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類的各種活動持續造成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棲地消失或退化,讓全球鳥類多樣性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設立自然保護區或國家公園、減少獵捕、加強野生動物保育法令、碳減排政策等減緩威脅措施已無法有效阻止物種滅絕與生態功能流失。研究者透過鳥類特徵數據(bird trait data)和全球保育威脅資訊,建構出一套預測模型,試圖瞭解不同保育策略在未來百年間對物種存續與功能多樣性的影響。鳥類特徵數據的資料來自AVONET 資料庫,涵蓋全球超過 11,000 種鳥類的形態學特徵,包含體重、喙長、翅膀形狀等(AVONET詳細介紹可閱讀底下參考文獻:Tobias JA et al. 2022)。這些特徵等同描述了各種鳥類的生態位,常被用來估算鳥類在生態中的功能多樣性(functional diversity),比如不同的體型、飛行方式、授粉、掠食層級、攝食種類、掘土、築巢方式等。
研究指出,儘管對全球近萬種鳥類全面實施減除威脅措施,預測只能避免大約50%的鳥類滅絕事件與功能多樣性縮減。僅依賴這類管理措施仍遠遠不足,必須輔以針對性強的復育計畫,才能有效守護鳥類的多樣性與生態功能。