深入剖析,為何社會結構的劇烈轉變,會讓智慧建築成為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的剛性需求。
2025/07/07
你是否注意到,身邊的高齡長輩逐漸增加,或是社會住宅在城市各地越來越常見?這些現象,其實正深刻影響建築與房地產產業,特別是讓「智慧建築」從選配選項,變成產業與生活不可或缺的新主流。本文將深入剖析,為何社會結構的劇烈轉變,會讓智慧建築成為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的剛性需求。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社會體系運作會導致社會認知衝突,而這影響了整體發展脈絡。文章討論了這些衝突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包括經濟、科學、環境和社會因素。同時針對建築和城市規劃的影響進行了討論。
Thumbnail
社會體系運作會導致社會認知衝突,而這影響了整體發展脈絡。文章討論了這些衝突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包括經濟、科學、環境和社會因素。同時針對建築和城市規劃的影響進行了討論。
Thumbnail
設計與工程的執行受到許多外因介入影響,如財務、勢力、認知、地位、亦或是另一種無知而再也不能像過去般單純!
Thumbnail
設計與工程的執行受到許多外因介入影響,如財務、勢力、認知、地位、亦或是另一種無知而再也不能像過去般單純!
Thumbnail
「城市」在我們當今社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城市大約只佔地球面積的 3%,然而全世界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口住在城市裡(台灣為 79.8%)。世界各國慢慢發現,「城市」是許多永續指標落實的關鍵地域,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如何打造讓全齡都能健康生活的友善城市!
Thumbnail
「城市」在我們當今社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城市大約只佔地球面積的 3%,然而全世界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口住在城市裡(台灣為 79.8%)。世界各國慢慢發現,「城市」是許多永續指標落實的關鍵地域,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如何打造讓全齡都能健康生活的友善城市!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三、新有機建築-體系性建築   筆者試著以新的哲學典範-體系性哲學,探討在該哲學下的新有機建築-體系性建築,以補充、拓展、延續有機建築的哲學與生命。體系性哲學的核心是關係與互動;即透過關係與互動,形成一整體性、原創性、非線性因果性、開放性、動態性、循環性。以下試著以該哲學比較德國有機建
Thumbnail
三、新有機建築-體系性建築   筆者試著以新的哲學典範-體系性哲學,探討在該哲學下的新有機建築-體系性建築,以補充、拓展、延續有機建築的哲學與生命。體系性哲學的核心是關係與互動;即透過關係與互動,形成一整體性、原創性、非線性因果性、開放性、動態性、循環性。以下試著以該哲學比較德國有機建
Thumbnail
二、德國有機建築   查維基百科有關有機建築(Organic architecture)的論述:「有機建築是一套有關建築的哲學。其主張要藉由建築設計促進自然環境與人類居所間的和諧。將建築、家具擺飾以及周遭環境良好地整合成整體、彼此相關連的組成。」    「所以我在你面前講有機建築
Thumbnail
二、德國有機建築   查維基百科有關有機建築(Organic architecture)的論述:「有機建築是一套有關建築的哲學。其主張要藉由建築設計促進自然環境與人類居所間的和諧。將建築、家具擺飾以及周遭環境良好地整合成整體、彼此相關連的組成。」    「所以我在你面前講有機建築
Thumbnail
  Kevin Lynch於1960年《城市印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中提出的城市設計理論,認為城市是由5大要素構成,即1.路徑(paths)、2.邊緣(Edges)、3.地區(Districts)、4.結點(Nodes)、5.地標(Landmarks)。然而,19
Thumbnail
  Kevin Lynch於1960年《城市印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中提出的城市設計理論,認為城市是由5大要素構成,即1.路徑(paths)、2.邊緣(Edges)、3.地區(Districts)、4.結點(Nodes)、5.地標(Landmarks)。然而,19
Thumbnail
都市有可能被設計嗎?猶記得我當初選擇市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設計科,便是懷抱著能夠「拯救」「改變」都市的理想而進去的,但事實上,公務員或說基層公務員要有參與到設計的案子幾乎不可能。我曾好奇的問了科內的同仁們,「是誰或者如何決定了都市的這一區要這麼發展?例如:決定此區規劃為藝文特區,然後將桃園展演中
Thumbnail
都市有可能被設計嗎?猶記得我當初選擇市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設計科,便是懷抱著能夠「拯救」「改變」都市的理想而進去的,但事實上,公務員或說基層公務員要有參與到設計的案子幾乎不可能。我曾好奇的問了科內的同仁們,「是誰或者如何決定了都市的這一區要這麼發展?例如:決定此區規劃為藝文特區,然後將桃園展演中
Thumbnail
20世紀興起的現代主義影響了全世界的城市發展,以效率為導向的城市設計,使城市提供給人們的停留空間嚴重遭到侵蝕。隨著70年代歐洲社會運動開始,歐洲各城市首先將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回到人群本體,這些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可以成為未來城市規劃中的參考,特別地在新興城市的建設上。
Thumbnail
20世紀興起的現代主義影響了全世界的城市發展,以效率為導向的城市設計,使城市提供給人們的停留空間嚴重遭到侵蝕。隨著70年代歐洲社會運動開始,歐洲各城市首先將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回到人群本體,這些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可以成為未來城市規劃中的參考,特別地在新興城市的建設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